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杜牧这首诗很现实 告诉你 为何不与“小人”争短长

2022-05-16 来源:腾讯文化

有时候想想,人生真的很有趣。

比如,你能想象杜牧这样一个“风流成性”的花花公子,笔下的诗,竟然都那么苍劲隽永,且透着一丝悲凉之感。

如是《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再比如《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或者每个人都会背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以及《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就算是写细腻温婉的诗,杜牧也从不艳丽,没有胭脂俗粉之味。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或者: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所以必须感叹一句,杜牧真是个奇才,他的好诗句太多太多,俯拾即是,每每读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仿佛梦回前朝,看见了历史曾有过的辉煌与破败。

再读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时,又仿佛看见了大唐盛世,李隆基和杨玉环端坐在花萼相辉楼的宝座上,一边剥着手中的荔枝,一边赏着天下的歌舞升平。

所以,诗是诗,史是史,官是官,人是人。

尘土各归,没有办法通过一首诗去定义一段历史,或者通过某一段历史,去定义一个诗人。

 

虽然杜牧贪恋“美色”,留下不少轶事,但纵观杜牧的生平,你会发现杜牧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通常提起杜牧,我们会称“小李杜”,与李商隐齐名,但是了解李商隐的一生,因深陷“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而杜牧实际上也在“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可他却能独善其身,这份智慧叫人钦佩。

早年,杜牧因献计平虏,得到过宰相李德裕的赏识。

23岁时,杜牧写下了《阿房宫赋》,名气暴涨,连“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都连连称奇,并推荐给主考官崔郾,让他给个状元。虽然最终只得了第五名,但足以证明杜牧的才华。

进士及第后,杜牧有过一段困顿期,差不多有为期10年的幕府生涯,并在此间写下了《张好好诗》。

 

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杜牧得牛僧孺赏识,授予推官一职,后荐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也好运地躲过了“甘露之变”。

所以从此以后,杜牧便被视为“牛党”一派,反而被李德裕不喜,故迁官外放黄州,并在那里留下了斐然的政绩。

在这之后,杜牧就开始一路高升,从池州刺史一路升到吏部员外郎。

而此时的李商隐、温庭筠皆正处在人生的困顿之际。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杜牧迁吏部员外郎后,拒不赴任,几番上书主动请求外放,而这个时候正是“牛李党争”最后的疯狂时期,所以杜牧很懂得韬光养晦。

待李宗闵、牛僧孺、李德裕相继病故后,杜牧回朝,一年内连升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而此时的李商隐已经彻底没落了,相比之下,杜牧没什么政治资源,他不像李商隐,恩师是令狐楚,是令狐绹的好兄弟,又娶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宴媄。

但是杜牧有自己的办法,他曾写过一首诗,题为《送隐者一绝》: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这首诗杜牧写得不深奥,直抒胸臆。诗中“无媒”二字出自《韩诗外传》: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

所以这首诗简单的意思就是:无人推荐于您,您也只好归隐,远离名利之争的朝野,从此与山林为伴。但是您也不要气馁,这世上最公道的就是时间,再牛的人,老了都会白发,哪怕他是王公贵族。

 

而杜牧也正是因为这一信条,身陷“牛李党争”中,可以远避黄州,在那里勤恳工作,升官后激流勇退,活生生把李宗闵、牛僧孺、李德裕这些人全都靠-死,自己也官运亨通了。

所以,杜牧这首诗很现实,也是在变相地告诉我们,为何不要与“小人”争一日之短长。

首先,你未必赢得了“小人”,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小人论是非。”

其次,就算赢了,你不过是打败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并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而最好的办法是,疏远他,让时间去定夺一切,只要你活得足够好,保持平和的心态,岁月自会惩罚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潮水退去后,人们就知道是谁在裸泳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