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在人生不如意时 刘禹锡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2021-04-27 来源:米丽读书 企鹅号

人的一生难免有不如意,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可能我们无力改变这些,但我们能改变看待事物的态度,乐观坦然地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雨。

唐代著名的诗人刘禹锡曾经历过二十三年的被贬生涯,一次又一次的被贬,但却愈挫愈勇,他有着不屈的意志,始终坚守气节与理想,在逆境中磨练成金,取得了非凡成就。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他自言是中山靖王的后裔,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公元805年,三十四的刘禹锡迎来了他人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过得很顺利,仕途平步青云,二十二岁进士及第,二十四岁为太子校书,三十岁升迁监察御史,三十三岁受到唐顺宗的信任进入中枢。

当时唐顺宗想要革除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的旧弊,重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推行一系列革新,但是积重难返,改革以失败而告终,顺宗退位,王叔文和王伾被杀,而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司马,其中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自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被贬生涯。

面对人生的挫折,刘禹锡始终昂扬向上,乐观豁达,他曾说道:“浮生谁至百年,倏尔衰暮。富贵穷愁,实其常分,胡为叹惋?”将人的荣辱沉浮看成人生的一部分,坦然面对。

刘禹锡在朗州一呆就是十年,以诗文为伴,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佳作,这首《秋词》就是刘禹锡刚被贬朗州时所作,乐观豁达,令人百读不厌!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代文人墨客有悲秋的情节,而文人悲秋始于宋玉,他在《楚辞·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天树叶凋零,诗人见秋景秋物,很容易联想到他自己悲惨的遭遇,产生悲秋的情绪。杜甫有诗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而陆游亦写道:“逢秋未免悲”。

刘禹锡的这首《秋词》写于人生低谷时期,却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美了秋天的美好,昂扬激情,足见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首句便点出了前人悲秋的观念,接着笔锋一转,直抒胸臆,否定了这种悲秋的观念,热情的赞美秋天,认为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日更好也更美。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哪怕身处逆境,也能乐观坦然地面对,能欣赏到秋天不一样的美。

“晴空一鹤排云上”抓住了秋天典型的景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凌云而上,勾勒出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景图。这个“排”字用得妙,排开云层,凌风而上,加上这个“一”字有种孤鹤凌云非凡气势,孤傲不屈。或许,诗人是在以“鹤”自喻,用以表达其深处困境中的不屈意志。

“便引诗情到碧霄”见到如此壮美的画卷,诗人那激荡澎湃的诗情,也如凌云而上的白鹤,直冲云霄,心中没有悲伤,有着高昂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的豪情。

这首《秋词》生动地展现了刘禹锡虽深处逆境,却依旧乐观豁达,有着不屈的斗志,激励人心。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