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葫芦里的大世界 青牛葫芦的制作技艺

作者:佚名 · 2017-04-28 来源:非遗美学

 

 

  青牛葫芦制作技艺流传于黑龙江五常一带。18世纪中叶,古老的葫芦文化随着清政府的移民传到这里并扎根了。自幼酷爱书画的郑祖桥受其影响,常在葫芦上刻字画送友人,因其个子矮小,人称“小郑葫芦”。葫芦制作技艺传承至第四代,郑国华常用“青牛”二字在作品上落款,人们又称“青牛葫芦”。青牛葫芦有雕刻、火烙、立粉、彩画四个种类,制作技艺受清代宫廷绘画影响,设计考究,疏密得当,线条流畅,风格高雅,虽属北派艺术,却有江南彩艺的格调。青牛葫芦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它还首创了“立得粉”新工艺,把立得粉、胶、油漆按一定比例调合,涂在葫芦表面,再在上面描金画银,使平面雕刻产生了强烈的立体效果。

  青牛葫芦

  青牛葫芦制作技艺是哈尔滨市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青牛葫芦是指在自然生长的葫芦上使用雕刻绘画手段雕刻、火烫及彩绘出各种图案的汉族传统工艺品。

  『青牛葫芦技艺简介』

  葫芦与福禄谐音,象征着幸福与美好,一直受到民间手工艺人的追捧。清朝初年,民间的葫芦工艺传到宫内,供皇室赏玩,随着后期八旗子弟迁移至黑龙江五常地区屯垦戍边,这些宫廷技艺也开始在黑土地扎根,并代代相传。

 

  青牛葫芦制作技艺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青牛葫芦是指在自然生长的葫芦上使用雕刻绘画手段雕刻、火烫及彩绘出各种图案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其传统制作技艺流传在黑龙江五常一带,已有260年历史。18世纪中叶清政府移民于此地,古老的葫芦文化随之扎根。

  

  艺术特点

  名字缘由

  青牛葫芦由“小郑葫芦”传承演变而来。郑祖桥19世纪末生于五常,自幼酷爱书画,常在葫芦上刻字画送与友人。因其个子矮小,人称“小郑葫芦”。其第四代传人郑国华作品落款常用“青牛”二字,久之,人们又称其为青牛葫芦。

 

  创作风格

  青牛葫芦作制作技艺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受清宫廷绘画影响,设计考究、疏密得当、线条流畅、风格高雅,落脚于黑龙江却有江南彩艺的风貌。

 

  与山东、河北等地的葫芦制作相比,青牛葫芦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吉祥祝福图案,历史名人、诗词都成为其选题内容;在创作风格上,青牛葫芦一般不涂鲜艳色彩,继承了“小郑葫芦”端庄高雅的风格。

  

  青牛葫芦还首创葫芦表面涂“立得粉”新工艺,把立得粉、胶、油漆按一定比例调合,用特制的纸筒把这种混合物涂到葫芦上,再在上面描金画银,使葫芦平面雕刻产生强烈的立体感。

 

  工艺特点

  青牛葫芦制作有雕刻、火烙、立粉及彩画等4个种类。雕刻分透雕、浮雕、阴刻和阳刻;火烙则分工笔线描、界定渲染;彩画分重彩和淡雅;立粉分描金和单色。

 

 

 

  

  创作

  首先当然是要寻找合适的葫芦,葫芦的不同种类也对应着不同的创作形式。例如山西种植的大葫芦,适合描绘气势宏博的大场景;腰细的葫芦不适合创作人物形象,容易造成画面分散等等。

 

  挑选到合适的葫芦品种后,要等待葫芦下架、晾晒、刮皮、砂纸打磨等表面处理,然后就可以进入打稿工序了。描绘人物等细腻场景打稿也需要详细的描绘,而像山水之类只需要简单打好轮廓即可。整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随后的雕刻和润色。青牛葫芦现在的雕刻是用电烙笔来完成,通过电烙笔堆积点染的深浅表现不同的场景。最后题字,配上与雕刻场景相配的诗词,一个青牛葫芦就创作完成了。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范仲淹三次贬官却被朋友点赞》  

《文史新说:涨姿势 007、中情局的鼻祖原来在这里!》  

《文史新说:晏子要做顶天立地伟丈夫》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文史新说:那个被宋朝士大夫们推崇备至的“格君者”陆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