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查理·卓别林:如今人们还会被他逗笑吗

作者:佚名 · 2016-04-18 来源:译言网

  卓别林是我童年时代的心头好。那时候我会穿上父亲不合脚的大皮鞋模仿着卓别林的样子在地板上踢踢踏踏的走来走去。幸运的是我从没把它们煮了吃掉——因为在那时我还没看过《淘金时代》,不知道皮鞋还被卓别林赋予过这样的功效。

  我是最后一代把坐在电视前面看默片当做家常便饭的人,对我来说这么做既不稀罕也和过世不沾边,每天看BBC2台的电视节目是那时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当我再大一点,依然喜欢劳莱和哈代,但卓别林却在我这儿失了宠。那时在观众眼里,卓别林显得过于矫情,喜欢他变成了一种过了时的品味。而基顿在那时可谓炙手可热;观众认为他出演的是严肃喜剧,以“冷面笑匠”著称的他脸上时刻挂着存在主义式的担忧,另外,他在创作方面与塞缪尔·贝克特也有合作。  

 

  卓别林在《流浪汉》中的形象 照片由雷克斯提供

  我也不清楚人们为什么非要在卓别林和基顿之间二选一,明明同时喜欢他们两个完全不冲突。但我惊奇地发现好多人说:“我不是很懂卓别林”。

  为什么有人会厌弃卓别林?每次回顾他的艺术之旅想弄清这一点,却一次比一次不解。他创作、指导、出演了一系列富有戏剧张力、有趣又富含哲理的动人影片,并为影片作曲。他第一个荧幕流浪汉形象就够我笑100年,那是他在《威尼斯儿童赛车》中的表演,一个想出风头的流浪汉嬉皮笑脸的不断在赛车和摄像机前面抢镜。

  另一个经典滑稽形象是他在《荧幕背后》里将11把椅子抗在背上,活脱脱一只木头刺猬,那个样子像今天喜剧里的角色一样鲜活。

  《淘金热》中的蛋糕卷舞被人们屡次模仿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再琢磨一遍你会发现看似简单的舞步后面其实非常复杂。约翰尼·德普在《邦尼和琼》中的一段表演模仿过这只舞,当他谈起那段经历时说为了把每一步都跳好,这支舞花了他不少功夫。所以这支舞看似简单,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  

 

  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的形象

  这就是卓别林的幽默力量延续至今的秘密——简单的日常工作背后都是思想的深度。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如他的传记作家理查德·席克尔所说,这就是卓别林,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有些人会问:“今天卓别林还能逗笑观众吗?”,我能很确定的说当现在的孩子看到他在《大马戏团》中一边走钢丝一边被猴子骚扰时还是会笑得前仰后合。也许用出洋相博得观众的笑声略显俗套,但我肯定敢在钢丝绳上抖包袱的,卓别林绝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