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大广西的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崖壁画

2022-08-01 来源:腾讯文化

从距离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60公里的宁明县驮龙镇出发,乘船沿岷江顺流而下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著名的花山。花山在壮语里意思是有画的石山。在花山临江一面高约两百多米的崖壁上,有一组规模巨大而又奇特的崖画,这就是花山崖壁画。

花山崖壁画又称花山岩画,是广西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创作年代为战国至东汉,是我国南方发现的单体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崖壁画。

两千多年前,壮族的祖先落月人就生活在广西左右江流域。至今在左江流域仍然分布着数量众多的落月人绘制的崖壁画。其中花山崖壁画是规模最大的一处。

现存的花山崖壁画长约170多米,高约四十余米。可辨认的图像有1800多个。崖画的颜色为赭红色,绘制笔法粗犷,古朴。崖画的内容以人物为主,其中还加有一些动物和器物。

人像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最小的约0.3米,最大的高达2米以上。正身人像形体高大,身材魁梧,是队伍中的首领,他们都被画成双臂屈肘上举,双腿岔开半蹲,形如青蛙状。

侧身人像数量众多,它们形体较小,有男有女,双臂伸出上举,双腿向前弯曲,像是在欢歌起舞。

崖画中的动物体型大的像狗,又似乎是马,处于高大正身人像之下。而器物图像则有环首刀。铜鼓等。其中铜鼓只画圆形鼓面,鼓面中心有芒。个别的鼓边还带有侧耳。

所有图像在画面上交错并存,组合成一个个的单元。整个场景气势恢宏,又充满了神秘色彩。

根据崖画上的环手刀和铜鼓等器具的形制基本可以确定其创作年代为战国至东汉时期,也就是说花山崖壁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花山崖壁画就像是一本画在崖壁上的天书,至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解开的谜团。

首先,古落月人为什么要绘制这些崖画,崖画所表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其次崖画使用的是什么颜料,为什么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光之后色彩还依然能够保持如此的鲜艳。最后在这么高耸陡峭的崖壁上古落月人是怎样把这些图像画上去的。

在我国岩画大致分为三个系统几乎都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

一是北方系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一带。内容以动物为主,大多属于岩刻画像。

第二是西南地区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内容多描绘人物活动,以红色图绘为主。

第三是东南沿海的岩画,通常采用凿刻技法,内容以抽象图案为主。

花山崖壁画其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明朝的《异闻录》中。关于花山崖壁画所表达的内容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它是部落结盟的场景。两汉时期这一带分散着落月民族的各个部落,为了共同御敌,当时花山部落的大首领就联合其他小部落结成联盟。而崖画中的每一个单元组合可能就代表了一个部落。整个崖画就是记录当时部落会盟祭祀歌舞的情景。

另有一种看法则认为花山崖画绘制的目的是为了祭祀河神。古代落月人的船只比较简陋,经常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沉船。人们为保船只出行平安便在这些容易发生事故的河湾处祭祀河神,并将祭祀时的场面画在崖壁上。

宁明县的崖壁画全部绘于河流沉船事故的多发地。而在崖画中人物造型基本相同,正身人都是做出祭祀时的青蛙造型,画中许多人还是站在船上。

以上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道理,到底哪种更准确目前仍然难做结论。不过绘制这些崖壁画使用的是什么颜料现在已经有了确切的定论。其中的主要成分为天然赤铁矿。将赤铁矿磨成粉,再配以动物胶调和制成可以千年不变色的崖画原料。

对于古落月人是如何在高达四十多米的崖壁上作画的,这个问题目前已有了较为可信的说法。就是在崖壁下搭建简易木架,再配以长梯、绳索或者支撑而上进行绘制。虽然有些难度,但还是可以做到的。

1988年,花山崖壁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花山崖壁画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为中国第49处50处世界遗产。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