首页  >  凯风专区  >  海外之声
专横的美国国务院难民法:制造法律虚拟支持法轮功庇护申请(图)

作者:克里斯托弗·钱尼 徐丽(编译) · 2013-08-01 来源:凯风网

  核心提示:克里斯托弗·钱尼(Christopher Chaney),美国资深移民律师,美国律师协会会员,美国移民律师协会会员。本科毕业于美国麦卡利斯特学院,在夏威夷大学获中国研究硕士学位,夏威夷大学玛罗阿校区威廉·S·理查德森法学院法学博士,曾在香港大学比较法及公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工作过一年,2007年在美国创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钱尼移民律师事务所。2005年,克里斯托弗·钱尼在夏威夷大学《亚太法律与政策》杂志第一期上发表学术论文,详细描述了法轮功极端的“教义”,指出它并不是宗教或者政治观点,美国对法轮功人员实行难民庇护,是由政治因素驱动。三个所谓的法轮功人员得到美国法院的难民核准,是错误的行为,这种行为将助推中国偷渡活动。

 

全文构架:  

  I.简介  

  II.美国的难民法  

   A.申请庇护的条件 

   B.针对宗教迫害的难民身份 

   C.针对政治迫害的难民身份 

  III.认识难民法框架内的法轮功  

   A.法轮功的自我定位 

    1.法轮功的历史综述 

    2.法轮功的教义综述 

   B.中国政府如何定义法轮功 

    1.中国法律条文中的宗教 

    2.中国法律条文中的气功 

    3.中国法律条文中的异端邪教组织 

   C.美国国务院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如何定义法轮功 

  IV.法轮功庇护案例  

   A.高陈云案 

   B.高美玲案 

   C.张宏科案 

  V.结论  

关于美国难民法简要介绍

  A.庇护申请的要素

  美国1980年难民法案将“难民”一词收进美国移民法。10难民法案旨在将难民法法典化,难民法成为移民法一个部分。虽然移民法在美国移民人口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难民却还没有得到法律定义。11立法机关有意要消除外交政策造成的偏袒,12这种偏袒成为处理逃离迫害案的基准——保护国家的外交利益而非秉承人道主义的做法仍然非常普遍。13但是难民法案确实成功提供了一个结构化测试,庇护申请人必须符合测试标准,而这个标准是和联合国在1967年订定《难民地位议定书》的标准基本一致。14

  《移民归化法》对“难民”的定义是指某个人,由于他或她的种族、宗教信仰、国籍、参加某一特定社会团体、或其政治观点、在母国受到迫害或有可以信服的理由担心受迫害,不能或不愿意返回他或她的原国籍所在国。15庇护申请人必须证明自己符合这个定义,16(1)证明自己有可以信服的理由担心受迫害,(2)而且要证明自己的担心和上述五个因素(种族、宗教信仰、国籍、参加某一特定社会团体或其政治观点)中的其中一个有关。

  关于第一点,美国法院认为,担心受迫害可以信服的理由必须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条件。17主观方面需要证明的是,申请人在心态上的确真实地害怕将会受到迫害;18客观方面即必须出示“有合理可能性”20迫害的“可信、直接和具体的证据”。19申请人证明可以信服的理由害怕受迫害的标准并不高,仅需证明有可能,而不是一定遭到迫害。21

  至于第二点,要证明自己的害怕和上述五个因素(种族、宗教信仰、国籍、参加某一特定社会团体或其政治观点)中的一个有关,申请人必须能够提供具体的证明文件或者有说服力的证词,证明实施迫害方因属实的或者实施迫害方归罪的身份或者信仰蓄意伤害申请人。22申请人的身份或者信仰,不管是属实还是实施迫害方归罪的,都必须是上述五个条件之一。但是申请人不需要证明他/她是被实施迫害方特别针对的对象。申请人只要表明(1)母国因为上述的五个原因之一而对某个组织进行某种迫害,也包括迫害申请人本人。(2)申请人和这个组织的关系到达某种程度,即该组织受到迫害,申请人担心遭受迫害也是合理的。23

  所以庇护申请的最根本的一点应该是鉴定上诉五种基本原因之一。在接下去的两个章节我将分别回顾宗教避难和政治避难申请问题。第三部分我将详细探讨法轮功庇护申请案。虽然法轮功不属于上述的五种原因中的任何一个,但是法轮功庇护申请案的法官仍然费尽心机地将它硬塞进宗教组织或者政治派别的类目下。

