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李清照最大气磅礴的诗 气势恢宏而又婉转空灵

2022-03-25 来源:腾讯文化

公元1134年的九月,由于宋朝社会持续的动荡不安,诗人李清照不得不选择避难金华,投奔与当时时任婺州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陈氏第。也正是在金华的这段时间,诗人李清照面对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不禁有感而发,随之便创作了这首《题八咏楼》,以此来表达宋朝的时运不济,更是在感慨江山难守,这首诗篇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下面就让小编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首伟大的诗篇。

《题八咏楼》

宋代: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此时诗人正居住在金华附近,所以在闲暇之余选择登上八咏楼,站在上面以此来远望逸情,从而放下自己心中对国事的忧愁,就把这种忧愁之情留给后人吧。诗人站在上面远远望去,此处水道密集可以一次性深入江南三千多里,单单凭借一个战略地位便足以影响两个十四个州县的生死存亡。我们都知道诗人李清照身为一介女流,大多所创作的诗篇当中很少有这种抒发家国情怀的诗篇,因此这首《题八咏楼》也是诗人笔下难得的以忧国忧民为题材诗篇。

这首诗的第一句当中,可谓是写尽了八咏楼的风流倜傥之情,在诗人轻盈的笔调之下,似乎比临摹更加真真实,更加生动传神。在第二句当中主要的作用便是承接上面一句,意味着拥有千百年历史的八咏楼也算得上是东南名胜古迹,在诗人如此巧妙地描写之下,我们感受到了不但不在是逸兴壮采,甚至也没有抒发像沈约起的个人忧愁,在我们看来诗中诗人最想表达的应该是那种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可能落去敌方之手的担忧之情。然而对于这种"愁",诗人也在其他的诗篇当中不止一次地表达过,所以美女诗人李清照并不仅仅是我们心中那位柔柔弱弱的女诗人,而她最令我们感到欣慰的表达一个女子对于国家担忧之情,这也是在我国古代少有的一类女诗人。

历史也做了最好的见证,诗人心中的这种"江山之愁"并不是多余的,因为在不久之后,整个大宋也沦落到了金人的统治之下。我们具体点说,继汴京沦陷之后,北宋也随之灭亡,新建立起来的南宋政权,也一直在建康、杭州一带苟延残喘,最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沦陷,曾几何时,金兵一度直逼四明,此时的皇帝也只好从海路逃窜。眼下暂时安顿的临安,再一次受到了金兵的严重威胁。

对于现如今的宋朝来说,即使是金兵现在撤退,如果我们不收复中原失地,打到淮河以北地区,进而收复失去的北方地区,而是一味的依靠金钱来卑躬屈膝地讨好敌人,那么金兵永远都不会善罢甘休的,宋朝南方地区大好的河山依然危在旦夕,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诗人会发出如此这样的感慨,诗人也希望后人可以改变现如今宋朝的历史现状,所以才会将全部的感情寄托于后人当中。

在这首诗的接下来两句当中,诗人主要想体现出金华的战略意义,进而对于后者的"壮压"改为了现如今的"气压",在我们看来诗人的这首诗要比薛诗更加富有气势,但我们看来这不仅仅是文字技巧问题。诗人为什么会在下两句诗中提到这两个诗篇,主要还是薛诗在边境地区问题广泛关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骨,这也就很好说明了,为什么一个女诗人为什么会对金华的战略地位如此关心,也更加说明了为什么诗人会对战略地位如此明白,这一切都要源于诗人对以上两首诗篇的深刻解读,从而使得诗人在登上八咏楼后,感受到了金华所处在的重要地位。

在这首诗篇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气势恢宏而又婉转空灵的表现手法,在这样的描写之下,你可以让我们看到一首风格多样的诗篇,也可以很好地避免雷同和标语口号化的倾向。虽然在许多读者的心底里都会认为口号化标语更具有鼓舞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篇都适用于这样的标题。标题最终还是标题,其中的条件一旦发生了变化,它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而慢慢地也就会被大家所遗忘。所以李清照的这首诗篇才是最为美妙绝伦的,即使现如今这首诗篇已经拥有大约900多年的历史,但是读完这首诗后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中余韵犹在,诗中所描述的内容依然可以感动人心,这其中就用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密不可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