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梦里故乡
孔子这话很多人都听过 但真正懂得没几个

2021-05-23 来源:腾讯网文化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在存留至今的五千年文化中,“唐诗宋词”犹如启明星一直照耀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人们就喜爱这些古典文化,但是有时这些华丽的辞藻也成为政客们斗争的工具。反而再看名间的文化,就没有那么多的约束,显得非常的与人亲近、朴实。

许许多多俗语至今都还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些俗语虽然是人们编造的,但是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凭空编造的,这些俗语的产生,也总是能和一些历史故事相联系。不过有时候一些俗语总是会断章取义,就好比这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

在现在社会中大家默认的就是谁说出这句话,就是一个不孝的人。这句话出自孔子之口,众所周知,孔子提倡的是尊老爱幼的理念,而且孔子本身就是一个温和的人,为何会说出一句这样的脏话呢?而且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词语的词性早已发生变化,一些本身是褒义的很可能就变成了贬义。

用现在的词语及意思去理解古时候的话语,难免会发生一些偏颇。

这句话的前世今生

大家大多都这样理解这句话:年龄很大但是身体却非常好的人,就像个贼一样,老了还吃用家里的东西。现在大家听到别人说出这句话,就会觉得这个人绝对是个不孝子弟。我觉得主要出现偏差的原因是“贼”的理解不同。

在现代这个贼字多为贬义,是说某个人非常的狡猾奸诈。但是大家知道吗?这个贼字在古代的意思和在现在的完全不一样。孔子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并不是歧视老人的意思,毕竟在当时他自己的年龄都比原壤的年龄大,所以他不可能是在嫌弃老人。

有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这样理解,使用的语境也是非常单一,简单粗暴的说就是:“老贼!”的意思。说的在委婉一些就是:老了连累别人。而且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学家不可能为了标新立异而说出这句话。

理解这句话还要看具体的环境以及语气,例如生活中,女朋友口中所说的“不要”,在不同情况下说的“不要”,自然意思就会非常不一样。

出自大圣人口中的“脏话”

在古时候,孔子有个邻居叫原壤,两个人从小的关系就很好,一起长大,打打闹闹的感情也是非常不错。长大后也是时长会有联系。但是原壤这个人就是一个比较随性,不注重礼仪,整日碌碌无为的人,一点也不懂事,最为让人生气的就是他还是个油盐不进的人。

孔子吧也就没少骂他,其中有一次就是在骂他的时候,被弟子给记了下来,然后就成了如今论语内的那句话。具体孔子为什么骂他呢?就是相传有一次两个老相识坐在一起在那聊天,而且我们要知道古时候人们是不穿内裤的。

所以礼仪上大家对这个坐姿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原就是不注重礼仪,坐在那插拉着腿,非常不文明,古时候的人们就把那个坐姿称为是箕坐。孔子看见后就说他:“小时候你还懂孝悌,长大了也是一事无成,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老了也不死真是一个害人精。”

说完这句话,孔子还用他的拐杖敲了敲原壤的小腿。但其实原壤并不是那么不懂事,据说在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孔子去他的家里帮忙处理后事,原壤却敲着母亲的棺材唱起了歌,孔子当时就非常不理解,孔子和旁边的人就假装没有看到,在后来,孔子说原壤之所以会那样,是因为他的心中还是有他母亲的,所以就会很难受。

其实大家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其实还是非常温馨的吧,两个年纪挺大的老头子坐在一起,聊着聊着天,突然一个就像是犯了错误一样,另一个开始使劲的数落他,而另一个就是一脸笑意,也不生气,就只是坐着笑着。

古人被误解千年的智慧

想要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要先搞明白这句话前两句话的意思,前两句话是“幼而不从弟,长而无述焉。“这两句话是那句话的前提、大环境,如果脱离这个大环境去理解“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就会有失偏颇。

《论语》中之所以会记载这件事,重点并不是骂人的这句话,而是在这句话之前的那句话,“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我们每个人都会长大,年龄都会随着日月的变化而增加,可是如果我们从小就不学习,不断地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那么无论你的年纪多大,都会是一个没有涵养,没有素质的人。

所以经过这个故事,论语想要告诉世人的也是鼓励我们要从中吸取原壤的教训,不停的学习、充实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以免到了老的时候还是胸无大志、一事无成,甚至连一点礼数也不懂,而且到了老年的时候,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而且还有人说孔子说这句话是含着酸酸的意思,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学说并没有受到推崇。因为当时比较受欢迎的是法家的思想,而原壤的行为虽然与孔子的思想不符合,但是当时的原壤就是混的不错。所以才会有人说孔子说出这句话是包含酸酸的情绪的。我想这才是朋友间应该有的状态吧,非常的轻松自然。

结语:

如今,我们再回过头看这件事,就可能觉得孔子对原壤的要求太过苛刻。在今天的社会,如果说你的一些行为做出来后,并没有影响到别人,而且会让自己感到非常快乐的话,是不会有人去阻止你的。

因为现在的社会非常的多元化,对于一些个体的包容性是非常强的,大家会觉得宽容一点也无所谓。但其实在孔子与原之间,他们本就是很好的朋友,一个愿意说一个愿意听,这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吧。不仅如此,由此而来的一句俗语也是值得人们去真正理解与深思的。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