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缶庐读书处 好鸟时幽探:书不尽秋滋味

作者:佚名 · 2017-10-31 来源:北京晚报

 

  资料图

  北宋米芾

  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篇随意挥洒,真情流露,用笔轻扬迅疾,力沉奇倔,结体欹侧生姿,转折间多机巧锋芒。

  米芾(1051-1107),号襄阳漫士,有“米襄阳”之称。书法与黄庭坚、苏轼、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释文:

  秋暑憩多景楼。

  纵目天容旷, 披襟海共开。

  山光随眦到, 云影度江来。

  世界渐双足, 生涯付一杯。

  横风多景梦, 应似穆王台。

 

  资料图

  近代萧退庵

  萧退庵平生主张书贵自然,以造作为书家大忌。这一精神明显地体现在他的篆书中。他以篆书名扬大江南北,做到“上窥周、秦、汉代金石遗文,能融大小二篆为一”,篆字基本用圆笔,笔法较简单,结构少变化,俊挺敦厚,个人风格显著。

  萧退庵(1876-1958),原名嶙,一名蜕,字盅孚,一署退庵。先后参加南社和同盟会,以文字鼓吹革命。其性高傲拔俗,不好交游。晚年寄居苏州。工书而尤擅篆隶,兼善治印,博通经史,兼精小学、训诂。

  释文: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资料图

  清吴昌硕

  左:吴昌硕篆书对联,1919年作,纵104.8厘米,横20.6厘米。

  右:吴昌硕行书手札,1905年作,纵88.5厘米,横38.5厘米。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字昌硕,号仓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并称“清末海派四大家”。

  篆书释文:

  道(导)古树如立;

  囿(圃)小花自深。

  行书释文:

  缶庐读书处,

  好鸟时幽探。

  病臂临池活,

  游心绕树贪。

  酒香云泼瓮,

  花重两盛篮。

  天意当情种,

  人堪学老聃。

  (缶庐)茅亭势揖人,危石默不语。风吹梅树花,着衣幻,寒烟自缕缕(又一村看梅)幻字下遗作两,池上鹤梳翎(七字)不谐今,谐于古,知予心,唯有汝(砚铭)。

 

  资料图

  清高士奇

  高士奇《录张怀瓘论兰亭语》纸本,行书,纵24厘米,横14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张怀瓘<用笔十法>》之十“随字变幻”,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例,阐述笔法贵在变化。书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时年55岁。书风纯熟悠游,婉转流媚,为晚年精美小品。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清代在文史哲诸方面有贡献的学者,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史学著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释文:张怀瓘云:《兰亭》“年”一笔作悬针,其下,“岁”字则变垂露。又,其间字体多变幻不同,自首至尾一十八个“之”字各别其意。康熙己卯秋七月廿六日,处暑倍酷,月余亢旱,当午骤雨,喜而书此,但少顷日复书耳。建兰开数百茎,吟啸其间,浑忘香馥。江村侍养高士奇。

  文质彬

  秋天是夏天到冬天的过渡季节,自立秋至立冬,分为孟秋、仲秋和季秋等“三秋”,但其中每一个节气,变化明显。立秋时植物进入成熟阶段。处暑时气温开始下降。秋分天气格外凉爽,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则雨季结束,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不再有雷声和闪电。霜降后气温可能达到零摄氏度以下。

  当处暑来临,热气日渐消退。袅袅秋风,如流金铄石。十数天前,汗浃背湿,卧席熬炙,热浪滚滚的景象,悄然退场。“暑尽秋来”类似“苦尽甘来”,意味极其相近。偶然面对一小股所谓“秋老虎”的反扑,不妨莞尔一笑。

  秋风渐起,天地清爽,大雁南归,送来清秋的妩媚,也带来了内心的祥和安宁。燥热的天气随着秋的到来变得清凉。蝉的盛会悄悄落幕,夜晚中蛐蛐浅吟低唱,一弯无声的冷月,由此感觉到,秋意笼罩着每一寸土地。秋凉渐渐渗入。躁动的心会慢慢平静,可以尽力与自然和谐统一,静谧与沉思交织,博大与谦逊交融。与此同时,将古人留下的处暑时节的经典法帖过眼展玩,无上清凉,沁人心脾。都说秋意迷人,不但有现实中的秋天,秋天的风,丝丝凉爽,柔和纯净,秋天的水,清凉彻骨,微波拂过,秋天的云,洁白清淡,一尘不染,秋天的山,山峦起伏,轮廓清晰,也有想象中的秋天,从历代经典法帖便可整理出“秋天的书法”,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体会秋情秋意秋缠绵,秋思秋念秋惆怅。秋的柔美,秋的静谧,秋的典雅跃然纸上。

  自然之秋年年准时来临,生命之秋也会不期而至。每一个镜像,都会让面对时间飞速流逝的人,萌生出“泪洒隅年愁”的情愁,所谓“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但不必过多伤感。尽管秋雨瑟瑟,秋风萧萧,枯叶飘落,虽为衰败,却孕育着希望,虽然凋零,却酝酿着成熟和收获,可以憧憬美好。静静默读这些令人感动的经典书法,用整个身心深切体会蕴藏在深秋背后的各种感悟,包含秋的韵味,秋的魅力和秋的印记。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