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本书 将带你邂逅千古诗词中的格律之美

这三本书 将带你邂逅千古诗词中的格律之美

这三本书 将带你邂逅千古诗词中的格律之美

天下网商 · 2020-07-05 来源:每日书荐

1.

《诗词格律》

作者: 王力

这3本书,带你邂逅千古诗词的格律之美

“平”就是平声,有阴平阳平之分;“仄”即不平,包括上入去三声。平仄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促使“声调铿锵”。平仄的对立实质上就是高低和长短调的对立。由于平上去入四声不同的发音特点,当不同声调的音节在诗句中有规则地交替或者重复时,诗句就有了一种音韵美,会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王力先生概括“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对于绝大多数诗歌都适用,也很好理解。但是难就难在入声字的识记和平仄的诗词规律上。

“永明体”的诗歌是诗歌格律化的开始,把平上去入四声引到诗歌创作中。但是在诗歌创作中不分四声重点分平仄。古代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也有一部分变成了上声,上声也是去声。因此这两种并不妨碍辨别平仄。但是变入平声的就不得不通过积累、插入声字表进行识记。加上家乡并没有保留很多入声字,更是难记,但多加留心记忆也并非无解。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律诗的平仄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以前学习诗词的时候不觉得那些诗人有多厉害,直到看了这本书,才发现一首诗、词里面竟然隐藏了那么多的知识,才发现古人们的智慧真的是无穷无尽的。当然也让我意识到了,学习和发扬这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我们在继承这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我们自己的创新,让我们的诗词的魅力永放光芒,让我们这朵传统文化的鲜花,永葆青春和生命力。

2.

《唐宋词格律》

作者: 龙榆生

这3本书,带你邂逅千古诗词的格律之美

由于词和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严格的声律和种种形式上的特点。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它的固定形式。为了适应乐曲的节拍,词的句子多数是长短不齐的,韵位也是参差不同的。为了配合乐曲的音调,加强乐曲的音乐性,词中所用的字除分平仄外,有些还要分四声。由于词必须受声律的约束,所以前人把作词称为“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

这些严格的声律,使词比诗更具有音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内容服务的。词的每个曲调都表现一定的声韵,表达一定的情感。前人作词,如写豪情壮怀,就用《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沁园春》等一类慷慨激昂的曲调;如写绵邈深婉之情,则用《满庭芳》、《木兰花慢》等一类和谐婉约的曲调。这样,就能达到声文并茂,增强艺术感染力。

《唐宋词格律》共收词牌一百五十余调,其中大多数是唐宋词中常见的。每一词牌都说明它的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如某些领句字应用去声)。每一词牌附有“定格”和“变格”等词格,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每一词格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词人的作品,供参考比较。

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唐宋词的体制格律。同时,书中所列举的作品,虽然只是作为例子来引证,因所选的词多数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所以《唐宋词格律》也可作为唐宋词的选本。

3.

《词学十讲》

作者: 龙榆生

这3本书,带你邂逅千古诗词的格律之美

词不称“作”而称“填”,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会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

每一曲调的构成,它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必得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相应。这种“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的歌词形式,原来是古已有之的。“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所习用的词曲名称,也是从古乐府中所有“操”、“引”、“谣”、“讴”、“歌”、“曲”、“词”、“调”八种名称中拈取出来的。清人宋翔凤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学填词,首先要学作所谓近体诗。因为这两者的形式之美,都是利用平仄两类长短不同的字调,两两相间地联缀起来,构成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相使用的高低抑扬的和谐音节,都得把“奇偶相生,轻重相权”八个字作为调整音韵的法则,不过长短句词曲比较更为错综复杂,变化特多而已。近体诗的格式,主要为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两种。

古有“两句一联,四句一绝”之说。而这两句之中,起承转合,构成一个整体,和我国民间广泛流行的曲调是恰相符合的。律诗例为八句,首尾单行,中间两个对偶,也和另一种流行曲调同其结构。所以这近体诗的组织形式,虽然貌似简单,而在音韵上的调整安排,是和音乐紧密结合,经过无数作者的苦心实践,才逐渐臻于完美,不是偶然的。

  • 经典章节
  • 作者介绍
  • 主要内容

1.

