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标题就有47个字 李商隐的这首小诗讲了些什么

2022-06-23 来源:腾讯文化

晚唐的诗坛,虽然迟暮,但亮光不少。

就中最为出色的,当属“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说来也神奇,两位诗人,两种风格,也分别代表了一个朝代迟暮时候两种最经典的个人风格。

第一种是李商隐。晚唐已然夕阳西下,李商隐就是太阳落山前最后一抹绚丽的夕阳。

惆怅、多愁善感、一生坎坷、顾影自怜。这样一位老者,在夕阳中登上乐游原,眺望着唐朝前几位帝王的坟墓,念想着曾经的辉煌盛世,用一首首晦涩又艳丽的诗,送唐朝一场盛大且诗意的葬礼。

第二种,是杜牧。“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出生在名门世家,心中有数万甲兵却无处施展,一生潇洒不羁,辗转花街柳巷;却也用一首首怀古咏史诗,诉说着朝代迟暮的悲凉。 

这一篇,来欣赏李商隐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篇只有28个字。但这却不是一首普通的七言绝句,因为这首诗的标题,足足有47个字,几乎是诗歌内容的两倍。

众所周知,诗歌题目如果很长,或者说作者特意写了小序和注,这首诗背后通常是有故事的。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李商隐这首题目长到窒息的诗里,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吧!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坐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唐·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先给这个题目断一下句,方便理解。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坐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还牵扯到另外一位主人公:另一位著名诗人,韩偓。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秋末,李商隐离开长安,继续前往梓州。梓州即如今的四川省三台。

李商隐来到这里并不是朝廷有什么指令,而是想要投奔另一位幕府,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

在离开长安之前,京中好友为李商隐举办了送别的晚宴。李商隐在这场晚宴上碰到了年仅十岁的韩偓。

韩偓不愧是神童,即席赋诗,才惊四座,给李商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年之后,李商隐从梓州返回长安,偶然之下又读到了韩偓在那场晚宴上送给自己的诗,回忆起了五年前的往事。

韩偓的父亲与李商隐是熟识,这时候正在果州任职,李商隐就写下了这首诗酬答。

诗的前两句是回忆往事。

您的儿子(韩偓)年仅十岁的时候,就写得一首好诗,在那次送别晚宴上,竟然即席裁诗,无愧神童之名。

“走马成”三个字用典,李白也曾在《与韩荆州书》中写过:“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用来形容少年韩偓作诗速度之快。

现在一回想,已经是五年之前,那会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残留的蜡烛,滴泪成灰,一滴一滴都在诉说着离情别绪。 

后面两句,则写到了现在。

现在,您和儿子正在开满桐花的山路深处,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好像隐隐能听到一声声凤凰的鸣叫。

一只年轻,一只年迈。年轻凤凰鸣出来的声音,比老凤凰的还要清越动听。

这里是以凤凰比喻父子两人,用的形象生动,很符合酬答诗的礼节。

李商隐当时写了两首,下面这是其二。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剑栈”,即剑门栈道,代表李商隐之前所在的巴蜀之地;

“风樯”,乃江南风物,代表韩偓父子所在的江南。

离别的时候是秋末,漫天风雪凄凄;

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两句之内,既有时间又有空间,将整首诗的意境扩到很大。

后面两句则是谦逊用语,用《南史·何逊 传》中的典故:“沈约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以。’”

将自己比作沈约,将韩偓比作何逊,又是对韩偓的称赞之语。 

这两首绝句,读来生动有趣,语气平和诙谐,也算是李商隐在社交生活中的另一面,因此拿来与大家一起欣赏。

最后,还找了杜甫两首题目究极长的诗歌,也与大家分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唐·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词》

尔到江陵府,何时到峡州。

乱难生有别,聚集病应瘳。

飒飒开啼眼,朝朝上水楼。

老身须付托,白骨更何忧。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