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湖南新宁流传“败家子”古训 据说很多人不知道

作者:高冠樵夫 · 2017-03-15 来源:搜狐文化

  

    败家子卖大丘

  在湖南省新宁、东安两县的交界处,有个叫小界牌岭的地方,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界石碑和一丘大田的故事。

  小界牌岭属于东安地带,这是个处于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高寒山村。在这田堂一条田埂上,矗立着一块不知是哪朝哪代立起来的巨大石碑,高六尺,宽一尺八寸,厚一尺,重量至少在两千斤以上,上面刻着三个大字“新东界”,意思就是新宁、东安的分界处。

  界石虽然埋在这里,而实际的地界却在处于界石五百米之外的新宁地界上,到底是怎么回事已不得而知,但关于这块界石和界石旁一块近十亩的水田,当地人却盛传着下面一种说法。

  当年新东两县的人为了争夺地界,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械斗。但是,“地上人打架,天上人解交。”某一天的晚上,神仙同时送梦给两边的头面人物:你们不要再争吵了,我降一块界石下来,你们从各自最边上的住户人家量起,逢中就算是两县的分界,不要再争吵了。

  第二天一大早,两方的头面人物就自动带着己方的人来到新东驿道的驿站,只见驿站中间真的摆着一块大石碑,于是双方商量着把石碑立起来。

  当时的人强悍好斗,就算是神仙说的话也不一定听。其中有个东安人说:我们还是来比一下,各方选一个人,以驿站为起点,我们往你们那边背石碑,看能背多远,然后抬回驿站;你们再往我们这边背,看能背多远。如果双方背得一样远,我们就以驿站为界;如果哪方背得远一点,就把石碑立在那里为界。

  在力气就是实力的时代,这话是很有影响力的,于是双方就答应来一场力量的角逐。

  双方选定背石碑的人之后,就抽签决定先后。巧的是东安抽到先背,他们往新宁地界背,走的是上坡路,背了不远就背不动了。轮到新宁人背的时候,走的是下坡路,背得远了半里地,就把界牌石碑立在了现在的地方,于是新宁人就多得了半里地,但规矩又是东安人立的,不能反悔,气得东安的一个老头连骂那个出主意的“败家子!”这地方从此就被叫做了“界牌岭”。

  这里虽然山高岭陡,但偏偏这山坳里有一块近十亩宽的肥沃大水田,就在界石的旁边,馋得新东两县附近的人都想得到。这块田本来属于新宁地界,但“千年田地八百主”,时过境迁,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什么时候,后来又属于东安人的了。在某个朝代,一户林姓人家在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终于得到了这块水田。

  在当时,田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林姓人家的祖辈为了防止后人败了这份产业,每当生下一个男孩长到六七岁开始读书懂事时,就问孙子:“我们这块田这么大,别人要想买都买不起。到了你的手上,你不会把它卖了吧?要卖的话又怎样卖呢?”小孩都一般都受过这方面的熏陶的,回答都是不卖。

  接下来的近百年里,这林姓人家四五代人都靠着这块肥沃的水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俗话说:“君子之泽不过五世。”到了第五代的时候,林家生下了一个男孩,长到七岁时,祖父照例问孙子:“我们家这一块大水田,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的。如果有人想买,卖不卖呢?怎样卖?”

  不料这个“聪明”孙儿的回答却与众不同:“这还不容易,把田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别人不就好买、我们也好卖了么?”

  爷爷听了这话,捶足拍胸地说:“家里要出败家子了!”

  又过了很多年后,这个“划块卖田”的晚辈,真的用他的方式把这块大丘卖掉了,林家也从此败落,这也应了“养崽强如我,要田做么个,养崽弱如我,要田做么个”的古训。本来一块很规则的水田,因此而龟裂成现在这样四分五裂的形状……

  所以,在新东交界的一渡水和界牌岭一带,每当对小孩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个故事,教育小孩珍惜前辈的劳动成果,不要败家。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范仲淹三次贬官却被朋友点赞》  

《文史新说:涨姿势 007、中情局的鼻祖原来在这里!》  

《文史新说:晏子:要做顶天立地伟丈夫》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文史新说:那个被宋朝士大夫们推崇备至的“格君者”陆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