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山河望》:军营心灵史,青春励志书

文学评论|《山河望》:军营心灵史,青春励志书

文学评论|《山河望》:军营心灵史,青春励志书

天下网商 · 2022-09-20 来源:腾讯文化

作 者:高海涛

一个南方的军校,几个战士学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世和经历,也有各自不同的内心创伤和隐秘……作家曾剑的长篇新作《山河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一本令人激动的小说,这是我的基本观感。核心是九一班,涉及七八个军人,没有特别主要的人物,李大林和叙述者赵多分量多一些,但整体上这是一组群像。这些人物各具特点,包括秉性和嗜好,都很鲜明。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普通和平凡,大部分出身农家,地处偏远,从出身到气质,从身材到长相,都不出奇。似乎除了那个石教员,全书都很难找到一般军旅小说所常见的那种理想化、标准化的军人。所以读这本小说,你很容易会想起最近流行的一首歌曲《只要平凡》:“放过对错才知答案,活着的勇敢,没有神的光环,我们生而平凡。”

如果说曾剑这部小说中有苦难叙事的话,那更多的是一种同情,是战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以及彼此通情达理的援助和守护。九一班的这些兵,分别有着各自不堪回首的往事,难以启齿的隐秘:李大林从来不洗澡,陕北老家还有个甩不掉的兰花花;马德礼因帮助同学考试作弊被开除,中途又自导自演救人的壮举,重返军校;何其撑参军前结婚,为进入军校而让女方打胎,成为心中永远的痛。包括叙述者赵多自己,对父亲母亲和自己童年的回忆也具有特别打动人心的力量。但所有这些,包括那些随时可能败露并足以毁掉一个人前程的秘密,在九一班似乎都得到了包容和守护,这样的讲述,我觉得既不同于一般的校园生活,也不同于以往的军旅叙事,是很特殊的。也许,他们共同守护的不仅是秘密,也是某种初心,是苦难所赋予的人生勇气和成长动力。

是的,成长,《山河望》既是军旅文学也是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歌德,而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奇的阐述最透彻,他认为,成长问题是现代人的根本问题。因为前现代人相信上帝与神,所以无所谓成长。《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经历了十年漂泊,返回故乡时,依然容颜不改。《红楼梦》也是这样,金陵十二钗的性格几乎没有变化。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世界已不能再为他提供总体性和家园感,所以人也不再具有与生俱来的完满性。那么人就必须经历精神成长的过程,与时代、与世界共同成长。

中外的成长小说都有一些经典,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两部作品应该是《青春之歌》和《欧阳海之歌》。近年来看,中国的成长小说似乎等同了青春文学乃至少儿文学。而军旅文学不同于一般的青春文学,军校题材也不同于一般的校园题材,所以一部军旅文学作品,兼具成长小说的品格,是难能可贵的。应该说,近年来也有这样的优秀作品,包括军校题材小说,而曾剑的这部《山河望》给我的感觉是很别样的,可以说况味别传,很有分量。

这种分量在于,它少了一些清纯和浪漫,多了一点复杂和凝重。《山河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小说,如果说是,那也不属于浪漫主义的教育小说或启蒙小说的类型,相反倒有点福克纳式的,这是我能想到的一个比较点。

福克纳是我喜爱的一个美国作家,他说过:“每个男孩都是一部伟大的成长小说。”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实际上他写了那么多小说,至少其中的四五部长篇,包括中篇小说《熊》,都可以视为某种成长小说。这些作品写人的成长,不是外在的、明确的,而是内在的,不明确的,似有若无的,并且总带一点悲剧性。

《山河望》中年轻军人也是这样,军校三年,的确都让他们变得成熟了,但并没有表面化的境界提升,也没有标志性的英雄壮举。他们生而平凡,到最后也只有平凡。直到二十年之后重聚,职位最高的好像也不过是团职。尤其李大林,牺牲时只是一个基层派出所的副所长。小说最后还有一篇报道,说明人物的真实性,他的牺牲,与其说让人肃然起敬,不如说更让人感动,甚至感伤。

感伤和忧伤,应该视为一种正面价值。在曾剑的这部长篇中,中间有一章,就叫“忧伤”。这是普通战士的忧伤,是真实人性的标志,也是成长小说必要的精神维度和美学特征,恰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美的东西总是会让人分外忧愁的。

福克纳的代表作是《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有一句话,是小昆丁的父亲讲的,他说人是什么?人是他所经历过的一切的总合。但对于这句话,哲学家萨特却有另外的说法,他在研究福克纳的一篇论文中说,其实人更应该是他过去不曾有过、但希望有过的一切的总合。

不是这样吗?许多东西我们都不曾有过,但是却希望有过。这就是人生。我们希望有牧歌般的童年,希望有闪光的青春,希望有美好的爱情,希望有诗和远方。即使很多希望伴随着臆想,完全不现实,但对于人性而言,又是特别真实的。如果用另一个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说,这就叫“可能性高于现实性”。

《山河望》写一代年轻军人的难忘经历,突出责任和使命,作为一种成长叙事,这本书蕴含了多样的人生感悟和艺术启迪,可以说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既有确定性目标,军人的理想和信念,也有青春的萌动,爱情的迷茫,以及对诸多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思考。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可以这样说,这些年轻军人的形象之所以感人,不仅在于思想和行动,更在于每个人不屈不挠、多才多艺地渴求改变命运的姿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经典章节
  • 作者介绍
  • 主要内容

