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文化小常识:你知道我国传统面食的由来吗

作者:佚名 · 2017-03-20 来源:搜狐文化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烹饪王国,面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不仅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它融营养、美学、史学于一体,形成东方食品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主流食品。各式面条约500多种,是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的面条如同茶叶、豆腐、美酒一样为人类餐饮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人吃面讲究很多,实质是把“人之常情”、“世间常理”物化在面条中。比如过生日要吃长寿面,娶媳妇、乔迁新居要吃打卤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祈盼风调雨顺要吃龙须面。不同时节,不同的喜庆节日吃不同的面条。中国的“名面”更具独特的人文价值。但中国人喜食的面条到底起于何时源于何地呢?

 

  据说我国的面条起源于汉代。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的种类增多,又谓之“水引”和“博饨”。《齐民要术》中便收录有“水引”和“博饨”。“水引”是将筷子般粗的面条压成“韭叶”形状;“博饨”则是极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品种更多,又叫做「冷淘」或「不托」。“冷淘”是指一种过水凉面,风味独特。著名诗人杜甫对这种面十分赞赏,称其“经齿冷于雪”。还有一种面条,制得有韧劲,有“湿面条可以系鞋带”的说法,被人称为“健康七妙”之一。

 

  宋代,面条正式称作面条,而且作面方式,除汤煮以外,又有了炒、燠(焖)、煎等方法。另外,面上开始加荤素各种浇头。《东京梦华录》记汴京的面条,有四川风味的“插肉面”、“燠面”,南方风味的“桐皮熟烩面”。《梦粱录》记南宋面食名件,有“猎羊盦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银丝冷淘” 等。

 

  元代,面条发展成熟之后,便出现了挂面。古籍中第一次出现挂面的文字记载,是元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挂面,补中益气。羊肉一脚子,挂面六斤。蘑菇半斤,鸡子五个煎作饼,糟姜一两,瓜荠一两。右件用清汁中下胡椒、盐、醋调和。”这是一种以羊肉、蘑菇、鸡蛋烹制挂面的方法,说明挂面在忽思慧以前已有了。

 

  及至明清,面条的花色更为繁多。如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就收录了“五香面”、“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种和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掺进面中制成,称得上是面条中的上品。

 

  如今面条已然是中国民俗文化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各地的面食风味也十分不同,有汤面、卤面、油拨面、捞面、刀削面、空心面、拉面等,又有宽面、细条、银丝等不同形状,烹调方法有凉拌、烹捞、脆炸、煨烩、汤煮及炒溜等等。最后还要说的是我国的面条后来不仅由“遣唐使”传入日本,元代之后还由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传至意大利和欧洲。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范仲淹三次贬官却被朋友点赞》  

《文史新说:涨姿势 007、中情局的鼻祖原来在这里!》  

《文史新说:晏子要做顶天立地伟丈夫》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文史新说:那个被宋朝士大夫们推崇备至的“格君者”陆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