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消息
反邪教宣传拍电影演小品唱大戏 还玩起了cosplay

作者:李唐 · 2017-04-27

  “等我神功练成之后,保证是金刚不坏之体!” “花老头”拍着胸脯,向围在身边的人打起包票。说完,他怕邻居们不信,又歪着脑袋瞪大眼睛一个个问:“要得不?要得不?”

  这是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凤凰社区《有凤来栖》百姓剧场的表演现场,“花老头”练神功的这个场景,取自微电影《中邪》中的一个片段。这天,主创人员们把电影情节从荧幕搬到了社区,为社区居民现场表演了起来。

   

  ▲主创人员在凤凰社区为居民表演反邪教微电影《中邪》片段

  日前,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基层反邪教宣传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国务院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防范办——编者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各地基层组织坚持源头治理,创新理念、载体和方式方法,通过微电影、漫画、书籍、相声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网上网下相结合,在基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有效遏制了邪教向基层群众的渗透和侵蚀,为铲除邪教滋生蔓延土壤打下了坚实基础。

  反邪教玩起cosplay

  宣传形式丰富多彩深入人心

  微电影《中邪》,就是全国诸多反邪教作品中的一个。

  “哪有什么神功,全都是骗人的!”“花老头”的扮演者刘大爷告诉记者,这部电影,是他根据自己一位战友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各种特异功能、气功组织跌出,邪教组织“法沦功”也混迹其中。刘大爷说,自己的这位战友自从习练了“法沦功”,就像中了邪一样,认为只要练功就能治病,最后拒医拒药导致不幸去世。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就想,这个事该告诉大家,邪教真的不能信,这个是要害死人的!”刘大爷说。

  于是,在社区的支持下,这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反邪教微电影《中邪》出炉了。刘大爷希望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提醒大家要对邪教时刻保持警惕。

  事实上,在全国,像刘大爷这样的反邪教志愿者还有很多。国务院防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各地基层组织都在积极组织当地艺人、能人、文艺骨干,把反邪教宣传教育内容编写成漫画、快板、歌谣、小品、相声等,通过漫画上墙、文艺晚会、文艺巡演等方式,将反邪教宣传与文化娱乐活动巧妙融为一体。这种寓教于乐的反邪教宣传方式,深受群众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记者注意到,除了运用快板、小品、相声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一些地区还大胆创新,在反邪教宣传中引入手游、动漫、cosplay等“90后”、“00后”喜欢的元素,以吸引年轻人的眼球。针对不同人群,反邪教宣传工作正逐渐走向分众化、精准化。

  例如,甘肃以动画片《美少女战士》为原型,制作二次元海报,呼吁青少年“坚决向邪教说‘不’”。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当地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时,几名“美少女战士”还会从海报中走出来,在现场玩起cosplay,提醒青少年注意防范邪教。

   

   

  此外,甘肃还专门打造卡通形象“阳光娃娃”作为当地反邪教形象大使,并制作系列表情包,让严肃的反邪教宣传变得活泼可爱起来。

  “如何让反邪教宣传教育接地气,各地基层反邪教部门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探索出了一些成功做法。”国务院防范办相关负责人说。

   

  ▲制作反邪教手游,戳下方文字可以体验哦▲

  敬业福out了!快来暴击邪教小鬼,玩游戏赢取千元新春“壕”礼!

  ↓↓↓

   

  指尖传递温暖

  新媒体矩阵筑牢基层反邪教防护墙

  除了创新宣传形式,新媒体在反邪教宣传中的广泛运用,也成为一大亮点。

  坐落于四川成都青羊区草堂街道的全国知名景点杜甫草堂,每天会迎来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国内大多数景区一样,杜甫草堂也建立起了微信公众号。

   

  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微信公众号,除了能让游客更便捷地了解景区简介,草堂街道发布的防邪教相关知识,也会通过这个平台传递到每名游客手中。

  据了解,草堂街道紧跟宣传趋势动向,还建立有“反邪教宣传三级矩阵群”,并开发了“草堂+”APP综合服务平台。草堂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个矩阵群,可以将反邪教宣传快速扩散到每个社区和居民。

  “此外,辖区群众发现问题和疑似情况,只需通过点击信息上报,街道指挥中心获取后就会第一时间与网格员、院落‘红袖套’(由门卫、环卫清扫人员、综治巡逻队员、志愿者等社会各方力量组成的宣教力量——编者注)取得联系,并将解决处置信息及时反馈至指挥中心,真正实现线上反映问题、线下解决问题。” 该负责人说。

  去年5月,有市民通过APP上报线索,据此,青羊区最终在10个小时内,成功挡获了一名宣传邪教组织的犯罪嫌疑人,及时化解了一起突发事件。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建立这种层层覆盖、上下联动、直达基层的反邪教新媒体矩阵。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大网上反邪教宣传力度,为群众筑牢一道抵御邪教危害的“防护墙”。国务院防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不断拓展和延伸反邪教宣传触角,提高防邪知识的知晓率和覆盖面,最终目标是覆盖至城乡全体民众。

  突出人文关怀

  挽救工程助邪教受害者回归正常生活

  除了加大宣传力度打好预防针,针对已经被邪教裹挟的受害群众,反邪教部门也十分注重做好教育挽救工作,帮助他们彻底摆脱邪教精神控制,让更多邪教受害者回归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

  就在不久前,位于重庆市合川区白塔街社区内的“和谐家园”活动中心内,十几位老人一起度过了一个热闹的集体生日。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拍着手,唱起生日歌。蛋糕上的蜡烛燃烧着,泛出明亮的烛光,衬得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格外灿烂。

  如果不说,没有人知道,这群老人中,一些曾一度痴迷于邪教组织“法沦功”,甚至还险些因此导致家庭破裂。

  为了让受害群众在摆脱邪教控制后,重新找到心灵的归宿,近年来,合川区把教育转化与回归社会有机结合,在教育转化后期,加强对邪教受害者回归社会的引导。于是,2012年1月11日,“和谐家园”在白塔街社区应运而生,为“法沦功”受害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知识、丰富文化生活的平台。

  今年74岁的何老太是“和谐家园”的首任园长。1995年退休后,因为丈夫身体不好,俩人被邪教组织“法沦功”所谓“练功就能治病”的歪理邪说所蒙骗,一起加入该邪教。

  “那时候就是钻牛角尖。”谈起过去的日子,何老太后悔不已。

  但在彻底摆脱邪教精神枷锁之后,何老太又陷入了另一种迷茫——她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曾是“邪教人员”的身份而遭人歧视,不被社会所接纳?

  据工作人员介绍,很多邪教受害者脱离邪教后,都会产生这种心理负担,且往往因为回归社会不顺利,还会出现再度被邪教人员拉拢入教的情况,让受害者受到二次伤害。

  也因此,以“当好转化人员的娘家人”为理念,“和谐家园”的出现,为邪教受害者与社会之间搭建了一座“回归桥”。何老太说,在这里,她体会到了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的社会温暖,逐渐找回了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现在的生活,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她说。

   

  “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反邪教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根本性工作,是源头治理的主要内容,是系统治理的第一道关口。” 国务院防范办相关负责人说,这项工作做好了,会对防止邪教滋生、蔓延、传播、渗透起到突出作用,以确保广大群众不被邪教拉拢诱骗,让更多家庭远离邪教危害。

  “这对邪教来说是断根之举,更是一项利在当代、福泽千秋的民心工程。”该负责人说。

分享到:
责任编辑: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