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李白将谢安当作偶像 为何却携妓到其坟前比美

2021-07-14 来源:腾讯网文化

追星族一直是一个疯狂的群体,明明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一旦被人认成自己的偶像 ,就会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就像最近因为电影《你好,李焕英》爆火的张小斐一样,虽然曾经多次登上春晚却也只是混了个脸熟而已,但这部电影播出后却瞬间就有了愿意为她接机、买东西的粉丝。

为偶像买东西多少能说得过去,可大诗人李白这位粉丝却曾做出过一件荒唐之事——他曾带着妓女到偶像谢安的墓前饮酒写诗。

中国的传统向来是死者为大,更何况谢安还是李白的偶像,为什么要如此羞辱他呢?

其实这可以说是李白的一种追星手段,表达的是他对谢安的崇拜及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

谢安的政治生涯

大家对谢安最津津乐道的成就就是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在兵力相差近乎一倍的情况下还能镇定自若、反败为胜,不得不让人佩服谢安在军事上的才能。抛出淝水之战的光环来看,谢安一生的成就也足以令人羡慕。

从小就出生在官宦之家的谢安不仅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从小就进入到了上层社会,所见的人大都是社会名流。在他四岁时就已经被许多名家夸赞是栋梁之材,长大后更是受到宰相的看中。

在其他人看来是进去上流社会敲门砖的贵族身份,在谢安看来确实掩盖他才华的外衣,所以谢安几次拒绝朝廷的应召,每天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和朋友聚聚会,自己写写诗。

到了谢安四十多岁时,因为战乱谢家有了衰败的迹象,不得已之下谢安开始入仕为官,并一心一意辅佐王室,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帮助东晋渡过一次次危机,而他自己却在晚年之际交出权利,最终病史。

出身名门却不依靠自己的家庭,有能力为官却又放荡不羁拒不入仕,关键时刻救国家于水火之中,晚年得志尽数自己的报复,几乎大半辈子都为国为民操劳着,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李白羡慕不已。

被边缘化的李白

现代人对李白的熟悉和热爱都是来源于他的作品,虽然现在人们将李白称作“诗仙”,可在李白那个年代,他的仕途却受到了许多阻碍,他的性格更是得罪了许多权贵。

同谢安一样,幼年的李白就被当时的人们称作天才,等到他长到十五岁时就已经做出许多诗,二十四岁的他开始仗剑走天涯,增长自己的见识。

或许豪侠都有一样的直爽性格,不顾他人的眼光,对于看不惯的事情敢于直言。这种性格映射到作品中会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受,乐若是放到人际交往尤其是官场中,则会带来数不尽的挫折。

官场中的人情世故李白不懂,也不屑于那样做,所以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李白是一个怪异的存在,他融入不进去那个政治圈,也没有舞台实现自己的抱负,更别提像谢安一样官拜宰相了。

坟前缅怀

李白不齿依靠家世当官的权贵,谢安出身名门却隐居;李白性格豪放爱自由,谢安曾经每日交友下棋,诗文相伴;李白胸中有丘壑却没有舞台,谢安却官拜宰相全身而退……

或许是李白希望的生活在谢安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又或者是自己与偶像的差距终生无法追上,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谢安的坟前等来了李白和妓女。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带一个风尘女子到坟前怎么说也是对死者的亵渎。实际上那个年代的文人大都会狎妓,只是一种歌舞助兴的方式而已,更何况谢安本人也十分喜欢狎妓,并不能算成是一种对死者的不敬。

在李白心中,谢安就是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而且他的诗文中也多次提到谢安这位偶像,几百年之后出生的李白没有机会亲眼看到谢安的意气风发,只能在自己心中若有所感时以文人流行的方式来祭奠谢安。

总结:

李白在谢安坟前写的这首《东山吟》不仅仅是为偶像感慨,同时也是为所有人的最后的归宿而感慨。不论怎样的意气风发,到最后都终是要归于大地,百年之后或许全都成为“古坟荒草”。

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的李白,只能一边以偶像谢安自勉,一边以诗文书法自己心中的不满,在乱世中尽力生存。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