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千年前的社会信任:酒店银器古玩竟可借回家

作者:佚名 · 2017-09-04 来源:凤凰网综合

  我先讲个小故事: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一对意趣相投的夫妻,都喜欢收藏古玩书画。刚结婚时,小夫妻俩经常跑大相国寺“淘宝”。大相国寺是北宋开封府最大的集贸市场之一,在那里交易的东西什么都有,从日用百货到文物古玩,所以可以淘到珍贵的金石书画藏品。那时候赵明诚还在太学上学,是一名穷学生。小夫妻也没多少积蓄,往往要将衣服抵押出来,当个三五百文钱,再入大相国寺购买藏品。

  有一次,小夫妻看中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爱不释手。但对方叫价二十万。李清照与赵明诚实在掏不出这个价钱,便提出将《牡丹图》带回家看两天,再决定买不买。留宿了两天,最终还是因为拿不出二十万,只好将《牡丹图》还给卖家。

  当我在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读到这个小故事时,生出来的强烈感受是什么?是惊讶于当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试想,如果那时候的社会信任程度不高,那《牡丹图》的卖家又怎么可能将一幅价值二十万的古画让赵明诚带回家留宿两天?不怕被调包吗?不怕被拐走吗?换成你,今天你敢将一件二十万元价值的文物交给别人带回家看两天吗?

 

  有人会说,赵明诚虽然是穷学生,但他老爸是朝廷的大官啊。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嘛。也有人说,赵明诚好歹是一名士大夫,士大夫的身份就是信任品牌。那好,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

  北宋开封有许多豪华的大酒店,这些酒店通常都使用珍贵的银器装酒,银酒壶银酒杯什么的。你上酒店喝几十文的酒,店家端上来的酒器可能就价值几十贯。开封的酒户只要来酒店打过三两回酒,便是熟客,店家便敢将价值三五百贯的银制酒器借给酒户带回去。贫下人家来酒店叫酒,酒店亦用银器供送,对连夜饮酒的消费者,店家次日才叫人将银器取回,也不用担心有人侵吞这些珍贵的酒器。

  ——这里体现的是宋代普通市民的信任度,没官二代、士大夫什么事吧?

  再来看一个南宋杭州的例子:

  宋时杭州市场已分化成非常多的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组织,类似于行业协会。在街边摆摊、或者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也有自己的协会。那些到杭州做小生意的穷人,如果手头没有本钱,可以先加入小贩协会,然后就可以从协会那里领到货物、盘架之类,不需要先掏钱,东西你先拿去贩卖。协会也不担心你会卷物逃走。待到傍晚你收摊回来,再到协会那里结算,付还本钱。这样,那些穷生意人即使身无分文之资,也能够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

  这显然也是社会信任度高的体现。在社会信任度高的社会(或小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网络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这是不言自明的,南宋杭州小商贩协会的营业方式就是一例。

  更重要的是,在较高的社会信任网络中,一个人的信用可以直接转换成支付能力。一个高信用的人,相当于手头可以有一大笔现金供周转。我们知道,宋代的主流货币是铜钱,但铜钱是贱金属货币,日常琐碎交易没有问题,但在进行长途与大宗交易时,铜钱的携带就非常不方便。所以,宋人的大宗交易,通常采用赊卖赊买的方式,不会当场支付现钱。这种赊卖赊买的效力,一靠担保,二就是靠信用。

  赊卖赊买的方式,其实我们现在都不陌生,现代社会的信用卡、正在兴起的网络信用支付,实际上就是赊卖赊买,只不过中间插入了一个第三方(比如银行)先垫款支付给商家。

  说这么多,无非是希望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信任度,能够恢复到历史的最高水平线上。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