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梦里故乡
【梦里故乡】乡情散文:晒甲坨老家的春滋味

2022-03-28

老舍曾写道,“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 文学大师笔下描写的诗情画意,总是恰如其分、不容置疑的。然而同样毋庸置疑的是,大师状写的不是我老家的春天。

我的老家昌黎县晒甲坨,乍暖还寒时节,北国初春的特点纤毫毕现。春与冬相依相偎,抱团取暖,若不是看见那枝头鼓突的芽苞,那背风处疯长的野草,仅凭裹挟着沙尘一路席卷的风势,我定然会满腹狐疑,是否老家的春天延续成为冬天的一部分。从我家径直往北,横亘着一条北沟,再往北走,就是北河了。北河我不常去,而北沟常来常往。我往家里背棉花秸子,搂草顺手错装了邻村的白薯秧子,都是北沟地垄旁的即兴创作,只不过,那些忙而不乱或忙中出错的事情,全都发生在头年冬天。

常言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春,应该首先在北沟落脚,继而站稳脚跟,稳扎稳打地扩充地盘,往四下里蔓延。沿着北沟两侧坡地,见不到几棵柳树,只有新栽的一排排一行行杨树苗,在“遭人不遭水”的风中兀自摇荡。不过枝条已变柔软,在阳光里闪烁着青色,芽苞也鼓鼓地泛出了盎然生机。沟内的污泥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沙土,不多的积水漂浮着薄薄的冰,这里的浮冰远看近瞧就是土坷垃,尽失冰清玉洁的本色。微风过时,枯黄的芦苇“沙沙”作响,像在窃窃细语。惊动三两只黑羽小鸟,扑扑楞飞向远方。挺立的苇秆看上去弱不禁风,却挺过了一季风雪侵袭,依旧摆出一副不屈不折的造型。

孩子们率先感觉到春天的到来,于是他们唱起了儿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在孩子的歌声里,春天不动声色地汲汲生长。沟畔的野草,长势一天一个样,昨天还是一片枯黄,一晚上的功夫,就比赛着拔节,蹦着高地张望;林梢就像是鞭梢,在风中挣脱了梦呓,啪啪地甩出了响亮的哨声。北国的春,隐隐约约而来,疾风骤雨般而至,当你真正感受到它的存在时,它早已形成了喧哗的阵仗。

春风助威,春雨造势,春天以魔术师的大手笔,将一波一折的麦田,推送成黄金档的新闻,一波一波地滚动播出。天也新地也新,大地山川气象新,麦苗青青,铺排浩大的绿色,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铺展到天边。

挖野菜的人多起来了。庄下人们习惯将挖野菜称之为“挑菜”, 言语之间,形象地作出了言简意赅地提醒提示,并非捡到篮里都是菜,春风吹又生的绝大部分是草,有的甚至是带有毒性的草,必须在认真辨识的基础上,将能吃的野菜挑出来、捡回家。一拨拨的孩子,胳膊上挎着篮子,手里拿着小铲刀,像一群群小鸟一样,雀跃着飞上了田埂。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田野上边挑野菜边玩耍,潜移默化中培养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挑菜,玩是第一位的,不仅仅挖一份天然的野菜,更多的是在春风春阳里,放飞快乐的心情。

灰灰菜,老家人俗称“落[lào]藜”,在麦垄间成片地疯长,甚至高过了麦苗,它的叶子呈椭圆形,上边有一些粉状白色小斑点。挑回家清洗干净,焯水后凉拌,味道清新,口感柔嫩,可祛湿、解毒。小孩适当吃一点,能增加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需要补钙的中老年人适当吃一点,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扫帚菜,学名地肤,在老家叫“扫帚苗”,在农田的沟渠畔、田头道边一蓬蓬地抱团生长。它的幼苗以及嫩叶可吃,无论清炒或凉拌,都很适口。将扫帚苗洗干净后,焯烫出锅,再切成小丁状,放入调料,淋上热油,搅拌均匀后,就是一道美味佳肴。去年我曾将其焯水沥干攥成菜团子,在冰箱里冷冻起来备用,屡次用扫帚苗炒鸡蛋,受到家人一致好评。

蒲公英,在老家叫婆婆缨子、萋萋菜、刺儿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野菜。在老家的广大田野属于实力派的存在。蒲公英味苦性寒,入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用它泡水喝,对于感冒发烧、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胃炎等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它的嫩苗部分,可以用来炒菜,也可以用来煮汤。焯过水的蒲公英,作为凉拌菜食用,或是炒菜、掺着煮粥、做饺子馅均可。

聆听着春之声,品尝着春之味,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兴旺,人们的心情越来越舒畅,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健康。正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一声布谷啼,春风十万里,枝头桃花红,陌上杨柳绿,燕子飞来了,衔来满嘴泥,春风十万里,十万好消息。在家乡的热土上,人们辛勤劳作,快乐生活,书写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乡情散文:晒甲坨老家的春滋味

文:杨晓光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