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春风十里 十里桃花 为何大IP都相中了十

作者:佚名 · 2017-09-08 来源:语情局

  上周末,《春风十里 不如你》迎来大结局!尽管剧情很虐心,结局很反转,但它带来的话题热度却是毋庸置疑,甚至有人认为“99%的国产青春片都不如它”(春风十里,自然不如“你”~~)。

  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个“对比”就是电影版的《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所“贡献”的!

  前一段时间, 继剧版之后,电影版《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终于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它竟然急吼吼地下线了!!!

  据说,连白衬衫男神杨洋和天仙刘亦菲都惨遭群嘲,真是粉丝也拯救不了的大挨批(IP)。想来也是,粉丝要脸,可影院得要命啊,结局自然可想而知!

  虽说票房和口碑都不尽如人意(扑街),但好在局长既看过小说也看过电视剧,电影情节啥的已不关心,局长只关心一个烧脑的问题,“十里桃花”也好,“春风十里”也罢,为什么都是“十里”,而不是“六里”“八里”“一百里”?

 

  电影《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海报

  “十”有圆满、丰盛的文化意蕴

  首先,“十”的本义就是数目字。但在古人的观念里,这个数目字却有着特殊的含义。我们可以看一下古人对“十”的解释: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数始于一,终于十。”

  ——《汉书·律历志》

  “数满于十。”

  ——杜预注《左传·庄公十六年》

  “十是数之小成。”

  ——孔颖达疏《左传·僖公十四年》

  “十者,数之极。”

  ——孔颖达疏《周易·屯卦》

  “具、终、满、成、极”,说的都是到达一个顶点,有完成、终结的意思。这些解释无不表达着人们对“十”所延伸衍化出的一种文化意义,因此,“十”除了表示一般的数目字,便有了第二个含义,即表示多、完备、齐全、达到顶点。在约指丰盛的同时,又有了一番完满、吉祥的审美意蕴。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人们都渴望丰盛、齐全、圆满、无缺憾,因此,“十”这个数目字符合了人们普遍的心理诉求,对“十”的尊崇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在汉语词汇中,不乏表达这类完满语义的词:十足、十分、十成、十全十美……

  清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自视甚高,认为其文治武功为古今独一无二,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命人以满、汉、蒙、藏四种文体书写,建碑勒文,算是自信“十足”者了。

 

  盛世“十全老人”——爱新觉罗·弘历

  以“十”来表达繁多、完满之意的文辞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礼记·大学》

  这说的是君子慎独,有十双眼睛盯着你、十双手指着你,怎能不有所畏惧!其实未必真有十双,意思是有无数个人盯着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可不慎啊!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毛诗·国风·魏》

  这描述的是在一片很大的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悠闲地采桑,一路走,一路唱着回家去。

 

  采桑图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毛诗·豳风·东山》‍

  意思是女子出嫁,新妇仪容端整,一言一行皆合乎礼仪,盛赞其仪态之美,“九”“十”在这里也是虚指,表示繁多、完备之意。

 

  从古至今,人们喜欢以“十”为标准数量

  或许是基于上述文化心理,人们凡事都喜欢以“十”为标准数量。

  例如,人们“逢十”便有举行生日祝寿和各种庆典的传统习俗。古代有“十圣”: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史圣司马迁、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茶圣陆羽、酒圣杜康。

  儒家提倡的十种伦理道德,称为“十义”,即《礼记·礼运》所称:“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电视剧《老有所依》剧照

  古代称玉有十种品质,用来比喻君子的十种美德,指的是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

  明代都卬《三余赘笔》中,记载了曾端伯提出的“花中十友”,具有很高的美学鉴赏力:“荼蘼韵友,茉莉雅友,瑞香殊友,荷花静友,岩桂仙友,海棠名友,菊花佳友,芍药艳友,梅花清友,栀子禅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总要进行一些类似“十大新闻”“十佳产品”等的评选。可以说,“十”的数量意义已深受其文化意义的渗透和影响,往往用来表示最突出、最特别、最优秀的事物。

 

  宗教中的“十”

  宗教传统中,也有借重“十”来总结各种概念意义的。例如,佛教有“十方”“十地”的说法。

  “十方”即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等十个方位。

  “十地”指的是菩萨修行渐近于佛的十种境界,即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与“十里桃花”相似的表达

  讲真,每次读到“十里桃花”,局长都会少女心爆棚,然后脑海里会浮现另一个词——“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描述的是嫁女的场面。按照传统婚俗,婚礼的前一天,新娘的床上用品、衣裤鞋履、线板纺锤、首饰细软等嫁妆,会装入花轿,送往男方家。蜿蜒数里的送嫁队伍从女家一直延伸至夫家,浩浩荡荡,洋溢着吉祥喜庆。后来,人们便用“十里红妆”来形容嫁妆的丰厚。

 

  古代婚嫁中的“良田千亩,十里红妆”

  “十里桃花”也是类似的表达,我们读到此句,脑海中自然浮现出一片广大至极的桃林,不禁想起《诗经·国风·周南》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春日盛景,是不是很容易生发出一种耽美沉醉之感?

 

  “十里长街”,即长安街。当年从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名东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名西长安街。东西长安街总长仅3.7公里,却有“十里长街”之称。显然此处为虚指,极言其长远、广大,因有完备、极点之意,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与长治久安。类似的情况,还有南京的“十里秦淮”、上海的“十里洋场”等。

 

  老上海“十里洋场”

  “十恶不赦”是例外

  如此看来,“十”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个寓意吉祥、美好的数目词。不过,也有个别词例外,如:十恶不赦。十恶,最初是实指,《隋书·刑法志》:“开皇元年……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后来实义虚化,用“十恶不赦”指罪大恶极,不容赦免。

  中国的数文化景象丰富多彩、广泛存在,局长上面所说的关于“十”的文化仅仅是数文化这个汪洋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比如,为什么说是“三生”“三世”呢?此处也是大有文章。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