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杜甫逝世后 唐朝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2022-02-14 来源:腾讯文化

在伟大诗人杜甫逝世后两年,唐代诗国里又一颗明星诞生了。他就是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白居易的经历不如杜甫坎坷,遭遇也没有杜甫那样不幸。他七十五年的生活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青少年时期。772年,白居易出生在郑州新郑县(今河南)东郭宅一个中小官僚的家庭,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县)。他从小好学,六岁学诗,九岁知声律。十八岁时,他到京城以“行卷”拜谒当时文坛名流顾况。顾见其姓名,开玩笑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当顾况开卷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时,大为叹赏:“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张固《幽闲鼓吹》)诗曰:

历历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萎美满别情。

 

此后,他“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追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低。”800年,他考中进士,名列第四,是同年中最年轻的一个。为官前期。过了两年,白居易又参加吏部试,与元稹馥同中拔萃科甲等,并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补盏屋(今陕西周至县)县尉。807年,授翰林学士,次年拜左拾遗。他直言敢谏,多次上书、写诗,陈时事,斥时弊,请求减租税、放宫人、绝进奉、降系囚,是一个积极的政治活动家。因此,他引起了执政的忌恨。

 

元和六年母卒,白罢官服丧三年。回朝后授太子左赞善大夫。过了两年,宰相武元衡在长安遇刺身亡,白急切上疏捕贼,结果被政敌以管职言事的罪名贬为刺史,追改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他的大部分讽谕诗皆作于此时。为官后期。这次沉重打击,使白居易感到无比愤藏,但又促使他思想急剧转化,开始走向消极。

他引病自免,不复直言,以佛、道思想作为寄托和安慰,诗歌创作也失去了战斗锋芒。后迁忠州、杭州刺史,颇有政绩。居洛阳时,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历任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太子宾客、太子少傅。故世称“白香山”、“白舍人”、“白少傅”。846年,官终刑部尚书。死后赠尚书左仆射,谥日“文”。

 

白居易的思想以儒家为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极突出。前期政治热情高,斗争精神强。后期则不问政事,明哲保身,乐天知命。这从他的政治活动和创作活动上都得到明显反映。他的170多首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笔锋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观刘麦》、《采地黄者》描写了人民的痛苦生活,《重赋》、《卖炭翁》、《杜陵叟》抨击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轻肥》、《歌舞》揭露了豪门权贵的荒淫奢侈生活;《母别子》、《上阳白发人》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新丰折臂翁》控诉了穷兵熊武的罪恶,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尖锐的批判性。

 

这类诗歌,主题明确深刻,叙事生动简明,语言通俗流畅,并经常运用对比手法,鲜明地揭示社会矛盾和表现中心思想。在记事中,能突出主要事件和情节;在写人时,能以精练之笔勾勒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刻画其心理活动。《卖炭翁》是指控“官市”的佳作,描写了卖炭翁的痛苦生活和不幸命运,有力地鞭挞了最高统治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强盗行径。全诗写了卖炭翁烧炭和卖炭的经过,叙事简洁,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诗人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描写其外貌,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揭示其复杂、矛盾、痛苦的思想活动。而写“黄衣使者”、以“翩翩”、“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驱”、“系”一连串动作,大笔点染出他们的骄横态肆、盛气凌人。诗人在这场掠夺与被掠夺的尖锐冲突中,充分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

 

同时,它不同于《新乐府》中其它诗篇“卒章显其志”,而是重在客观描写和叙述,把主观感情从故事发展中表现出来,显露出强烈的倾向性。他的其它各类诗,如《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杨柳枝词》、《忆江南》、《大林寺桃花》、《长恨歌》、《琵琶行》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白居易自言:“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编集描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这不是自吹、自夸,而是自负、自信。

参考资料《全唐诗》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