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心灵鸡汤
成长的力量来源于哪里 是力不足还是心不诚

2020-10-22 来源:腾讯网文化

曾经看到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事情,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改变?”很多网友的回答是:“自己在生活中所坚持的事情。”说到坚持做一件事,很多人会觉得太难或者太慢,或许真的因为缺乏了每天一点点的坚持,生活中太多人的梦想都被扼杀在了摇篮里。其实,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尝试去做开始的,如果老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想放弃,那成功就永远只能存在于梦境里。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学生也谈过“力不足”的话题,或许可以给今天的人们一个提醒。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问,只是自己力量不足呀!”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够,可能会走到半路而不得不停下来,然而现在是你还没走,就自己止步不前了。”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读出了冉求对于学习孔子学说所产生的一种畏难情绪,他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很显然,孔子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冉求的能力问题,而是其思想在作怪。所以,孔子认为如果是真的“力不足”,那可以在半路上停下来,但是冉求所谓的“力不足”,是画地为牢,自己为自己找的借口。

其实,岂止是学习这一件事,任何事情想要得到结果都需要撸起袖子实际去做,并且持续地去做。当然,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力不足”的情况,比如,一般人很难做到像孔子的弟子颜回那样“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所以,孔子非常理性,他说如果“力不足”,可以在半路停下来,等不断调整、思绪清晰后继续前行。可是,如果一开始就止步不前,就不是“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心不诚”的问题。

诚者,勿自欺

《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所谓使自己心志真诚,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如同人厌恶恶臭的味道,喜欢美丽的颜色,这是人自身本能的反应,可以让自己感到心安理得。

自己的内心有诚意,才是做好一件事情最根本的动力,品读《论语》,我们来看看孔子做事的诚意: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孔子祭祀祖先的时候,便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一样;祭祀神的时候,便好像神真的在那里一样。孔子说:“我若是不能亲自祭祀,祭了如同没祭一样。”一个“如”字,传递出孔子在祭祀中的极大诚意,心诚则灵,至诚无息。心在,神就在。神在哪里?就在自己的心中。

诚者,勇于做出顺应内心的选择

有诚心,还要勇于做出选择,付诸实践。即使自己的选择在他人看来可能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但是只要符合坚守道义的、自己真心想去追求的,就要勇于为之奋斗。在这一点上,孔子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子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加强道德修养,好比堆土成山一样,只差一筐土就完成却停了下来,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在平地上堆土,尽管只有一筐土,但是我却选择继续坚持下去。”

对于自己内心真正的选择,孔子拿堆土成山这件事做了个一个比喻,看似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但却停下来,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看似平地上只有一筐土,要完成整座山的堆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孔子的选择很坦然,因为不管是止还是进,这都是自己内心所遵从的选择。虽然停下意味着前功尽弃,继续意味着路途遥远,但孔子还是选择了大道,遵从了自己的内心。一个人成长的力量来源于哪里?最终还是来源于面对真实的生命。既然诚心诚意,所以就无怨无悔。

有一句话说:当你决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再回到开篇孔子和冉求的对话,很显然,冉求有畏难情绪,是因为自身的诚心不够,决心不强。而孔子的话一语中的,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那就是做任何事,心诚才是最根本的原始动力,也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