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梦里故乡
郭爱和:艺心筑梦乡村振兴 画里留住美丽乡愁

2022-09-02 来源:腾讯文化

爱和小镇花海

初秋时节的伏牛山深处依然郁郁葱葱,风景秀美。雨中,位于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的自然村花树凹云雾缭绕、层峦叠嶂,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漫步这里,山间芳树遍植,花谷梯田蔓延,传统民房、窑洞、红灯笼点缀其间,以陶缸、三彩为基础的创意作品随处可见,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变身“爱和小镇”,俨然一副乡村艺术公园的模样。

这一切,出自郭爱和之手。日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公布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郭爱和榜上有名,成为洛阳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从艺三十多年,创作三彩釉画上千幅,在国际、国内荣获各类奖项百余项,郭爱和的艺术追求,与乡村振兴产生了美妙的共鸣。

在花树凹村,传统村落与现代“陶”源,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因为郭爱和,完美融合在一起。

 

郭爱和

追梦三彩 在“变”与“不变”中历久弥新

“这对我本人尤其是洛阳三彩艺术来说,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洛阳三彩在中国陶瓷领域终于拥有了一席之地。我会倍加珍惜这份荣誉,履行好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弘扬好工匠精神,努力创造更多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谈及获奖感受,郭爱和说。

三彩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郭爱和的“三彩梦”也是绚丽多彩的。1986年,从洛阳师专(现洛阳师范学院)毕业的郭爱和独辟蹊径,潜心平面三彩和三彩壁画的研究,他说,他要赋予“唐三彩”新的生命。

上釉、烧窑、扛包、推销、参展……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经过三十多年的炉火紫烟,郭爱和创出一番新天地。

1990年,郭爱和设计的三彩“脸谱”系列产品,在举世瞩目的北京亚运会期间,被作为“国礼”送给了外国驻华外交机构、领事机构;2008年,他设计的三彩十二生肖之“虎虎生威”,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再度被当作“国礼”;2010年,由郭爱和担纲领衔,负责为上海世博会河南馆创作一幅《国之中·城之源》的壁画……

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为让洛阳三彩“飞入寻常百姓家”,郭爱和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近日,在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五六个小学生被馆内的一幅“三彩艺瓷板画”吸引。“这是不是咱们课本上学过的‘三彩艺瓷板画’?!”一个小学生犹如发现新大陆一样,呼朋引伴招呼大家欣赏。赏画中,学生们发出一阵阵惊呼,感慨色彩的绚丽,自豪地谈论着唐三彩发源于当时的东都洛阳……

中国少年的共同记忆“三彩艺瓷板画”(龙门印象之卢舍那大佛头像)彩色印刷,被收录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美术》课本上。

与热烈的三彩作品风格迥异,一头卷发,一身布衣,郭爱和给人一种平静之感。

“要让这极富有河洛特色的文化‘符号’持续享誉世界,就是要在‘变’与‘不变’中实现历久弥新。”郭爱和说,他希望用传统文化讲述洛阳故事,让洛阳三彩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色彩。

在“三彩之路”上,郭爱和的追梦脚步从未停歇,在他看来,洛阳三彩不能只是传播美,还要让更多人学会欣赏美;要让洛阳三彩走进乡村,“点缀”美丽乡村。

 

爱和小镇花海

艺术赋能 让贫困山村变成美丽家园

遇见花树凹,源于一次偶然。2013年,郭爱和在一次采风中来到这里,花树凹沉睡已久的自然之美让郭爱和眼前一亮:依山傍水,花开满坡,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自然地貌及地面植被丰富多变。

“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河图洛书’就在附近,这么好的地方,可以把三彩陶艺‘搬’过来。”郭爱和说,那一刻,他心中涌起“以大山做画布、以陶瓷为画笔,把山川变艺术村落”的灵感,决定在这里建设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让“洛阳三彩”艺术融入大自然。

说干就干,2015年,郭爱和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遵照“保留原始风貌,留下时代烙印”的原则,对花树凹进行改造,通过艺术扶贫的模式,带动贫困山区脱贫。

为了这个愿望,郭爱和与团队上百次地奔走于洛阳和花树凹之间,常常住民房、吃农家饭;需要平整土地的时候,他身体力行干农活;准备开工前,他彻夜修改图纸;为了保护淳朴的自然风貌,他经常去“巡山”,修修剪剪,捡拾垃圾……

改造带来了惊喜。在郭爱和与团队的努力下,这个占地面积约3000亩的小山村,逐渐变成了新旧建筑错落、三彩艺术点缀的“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而且获评国家3A级景区。

美丽的山谷边,9999个陶缸组成了大型陶艺装置作品《容》,好似身形婀娜的少女随风翩翩起舞,将艺术的魅力和山水的灵动交织;上千只陶碗组合而成的陶艺装置作品《宙》宛若星空,大气磅礴;用陶缸铺设“陶瓷之路”,道路两旁精心栽种了鸢尾花、桃树……如今,漫步在这里,处处洋溢着艺术气息。

以艺术眼光和审美视角重塑乡土,不仅保住了花树凹的“原生态”,也扮靓了农村的“颜值”,让贫困山村变成美丽家园,“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也逐渐被村民称为“爱和小镇”。

游客们因爱和小镇而来,村民们也因爱和小镇而受益。“过去村里没有路,都是架子车碾出来的羊肠小道,没自来水,吃水要去外面拉,陶艺村给俺们带来了福气。”说起这些,58岁的韩逢肖深有感触。