  B.针对宗教迫害的难民身份

  在裁定一个宗教避难申请案时,法庭的职责是鉴定迫害的主体是否是真正的宗教信仰。因为“宗教”是一个很难阐明的名词,国际法至今未能给出明确定义,24但是宗教避难申请案法官更多的是对“宗教”真实的意思进行错误的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裁决。25

  1998年通过的《国际宗教自由法案》把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简单化了。26这部法律将裁定国际宗教迫害事件的责任委托给国务院27下属的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办公室的调查结果会收录进国务院每年发布的《人权报告》,《国际宗教自由法案》明确指出《人权法案》可以作为宗教迫害庇护案的依据。28面对诸如在《人权报告》里已详细说明的庇护申请类型,裁定人会依赖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的专家意见,避开鉴定申请人信仰的性质的麻烦。但是,这样的“简单”根本就是个错觉,因为鉴定迫害主体是否为“宗教”的任务仍然存在,而鉴定人还不是难民法的专业人士。

  怎样定义庇护申请中的“宗教”?学术界主张法官的视角应该从用学术和法律范畴定义某个组织是否为宗教组织转到实施迫害方是否认定该组织为宗教组织。29如果实施迫害方是因为申请人的宗教信仰而对其实施迫害,不管她是否冤枉了申请人,那么她的行为就会被认定为宗教迫害。这种方法强调了实施迫害方行为背后的动机,而非申请人信仰的性质。

  但是目前裁定宗教庇护申请的方法并没有转变,没有将关键点转移到实施迫害方对申请人信仰的认定。结果就是,如果一项庇护申请不属于任何一个国际公认的宗教,法官就必须依赖于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对宗教的概念化定义。法轮功庇护案恰恰暴露了这一方法存在的问题:美国国务院直属的国际宗教自由办公室没有义务证实自己下的结论。

  C.针对政治迫害的难民身份

  虽然《移民归化法》没有给出“由于政治观点”的定义及范围,但是法庭已经给出定义,即实施迫害方因属实的或者实施迫害方归罪的政治信仰30蓄意伤害申请人,那么实施迫害方的行为就会被认定为宗教迫害。要得到政治庇护,申请人必须证明:(1)他(她)是迫害的受害者;(2)他(她)有政治观点;(3)实施迫害方知道他(她)的政治观点或者将政治观点归罪于他(她);(4)他(她)因为这一政治观点在过去曾经遭受迫害或在将来会遭受迫害。31不仅如此,申请人必须证明“申请人具备(或施加迫害一方相信具备)施加迫害一方寻求惩罚的特定的信仰和个人特质……不管迫害是不是为了达到实施迫害方的最终政治目的,迫害可能刚好能够达到某项政治目的,但是这种迫害的出发点必须是导致受害方成为迫害目标的信仰。”32

  当所谓的迫害以刑事诉讼的形式进行时,法轮功潜在的混乱就会显现出来。在讨论起诉和迫害二者无法共存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正常思维当然是起诉非法活动并不算迫害。33但是,美国却将起诉上述五因素之一定义为迫害。34

  理论上,申请人有举证的责任,证明政府行为是迫害,而不是合法的刑事起诉。35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轮功案件并不如此,本文将在第四部分对此进行探讨。

  注释:

  10 Refugee Act of 1980, Pub. L. No. 96-212, 94 Stat. 102 (codified in Refugee Act of 1980, Pub. L. No. 96-212, 94 Stat. 102

  11 Ira J. Kurzban, A Critical Analysis of Refugee Law, 36 U. MIAMI L. REV. 865, 882 n.4 (1982) 美国移民律师协会前主席、美国移民法界传奇人物J.Kurzban在书中指出“难民法案给了‘难民’一个法定定义,和联合国大会上规定的难民身份是的定义是一致的”

  12 Tahl Tyson, The Refugee Act of 1980: Suggested Reforms in the Overseas Refugee Program to Safeguard Humanitarian Concerns from Competing Interests, 65 WASH. L. REV. 921, 924 (1990)(书中提到“国会也打算让难民的定义反映出对难民的人文关怀,而不是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服务。”)

