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千古名句“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妙在哪里

2022-06-22 来源:腾讯文化

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出自马嵬二首。这两句诗,对仗甚是奇妙,可谓神来之笔。此日对当时,恰到好处。乍一看,六军与七夕,相去甚远,对仗勉强,但是放眼全局,你会发现,驻与笑同为动词,同驻马与笑牵牛,再加上各自的主语,可谓天衣无缝,令人拍手叫绝。

清代诗人朱庭珍,认为此二联皆用逆挽句法,非常生动。李商隐采用倒叙手法,先诉说现在事,描写当下景,而后追溯从前,回忆过往,以反衬相形,因不用平笔顺拖。其妙笔生花、奇思妙想,在这两句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句诗,我们先来看一下马嵬二首的第一首七绝。李商隐用短短二十八个字,将杨贵妃的悲剧写得感人肺腑,诗中对玄宗也充满同情。

 

马嵬二首 其一李商隐 〔唐代〕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公元755年,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冀马燕犀动地来,诗人开门见山写出这一历史事件。情况危急,玄宗带着杨贵妃踏上了逃亡之路。在马嵬坡,玄宗在六军的逼迫下,无奈赐杨贵妃自尽。而他自己悔恨交加,三年后抑郁成疾去世。

自埋红粉自成灰,李商隐用七个字概括了玄宗的心路历程和人生结局,其恻隐之心流露于笔端。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并非红颜祸水,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玄宗也是万不得已在这样做。 

倘若杨贵妃真的有倾覆唐朝的本领,玄宗何至于没有察觉,而导致仓皇出逃,以至发生马嵬之变呢?杨贵妃死了,玄宗的一片真情也化为灰烬,随风而去。

看完李商隐描写的马嵬之变,对于他的千古名句,我们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马嵬二首 其二李商隐 〔唐代〕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首联引用白居易《长恨歌》的典故,自然引出后面的议论。白居易笔下的杨贵妃,死后住在海外仙山。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如果说白居易用细腻的文笔,为悲情的杨贵妃添上一层浪漫的色彩。那么,李商隐则用讽刺的语气,诉说当年那段真实的历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成为仙子的杨贵妃,住在海外的仙山上,她听闻如今的大唐已经恢复了对九州的统治,天下归一。可是,天上人间永相隔,这样的好消息,对于她来说,于事无补。今生的事情尚且无法预料,何必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来生呢?

诗的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形象地写出杨贵妃危机四伏的处境。虎旅,即跟随玄宗进入蜀地的禁军。宵柝,意为巡夜的梆声。鸡人,即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朝时,皇宫内不允许养鸡,有专门的卫士等候在朱雀门之外,传鸡唱报时,从最初的学鸡鸣到后来的唱报时歌。古诗词里,鸡人晓漏长,凤阙晴钟动,生动地写出了鸡人这一职业的特色。

 

颠沛流离的逃亡,再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悠闲地听鸡人敲打报时,取而代之的,是随行的禁军敲击的梆声。可是,这些禁军,并没有保护皇上和贵妃,而是将贵妃逼上绝路。

我们再来看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诗人从现实的遭遇入手,回忆起当年的海誓山盟,如此鲜明的对比,让人触目惊心。《旧唐书·杨贵妃传》曾有记载:

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当日,六军驻扎在马嵬坡,玄宗不能保护贵妃,悲伤地看着她死去。回想从前,还曾取笑牵牛星和织女星,一年才能见一次面。玄宗和贵妃,曾经暗自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却不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们的结局,竟不如牵牛、织女。

 

尾联的反问,诗人以讽喻的口气写出玄宗的无奈。贵为天子的玄宗,连自己的爱人都无法保护,这一点远不如民间的莫愁,尚能嫁入卢家。

读完这两首诗,我们会发现,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这两句逆挽,堪称全诗的精髓。李商隐不落窠臼的写作手法,让读者眼前一亮。

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写过马嵬之变,白居易的长恨歌,珠玉在前,而李商隐独辟蹊径,没有按照寻常套路,赘述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提笔写到六军驻马,戛然而止,回味无穷。这段留白,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更为深刻。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回溯逆入到当日七夕之夜的山盟海誓,今昔对比之下,对于读者的心灵冲击更为强烈。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李商隐描写了两件完全不同的事,令人折服。精巧的对仗,高妙的句法,让每一读者赞不绝口,这也是两联的绝妙之处。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