作 者:高海涛

一个南方的军校,几个战士学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世和经历,也有各自不同的内心创伤和隐秘……作家曾剑的长篇新作《山河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一本令人激动的小说,这是我的基本观感。核心是九一班,涉及七八个军人,没有特别主要的人物,李大林和叙述者赵多分量多一些,但整体上这是一组群像。这些人物各具特点,包括秉性和嗜好,都很鲜明。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普通和平凡,大部分出身农家,地处偏远,从出身到气质,从身材到长相,都不出奇。似乎除了那个石教员,全书都很难找到一般军旅小说所常见的那种理想化、标准化的军人。所以读这本小说,你很容易会想起最近流行的一首歌曲《只要平凡》:“放过对错才知答案,活着的勇敢,没有神的光环,我们生而平凡。”

如果说曾剑这部小说中有苦难叙事的话,那更多的是一种同情,是战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以及彼此通情达理的援助和守护。九一班的这些兵,分别有着各自不堪回首的往事,难以启齿的隐秘:李大林从来不洗澡,陕北老家还有个甩不掉的兰花花;马德礼因帮助同学考试作弊被开除,中途又自导自演救人的壮举,重返军校;何其撑参军前结婚,为进入军校而让女方打胎,成为心中永远的痛。包括叙述者赵多自己,对父亲母亲和自己童年的回忆也具有特别打动人心的力量。但所有这些,包括那些随时可能败露并足以毁掉一个人前程的秘密,在九一班似乎都得到了包容和守护,这样的讲述,我觉得既不同于一般的校园生活,也不同于以往的军旅叙事,是很特殊的。也许,他们共同守护的不仅是秘密,也是某种初心,是苦难所赋予的人生勇气和成长动力。

是的,成长,《山河望》既是军旅文学也是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歌德,而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奇的阐述最透彻,他认为,成长问题是现代人的根本问题。因为前现代人相信上帝与神,所以无所谓成长。《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经历了十年漂泊,返回故乡时,依然容颜不改。《红楼梦》也是这样,金陵十二钗的性格几乎没有变化。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世界已不能再为他提供总体性和家园感,所以人也不再具有与生俱来的完满性。那么人就必须经历精神成长的过程,与时代、与世界共同成长。

中外的成长小说都有一些经典,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两部作品应该是《青春之歌》和《欧阳海之歌》。近年来看,中国的成长小说似乎等同了青春文学乃至少儿文学。而军旅文学不同于一般的青春文学,军校题材也不同于一般的校园题材,所以一部军旅文学作品,兼具成长小说的品格,是难能可贵的。应该说,近年来也有这样的优秀作品,包括军校题材小说,而曾剑的这部《山河望》给我的感觉是很别样的,可以说况味别传,很有分量。

这种分量在于,它少了一些清纯和浪漫,多了一点复杂和凝重。《山河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小说,如果说是,那也不属于浪漫主义的教育小说或启蒙小说的类型,相反倒有点福克纳式的,这是我能想到的一个比较点。

福克纳是我喜爱的一个美国作家,他说过:“每个男孩都是一部伟大的成长小说。”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实际上他写了那么多小说,至少其中的四五部长篇,包括中篇小说《熊》,都可以视为某种成长小说。这些作品写人的成长,不是外在的、明确的,而是内在的,不明确的,似有若无的,并且总带一点悲剧性。

《山河望》中年轻军人也是这样,军校三年,的确都让他们变得成熟了,但并没有表面化的境界提升,也没有标志性的英雄壮举。他们生而平凡,到最后也只有平凡。直到二十年之后重聚,职位最高的好像也不过是团职。尤其李大林,牺牲时只是一个基层派出所的副所长。小说最后还有一篇报道,说明人物的真实性,他的牺牲,与其说让人肃然起敬,不如说更让人感动,甚至感伤。

感伤和忧伤,应该视为一种正面价值。在曾剑的这部长篇中,中间有一章,就叫“忧伤”。这是普通战士的忧伤,是真实人性的标志,也是成长小说必要的精神维度和美学特征,恰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美的东西总是会让人分外忧愁的。

福克纳的代表作是《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有一句话,是小昆丁的父亲讲的,他说人是什么?人是他所经历过的一切的总合。但对于这句话,哲学家萨特却有另外的说法,他在研究福克纳的一篇论文中说,其实人更应该是他过去不曾有过、但希望有过的一切的总合。

不是这样吗?许多东西我们都不曾有过,但是却希望有过。这就是人生。我们希望有牧歌般的童年,希望有闪光的青春,希望有美好的爱情,希望有诗和远方。即使很多希望伴随着臆想,完全不现实,但对于人性而言,又是特别真实的。如果用另一个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说,这就叫“可能性高于现实性”。

《山河望》写一代年轻军人的难忘经历,突出责任和使命,作为一种成长叙事,这本书蕴含了多样的人生感悟和艺术启迪,可以说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既有确定性目标,军人的理想和信念,也有青春的萌动,爱情的迷茫,以及对诸多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思考。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可以这样说,这些年轻军人的形象之所以感人,不仅在于思想和行动,更在于每个人不屈不挠、多才多艺地渴求改变命运的姿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