  13  See Michelle N. Lewis, The Political-Offense Exception: Reconciling the Tension Between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Order, 63 GEO. WASH. L. REV. 585, 591 (1995) (citing Joan Fitzpatrick & Robert Pauw, Foreign Policy, Asylum and Discretion, 28 WILLAMETTE L. REV. 751, 765-68 (1992) (citing Board of Immigration Appeals cases in which the decision to grant asylum turned on foreign policy considerations); Kevin R. Johnson, A “Hard Look” at the Executive Branch’s Asylum Decisions, 2 UTAH L. REV. 279, 283, 289 n.35 (1991) (discussing the unstated influence of foreign policy on asylum determinations)).

  14 美国是联合国1967年《难民地位议定书》的签约国,《难民地位议定书》包含了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的第二条到34条。见e INS v. Cardoza-Fonseca, 480 U.S. 421, 436 (1987)(“从’难民’的新定义的立法历史和整个1980年难民法案来看,有一件事情是清楚的,那就是国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美国的难民法和联合国1967年《难民地位议定书》保持一致。”)

  15 INA § 101(a)(42) (2004), 8 U.S.C. § 1101(a)(42) (2004). 8 C.F.R. § 208.13(b)(1) (2004).

  16  8 C.F.R. § 208.13(a) (2004)(“申请人有举证的责任,证明自己符合难民法第101章(a)(42)对难民的定义。”)

  17  例如Malty v. Ashcroft, 381 F.3d 942, 947 (9th Cir. 2004) (citing Singh v. INS, 134 F.3d 962, 966 (9th Cir. 1998))(“有一个可以信服的理由害怕受迫害而具备庇护资格必须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条件。”)

  18  Desir v. Ilchert, 840 F.2d 723, 726 (9th Cir. 1988) (citing Hernandez-Ortiz v. INS, 777 F.2d 509, 513 (9th Cir. 1985)).

  19  同上 (citing Diaz-Escobar v. INS, 782 F.2d 1488, 1492 (9th Cir. 1986)).

  20  同上(citing Cardoza-Fonseca, 480 U.S. at 438).

  21  Cardoza-Fonseca, 480 U.S. at 440(“联合国没有定义因为申请人只有10%的可能性被射杀、虐待或者迫害,所以就可以推理出他或她就没有’有理由害怕’’迫害发生’。”)

  22  E.g., Desir, 840 F.2d at 726.

  23  8 C.F.R. § 208.13(b)(2)(iii) (2004).

  24  例如,T. Jeremy Gunn, The Complexity of Relig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Relig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16 HARV. HUM. RTS. J. 189, 190 (2003)(指出“国际法仍然没有对‘宗教’给出定义。”)

  25  同上192页(citing Karen Musalo, Claims for Protection Based on Religion or Belief: Analysis and Proposed Conclusions (2002) (on file with Gunn)).

  26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Act of 1998, 22 U.S.C. §§ 6401-6481(2004).

  27 22 U.S.C. § 6411 (2004).

  28  22 U.S.C. § 6412 (2004).

  29  Gunn, supra note 24, at 198(“种族和性别迫害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种族和性别不是专家眼中的的‘客观’或者学院派定义,而是实施迫害方对种族和性别的理解,宗教也如此。”)

  30  E.g., Sangha v. INS, 103 F.3d 1482, 1487 (9th Cir. 1997) (citing INS v. Elias-Zacarias, 502 U.S. 478 (1992)).

  31  同上

  32  Matter of Acosta, 19 I. & N. Dec. 211, 234-35 (BIA 1985).

  33  例如Sadeghi v. INS, 40 F.3d 1139, 1142 (10th Cir. 1994) (引用 Kapcia v. INS, 944 F.2d 702, 708 (10th Cir. 1991))(“起诉非法活动‘是合法的政府行为,而不是迫害’”)

  34  例如E.g., Chang v. INS, 119 F.3d 1055, 1061 (3d Cir. 1997)(裁定“如果法律本身是基于上述五个因素之一,如果根据该项法律裁定的处罚足够构成迫害,那么即使法律‘普遍’适用”,法律也可以为庇护或者撤销驱逐提供依据)。

  35 Sadeghi, 40 F.3d at 1142.

分享到:
责任编辑: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