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王昌龄最经典的一首送别诗 大多数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022-07-08 来源:腾讯文化

闻一多曾说过,盛唐有两位个性最显著的诗人,其一是孟浩然,另一位便是王昌龄。想必大家都能随口道出他的名作,闺怨诗如“悔教夫婿觅封侯”耐人寻味、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雄浑深远、送别诗有“一片冰心在玉壶”韵味无穷!这些无一不是流传千古的绝唱。

盛唐多诗才,千鲫过江,总有下者,而王昌龄绝对是“千鲫”中的上上者!他是盛唐边塞诗的先驱者,可与岑参、高适并列边塞诗派的三大典范;他的五言古诗风骨凛然、风格多变,《围炉诗话》赞其曰“或幽秀、或豪迈......不可物色”。

 

而王昌龄最擅长的是七绝——人称“七绝圣手”!后世诗坛对王昌龄的七绝可谓赞不绝口,有的说“言绝句,少伯(王昌龄)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有的说“七绝第一,其王龙标乎?”、还有的说:“昌龄为诗家天子”!

整个盛唐时期七言绝句仅有四百余首,而王昌龄就留下了七十多首,占据了六分之一!也正是因王昌龄、李白等人的努力,才使得七言绝句成为唐代流行的诗歌体裁。《围炉诗话》评价道: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可见,王昌龄的七绝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而我们所熟知的王昌龄的名句也大多出自其七绝诗。比如经典的送别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就出自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对这首诗,想必大家都能倒背如流了!不过对于这首诗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所作的两首七绝,我们所熟悉的只是其中第一首: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王昌龄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

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

这两首诗,第一首是写送别之日早晨的情景,而第二首则是送别前一晚的情景。据说王昌龄本来只写了第一首,但第一首诗更多的表现的自明心志,不涉送别。因而又补写了第二首送别诗,写出了芙蓉楼饯别之意,结尾一句“寂寂寒江明月心”正是送别之心,也隐喻自己的“一片冰心”! 

诗意如何,想来大家也都很熟悉,不必讲解。但唯有一点,写送别诗为何王昌龄要以“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自明心志,而且还是以此回答“洛阳亲友”呢?这就跟王昌龄的性格和经历有关了,甚至可以说与他日后的死因有关。

王昌龄年近不惑之时才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但他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官场,天生一副士人风骨,不忌世故人情,不管官场潜规则,高傲自许,也因此得罪了许多人。后来因事被贬岭南,但王昌龄对此很不服,便故作放浪形骸。从长安前往岭南上任途中,他在洛阳足足停留了一年多,迟迟推脱不去上任。后来到了岭南上任后,又游山玩水、消极怠工,以此表达无声的抗议。

这种行为也让很多好友对王昌龄颇多微词。自古诗人高志,皆为报效国家,教化百姓。而王昌龄这般作为使得长安、洛阳的许多人都将他当做醉生梦死的狂人、心中无丝毫家国之念。也正因此,王昌龄才忍不住在送别好友辛渐时自明心志:“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一片冰心,正是古人所谓“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为国为民之心、冰心、玉壶,洁净无瑕,王昌龄便是借此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德行。狂放的外表下有着一颗高洁的心,这才是真正的王昌龄。

但无论“冰心”高洁,王昌龄的狂放还是为他招来了祸端,后来的被贬龙标又是其中一例。甚至最后王昌龄被闾丘晓所杀也与此有关。史书没有说闾丘晓为什么杀王昌龄,但《唐才子传》中的这句话却令人耐人寻味:(王)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所忌者何?不是忌才,便是忌所行之事,而闾丘晓二者都忌,一忌王昌龄诗才之高;二恨王昌龄行事疏狂,擅离职守(当时王昌龄是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王昌龄擅自离开龙标,前往家乡太原)!王昌龄的死固然令人惋惜,但身在官场无人庇佑却狂放不羁,得罪的人多了确实是给死亡埋下了伏笔。很有可能,闾丘晓就曾被王昌龄的罪过,杀他也可能是假公泄私愤!

庆幸的是,闾丘晓也恶有恶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畏惧不出兵贻误战机,被杖刑而死。据说闾丘晓死前乞求饶命以奉养双亲,而他的上司冷冷一句就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可知世间还是有人能读懂王昌龄的“一片冰心”的!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