《诗词格律》

作者: 王力

这3本书,带你邂逅千古诗词的格律之美

“平”就是平声,有阴平阳平之分;“仄”即不平,包括上入去三声。平仄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促使“声调铿锵”。平仄的对立实质上就是高低和长短调的对立。由于平上去入四声不同的发音特点,当不同声调的音节在诗句中有规则地交替或者重复时,诗句就有了一种音韵美,会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王力先生概括“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对于绝大多数诗歌都适用,也很好理解。但是难就难在入声字的识记和平仄的诗词规律上。

“永明体”的诗歌是诗歌格律化的开始,把平上去入四声引到诗歌创作中。但是在诗歌创作中不分四声重点分平仄。古代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也有一部分变成了上声,上声也是去声。因此这两种并不妨碍辨别平仄。但是变入平声的就不得不通过积累、插入声字表进行识记。加上家乡并没有保留很多入声字,更是难记,但多加留心记忆也并非无解。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律诗的平仄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以前学习诗词的时候不觉得那些诗人有多厉害,直到看了这本书,才发现一首诗、词里面竟然隐藏了那么多的知识,才发现古人们的智慧真的是无穷无尽的。当然也让我意识到了,学习和发扬这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我们在继承这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我们自己的创新,让我们的诗词的魅力永放光芒,让我们这朵传统文化的鲜花,永葆青春和生命力。

2.

《唐宋词格律》

作者: 龙榆生

这3本书,带你邂逅千古诗词的格律之美

由于词和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严格的声律和种种形式上的特点。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它的固定形式。为了适应乐曲的节拍,词的句子多数是长短不齐的,韵位也是参差不同的。为了配合乐曲的音调,加强乐曲的音乐性,词中所用的字除分平仄外,有些还要分四声。由于词必须受声律的约束,所以前人把作词称为“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

这些严格的声律,使词比诗更具有音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内容服务的。词的每个曲调都表现一定的声韵,表达一定的情感。前人作词,如写豪情壮怀,就用《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沁园春》等一类慷慨激昂的曲调;如写绵邈深婉之情,则用《满庭芳》、《木兰花慢》等一类和谐婉约的曲调。这样,就能达到声文并茂,增强艺术感染力。

《唐宋词格律》共收词牌一百五十余调,其中大多数是唐宋词中常见的。每一词牌都说明它的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如某些领句字应用去声)。每一词牌附有“定格”和“变格”等词格,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每一词格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词人的作品,供参考比较。

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唐宋词的体制格律。同时,书中所列举的作品,虽然只是作为例子来引证,因所选的词多数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所以《唐宋词格律》也可作为唐宋词的选本。

3.

《词学十讲》

作者: 龙榆生

这3本书,带你邂逅千古诗词的格律之美

词不称“作”而称“填”,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会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

每一曲调的构成,它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必得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相应。这种“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的歌词形式,原来是古已有之的。“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所习用的词曲名称,也是从古乐府中所有“操”、“引”、“谣”、“讴”、“歌”、“曲”、“词”、“调”八种名称中拈取出来的。清人宋翔凤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学填词,首先要学作所谓近体诗。因为这两者的形式之美,都是利用平仄两类长短不同的字调,两两相间地联缀起来,构成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相使用的高低抑扬的和谐音节,都得把“奇偶相生,轻重相权”八个字作为调整音韵的法则,不过长短句词曲比较更为错综复杂,变化特多而已。近体诗的格式,主要为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两种。

古有“两句一联,四句一绝”之说。而这两句之中,起承转合,构成一个整体,和我国民间广泛流行的曲调是恰相符合的。律诗例为八句,首尾单行,中间两个对偶,也和另一种流行曲调同其结构。所以这近体诗的组织形式,虽然貌似简单,而在音韵上的调整安排,是和音乐紧密结合,经过无数作者的苦心实践,才逐渐臻于完美,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