2015年,韩逢肖与爱和小镇签约,将自家在村里的大部分土地流转给了爱和小镇。土地流转后,韩逢肖的老宅子变成了爱和小镇的餐厅,她用补偿款加上一部分积蓄盖起了三层小楼。

如今,韩逢肖还在爱和小镇餐厅负责做饭,一个月能拿3000元工资,“山里地薄,种庄稼不赚钱,原来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两三百元,现在在家门口有了种地以外的稳定收入,心里满足得很”。

 

大型陶艺装置作品《容》

由点及面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离花树凹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是花树凹新村。一排规划整齐的民居,从一号院到八号院,住着从花树凹搬出来的8户人家。

村民吉松涛家就在一号院。2015年,与其他村民一样,吉松涛也将自家在村里的大部分土地流转给了爱和小镇。吉松涛一家四口从窑洞中搬出,住进了离老宅子一公里远的花树凹新村。

吉松涛家的二层楼房,已经成为民宿,是家里创收的重要途径。“一楼偏房自住,剩下的三间当作客房,二楼做备用客房,住宿一晚100元,包含早餐。”吉松涛说,每逢节假日,游客特别多,屋里经常坐不下。

如今,花树凹村的大部分村民都已经从深山沟里迁了出来,房子自住又兼作民宿,到了节假日,客房供不应求。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跟艺术家相处时间久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逐渐有了审美意识。吉松涛家种着各类花草盆景,客厅里挂着一幅三彩壁画;韩逢肖家摆着一件木质艺术品,那是她和家人从山上拉回的树根,特意请郭爱和帮忙设计,经反复打磨而成。

爱和小镇带来的红利还辐射了周边村庄:周边的石佛山摄影基地、印象春楸园、讲理村、熙居公社等如雨后春笋般亮相,成为洛宁西部乡村旅游的颗颗珍珠,附近贫困群众创办的农家乐和农副产品销售也火爆起来,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爱和小镇8公里之外的讲理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传统“孝道”文化方圆闻名。该村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烟叶、构树、核桃及劳务输出等为主。

讲理村党支部书记金相超说,原先讲理村并不为外界所知,也很少有游客前来,在爱和小镇的带动下,前来旅游的人逐渐增多。

用设计改变乡村,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这也正是郭爱和想看到的。

近年,爱和小镇为洛宁县设计全套旅游标识系统及农产品包装标识,为罗岭乡设计制作三彩村标10座,并结合自身艺术影响力,推出“向阳花观赏节”“三彩中国年”等艺术节,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有更多文化内涵,我想用艺术把最淳朴、最自然的村落生态转化成最具艺术感的空间,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助力乡村振兴。”郭爱和说。

 

爱和小镇一角

美育教育 为乡村学生插上梦想翅膀

雨后初晴,山谷越发清秀。一群孩子背着画板,走进一片花海里。他们支起画板、拿起画笔,记录着雨后乡村的美丽模样。7年前,这里的大多数孩子对画画并不了解。

“2015年,我在这里写生,几个孩子好奇地围上来,画笔、画板、水彩……他们对这一切充满兴趣。看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我觉得乡村的孩子更需要美。”郭爱和说。

孩子是乡村的未来,建设美丽乡村,他们肩负重任。从那之后,郭爱和心里萌生了乡村美育计划。他向全国的艺术家发出邀请:“走吧,到花树凹去,为孩子们画,为乡村的未来画。”

2015年12月,来自全国各地的23名艺术家会聚花树凹,第一届中国“当日”艺术展在洛宁“落地开花”。所谓“当日”,是“当日”创作、“当日”展览、“当日”抢拍、“当日”捐赠。第一届23名艺术家创作的43幅作品筹得善款4.3万元,在罗岭花树凹建立了第一个“美育教室”,这只是郭爱和“美育中国”计划的小小开端。

爱心汇聚,传递真情。截至目前,中国“当日”艺术展已连续举办7届,共邀请艺术家550人次,捐赠作品613幅,募集爱心捐款154.8万元。如今,洛宁县86所中小学挂牌“美育教室”,惠及7万多名中小学生。电子屏、美育画室、研学活动……这些都是用“当日”艺术展筹得的善款实现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乡村遇上艺术,碰撞的火花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今年15岁的张喜燕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她在7岁时,看到姐姐去爱和小镇参加“小手画三彩”活动,那是她第一次感受艺术的魅力。从那以后,艺术的种子就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她现在正在学习美术,“想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大学梦,通过画笔让自己的家乡更美丽”。

在张喜燕的作品中,记者看到她用色大胆,通过多种色彩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画里的太阳花就是花树凹的美景,也是自己的象征,希望自己向阳而生,追逐梦想。”谈及作品,她滔滔不绝。

上戈镇初级中学校长李琬君是美育教育的亲历者,更是实践者。他告诉记者,当一颗美的种子种下,需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2017年,洛宁县高考艺术生有45人,到2018年增至95人,今年已经近150人,这意味着艺术扶贫为乡村学生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小山村的艺术风气来了,但这只是刚开头。”郭爱和说,未来,将在这里建立中国“当日”艺术馆,完成更多陶瓷环艺装置,让艺术点亮乡村,打造“四季画谷静美洛宁陶醉罗岭”,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花树凹小山村成为真正的“中国乡村艺术公园”,吸引更多国内外艺术家来这里创作。

从创立洛阳三彩到把艺术注入乡野,再到乡村振兴实践者,郭爱和用艺术特有的力量让乡村焕发生机与活力,而“美了乡村,乐了乡民”成为花树凹真实的写照。(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戚帅华 贾臻/文 李卫超/图)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