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原创】马三立:用尽一生“逗你玩儿”

作者:高玉安 · 2016-02-23 来源:凯风陕西

  “生产队长说:马三立,拉车不行,割麦也不行,挖沟更不行。要不,你到场上去,帮帮妇女们干点什么,轰轰鸡什么的……惨啦,连个妇女也不如。也别说,有时候也有用。生产队开个大会,人总到不齐。队长在喇叭上宣布:今晚开大会,会前,有马三立说一段单口相声。立马,人就齐了。”

   

  网络图片

  一

  如果是因为“三立”这个名字,注定马三立要被命运打倒三次,马德禄是肯定不会给儿子取名“三立”的,就算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最多也是一立就好。

  马德禄是谁?当然得大有来头!京津地区有“相声八德”,马德禄、周德山、裕德隆、焦德海、刘德智、李德钖、李德祥、张德全。这马德禄的第一,当然不是我给排的,他爸是评书《水浒》名家马诚方,他师父兼老丈人是相声大腕恩绪,后又得春长隆授业,主持天津连兴茶社的相声大会,带出马三立、刘宝瑞那样的名家,值!

  当然,我要说的还是马三立,一个有着一对招风耳的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因为长了个布袋一样的胃,长了一辈子都没长够100斤。

  二

  第一个把马三立打爬下的,是贫穷。

  其实,父亲马德禄和哥哥马桂元,是希望马三立好好读书改换门庭,他们用两张吃“开口饭”的嘴赚钱养家。没别的,因为他们深知相声这碗“开口饭”中的苦楚。

  如果在今天,别说他这样的世家,就是一个被名家指点过的二杆子半掉子,日子也会给滋润得不要不要的。

  但,那毕竟不是现在。

  就说1927年吧,进入汇文中学的马三立要置办校服,老爸东拼西凑弄好了钱,临了还给“要试好尺寸”这句话当了半天复读机,打了一百个包票的马三立,结果给弄了个“至少大三个号”的灯笼罩子搁身上,理由是“冬天可以套棉袄,明年改改还能穿”。即使这样,也只是撑到了1929年。

  辍学,拜师,撂地,赶场。聪明好学的马三立,立起来了,成为师兄弟中的佼佼者,在天津卫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团。

  但,父亲和哥哥的相继去世,再一次把马三立掀翻在地。

  1935年,父亲马德禄去世;1940年,哥哥马桂元去世。为了一家人的生存,马三立当然是要背着干粮赶场子了。上面不住嘴,下面不停腿,这是马三立对自己那段生活的形容。不停的赶场不停地演出,也逼得马三立把家学渊源和师父周德山的教导结合起来推阵出新。

  1947年与侯一尘搭档,从登上天津大观园剧场起,马三立第二次立起来了。1948年到北京,把他的“马家相声”作为一颗原子弹给扔华声电台了。随即,于1950年杀回天津卫,1952年赴朝鲜慰问,1953年加入“广播曲艺团”。

  一段《买猴》,让“马大哈”这个形象风靡全国,也让马三立从苦难的生活中立得更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个曾把马三立介绍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马大哈”,却是第三次把马三立撂倒的元凶。

  其实,马大哈也真有些冤!为嘛?他成为右派,只不过是11个人的指标不够,“马大哈,带你爸去凑个数呗”,如此而已!

  好吧,马大哈,大爷逗你玩儿!

  三立,不就是打爬下了再站起来嘛,而且要再再再站起来。曾一度,乡下的鸡、鹅、狗们,让马三立都不想回城了,当然,还有黄瓜、茄子、向日葵。即使是在牛棚里,马三立也不忘温习功课,也不忘舞台功夫。

  以逗你玩儿的心态,平反后的马三立,逗少年儿童玩儿,逗鳏寡老人玩儿,逗市井小民玩儿。

  马三立,第三次立起来,站成了相声泰斗,站成了幽默大师,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他爬下!

  三

  君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苦难的经历,铸就了马三立耽于自尊,却又满心慈爱的品质。

  因为店小二接连不尊重的“来一段儿”,他会在“文利食品店”说起免费相声,招得过客把店门堵得水泄不通;待老板连陪不是要赶走店员的时候,他却不停地给小二求情。

  为了给投奔自己的好友张庆森找个安居的窝儿,马三立借华声电台这个自留地,打着《开粥厂》中“马善人”的大旗,发布“和电台女艺人花小宝结婚求租婚房”的信息。粉丝们把最好的房租给他,他带着张庆森夫妻过去,自己屈膝给房东行礼,说自己只会编个相声,想帮朋友,就只有把自己给编进去。转天,又在电台郑重宣布“和花小宝离婚”,并向听众致谦,引得听众给电台打电话,说“马善人”一个包袱装进去了一个北京城。

  是的,马三立的包袄厉害。

  而更厉害的,是他那颗为人民服务的心。马三立常说,“我们必须用心对待观众,观众是水,我们是条小鱼,没有了水,小鱼就没戏了”。

  1983年3月11日,老伴病重,但节目演出已经安排好,便只能强压痛苦,便只有义无反顾。临清出,搭档王凤山建议不说《开粥厂》,但马三立知道观众是奔着《开粥厂》来的,依然顶着劳累与疲惫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一曲结束,观众盛情难拒,再续一曲,一直说了40分钟。赶回医院时,与爱人最后的笑脸永别。

  当然,这不是马三立的奇处。马三立的奇,在于他接下来的行动。

  马三立是虔诚的穆斯林,马三立深爱着妻子甄惠敏。妻子下葬后,他戴上伊斯兰“拜帽”,在妻子墓旁立了一“马三立之墓”的墓碑,拍了照片,背面题上“老伴周年祭日,我在坟前怀念”,每逢祭日,把自己锁在家中回顾旧时光。2003年2月11日,因癌而永远闭上快乐之口的马三立,在自己早已立好的墓碑里与爱人团聚。

  这样一心为人民而艺术的赤子,受到喜爱是必然的。像什么坐车不收钱之类的事,多了去了。不过,也因此,老马后来根本就不坐车,因为不敢,因为他不想让人不收车钱。

  但是,有些事,他也无奈,他也感动。

  曾一度,马三立赶夜场回家时竟然被一个小伙子跟梢了。思忖好久,才敢鼓起勇气询问缘由。这一问,问出了满满的感动。原来,小伙子是马三立的粉丝,钢杆的,比铁杆厉害。见老马瘦,又挨过整,怕在路上出意外,每次尾随着送老马到家,这才安心地离开!

  还有什么说的呢?足矣!

  四

  马三立老先生,一生勤奋俭朴、幽默悲悯。

  得以重新为喜爱自己的民众说相声,激动得一场内几度落泪;得病住院期间,他让儿子在病房门上帖上“本室代卖鲜花”;临终遗嘱里,只请求不搞告别,不受鲜花物品,只想把笑留给人民,一心愿相声繁荣,人民幸福,国家富强。

  是的,也只有这样的凡人,也只有这样的长者,才能配得上赵忠祥马季等名家为他办告别演出;也只有这样的平民艺术家,才能配得上万人空巷地送他与老办团聚。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商山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