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清代才子游峨眉山 写了一首七律 虚实结合 瑰丽多姿

2022-02-23 来源:腾讯文化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独特之处;每一次远足,都能收获丰厚。大自然多姿多彩,充满了神奇和梦幻,令人眼花缭乱。诗人们喜欢登山临水,不仅可以感受山水之美,也能体验人生至理。

峨眉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那里成就了很多高僧的非凡人生,记录了无数历史和人文的传奇,文人墨客们也在古刹楼阁留下了很多诗词佳作。下面分享清代才子畅游峨眉山,抒写了一首七律,虚实结合,瑰丽多姿。

 

华严顶

清代:刘光第

闻说金刚台外地,夜灯浮上独兹峰。

老猿抱子求僧饭,闲客看人打佛钟。

下界云霞招杖屦,夕阳红翠动杉松。

风吹铎语天中落,似惜尘凡去兴浓。

刘光第是清朝末年的才子,光绪年间进士及第,戊戌六君子之一。诗人年幼时孤苦贫寒,读书却极其勤奋,入仕后工作踏实认真,富有创新精神。他的诗作师法谢灵运和李白,精严粹美,风格独特。

 

华严顶在四川峨眉山上,高耸奇骏,峰形如塔,上有古刹华严寺,乃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诗人有一次路过巴蜀,慕名前往游访,并即兴题诗,表达了愉悦的心情。

开篇以“闻说”领起,传达出一种神秘气息。金刚台是峨眉山名胜之一,独兹峰是指只有在华严顶才能见到的山峰。古代传说里描述了一种“夜灯”,据说只有有缘人才能看到这盏佛灯显现,其实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作者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神奇的景象,令人遐想不尽。

 

作者接下来就描述登山过程中的见闻,华严顶一带栖居了很多猴群,它们不惧游客,还经常抱子沿路索食,甚至入寺向僧人讨要食物。游客们也非常悠闲惬意,就连僧侣们敲打佛钟,也引来很多人驻足观看。

作者通过对“老猿、闲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古刹里的热闹场面,可谓游人如织、钟声不绝,更应该有香火缭绕、诵经声声,充满了禅境的氛围。

 

诗人又兴致勃勃地登上山顶,然后俯瞰山下,信手拈来两句妙诗,“下界云霞招杖屦,夕阳红翠动杉松。” 峨眉山的云海如万马奔腾,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在夕阳的映照下,那些古老的杉树和松柏都显得色彩斑斓。

下界,原指凡尘,这里是说作者在峨眉山顶观看云海;杖屦,拐杖和鞋,代指游客,包括诗人自己。“招、动”二字,炼字精妙,采用拟人手法,充满了灵动之感,令人如临其境。

 

结尾表达了恋恋不舍之意,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山风吹动佛寺的铃铛,清脆悦耳。铎声催晚,诗人只好步入归程,心中却流连忘返。

铎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似钲而有舌,是大铃的一种。“风吹铎语”,画面感十足,以动写静,展现出华严顶上幽静的氛围,一切都仿佛融为一体,不分彼此,让人心旷神怡。

 

刘光第的这首七律细腻生动,起首虚实结合的手法显得瑰异奇诡,歌颂了大自然的壮美,尽显作者镌刻造化之能事,也立刻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奇妙的夜灯、别致的山峰,令人神往;与人关系亲密的猴群、悠闲听钟的游客,描写逼真。全文好像一幅幅美妙的画卷,也仿佛一幕幕生动的短剧,让人目不暇接,就连诗人自己也如在画中游!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