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同在一条边境上 中越界碑大不同

作者:佚名 · 2015-11-06 来源:辽沈晚报

 

 

 

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一号界碑”。东兴关口的1369号界碑。

  对面尖顶的就是越方的国界碑。如果从一般的地图上看,从东兴到凭祥是需要折返回南宁的。其实这两个边境口岸之间是有一条公路的,这条不通长途车的公路的名字叫沿边公路,也有人叫它“中越边境长城”,道路一直沿着中越边境直抵广西最西的那坡。虽然沿途青山秀水、云雾苍茫,十足一幅安宁静美的南国画卷,但是当地的司机轻易是不肯走的。经过南宁的话大约700公里6个小时,而400公里沿边公路却足足花了12个小时,十万大山中最多的就是急转弯,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因为是沿边公路,所以路面保养的相当好,至少大型车辆是禁止通行的。而且沿边公路每晚六时开始戒严。

  顺着沿边公路前进,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国界碑。没见到国界碑之前,会有一种神秘感,同样的,也会有种可有可无的感觉,对于边境线的印象还停留在地图上那粗粗的红线上。只有看到国界碑时,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的立体存在,这边就是中国。一块块国界碑守望着中国领土的完整,无声地宣示着国家主权的神圣。

  中越陆地边界的第一块界碑

  摊开中国地图,看到的是一条长达1350公里左右的中越陆地边界线,从中国、越南和老挝三国交界的十万大山起,一直向东直抵北部湾,将中国云南、广西与越南莱州、老街、河江、高平、谅山和广宁六省紧紧连在一起。

  2001年11月,两国政府成立中越陆地边界联合勘界委员会,同年12月,双方在广西东兴和越南芒街口岸竖立第一块新界碑。 2008年12月31日,中越双方就陆地边界勘界剩余问题达成一致,如期实现2008年内完成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的目标。至此,中越边界线上共立了1971块界碑,中方为单号界碑,越方为双号界碑。每块界碑上,面向中国一面上用中文标注着“中国”,在面向越南一面用越文标注“越南”。

  沿着中越边境一路前行,在界河边、在山岭上,细心寻找就能看到那一块块展示国家主权的国界碑。中越两国的界碑都是分大、中、小3种,两两相对的界碑的尺寸几乎都是一样。只不过在外观上,我们的界碑是立体长方形,上下一边宽窄,而越南的界碑远远望去都是尖顶的。 1.6米的大型界碑只在东兴和凭祥口岸见到了,其它的都是1.2米高的中型界碑。由于小型的界碑都在大山深处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吝于一见,未免遗憾。

  陆路交界的地方只需要立一块界碑就能明确边界走向,这叫单立界碑。有的地方地形比较复杂,主碑之后,还需要立一块附碑来标明边界走向,这就有了界碑的一号二号之分。而为了确定河流主航道中心线,两国在河的两岸各立一块界碑,这就是同号双立界碑。由于很难深入大山之中,最常见的就是双立界碑了。

  一号界碑位于东经108°,北纬21°,北仑河的入海处竹山港,历经百余年风雨的中国“一号界碑”就矗立在这里。“一号界碑”的东面是海、西面是山。中国的海岸线的终点与陆防线的起点,在这里交汇。古老的界碑上写着:“大清国钦州界·知州李受彤书·光绪十六年二月立。”界碑边上是一棵大榕树,碑石是用坚硬的海石凿成。据史料记载: 1890年4月14日(光绪十六年二月廿六日),由当时的钦州知府与外国官员共同签署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按顺序编号,这一紧扼水陆交通的咽喉部,便成为第一号界碑的矗立之地。“一号界碑”的边上就是广西边防某团的驻地。

  中越陆地边界联合勘界之后,北仑河口的中越1373号界碑就成了新的“一号界碑”。由于新的“一号界碑”处于军事禁区之内的一个小岛上,所以一般人难以得见。

  1372号界碑是中国南方边境最东边的界碑,每天上午,荷枪实弹的中国边防军人都会来这里巡视,并且拍照存档。当记者想拍下这场面时,几个战士迅速走过来,在友好的协商之后删除了照片。界碑对面隔着北仑河就是越南,那边的山上很容易就能发现一些建在半山腰的绿色的越军瞭望哨。

  2001年12月27日,中越陆地边界的第一块界碑就是在这里,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口岸立下。这块1369号界碑就立在北仑河大桥之上,望着熙来攘往的贸易人群无声地守护着国门。

  脚尖探出去就是出国了

  沿海地区都是富裕的,可是一进到连绵无尽的十万大山之中,似乎一切又被封闭起来。对于边境地区感触最深的就是一般进山都没有信号的手机居然还能用。有界河的地方,两边都是一幅田园景致,只不过两边的村落大多是错开的,而所谓村落,也就是几十户人家。

  离东兴几十公里的滩散是比较大的村子了。吃腻了海鲜的东兴人平日很喜欢到这里吃饭,因为这里多是野味,竹鼠、竹壳鱼、山龟、叫做“五爪金龙”的蜥蜴,穿山甲也有,那东西买卖是犯法的,所以不是熟客店家是不会摆出来的,据说还有人在这里吃过金丝猴。这些山货都是越南人送过来的,那边对于动物保护仍属盲区。

  一条北仑河界河,在这里也就几十米宽,眨眼工夫也就出国了。村口的路旁就是通往河边的石阶路,河对岸也是,就差河上建一座石桥了。一大早晨的,很多人冒着细雨站在河边看热闹,原来,几个人正在赶猪过河。台风暴雨后的北仑河很湍急,猪大概十分害怕嗷嗷地直叫,人也跟着使劲嚷嚷、就差把猪抬过去了。对岸一头上岸的猪居然乖乖地等在那里看河中的热闹。一个小伙子被猪挤倒在了河里引来一场欢笑。“买猪的人没来,他们只好赶回去。”当地人介绍说,这边的人不养猪,都是越南那边养然后卖过来。路边的牌子上就写着禁止未检疫动物出入境,另一边的牌子上则写着禁止偷渡。牌子旁边就是界碑,界碑边上就是派出所,当然大早晨的门是锁着的。

  没有铁丝网,不见荷枪实弹的巡逻兵。尝试着走到河边,看着河里的人,确实有想跟着淌过去的想法,毕竟几步之遥就是两个国家。虽然那边的田地房舍甚至边民的相貌和这边几乎没有区别,但是走出去的欲望还是始终在心底呐喊。对于外地人来说越境是很大的诱惑,只是对当地人而言,仅仅是这边和那边的区别。越南边民的电视节目基本上用卫星天线接收中国卫视节目,每家一口接收电视的小卫星器对准中国。

  在835号界碑处,是一个源于自发形成的边民互市集市,几十个铺位一字排开。而这个界碑是单立碑,这边是中国,那边就是越南。脚尖探出去,就是出国了。那种兴奋感是坐飞机出国的人完全体会不到的。脚跟一落地,越境了,只不过压根就没人在乎。如果这时候接个电话,一定会牛哄哄地说,“我在越南呢,国际长途,有话快点说。”

  友谊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五里一方天”说的就是十万大山天气的善变,山脚是晴天,上了山就是大雾,到了山顶就下起了雨。就这样在阴阳间不停地转换,感觉相当不好。如果一直是一种天气,那就是这座山够大,不是在上坡就是一直在坡上。进山之后,基本上看不到人了,修的那么好的公路也看不到车,极其偶尔的会看到一两辆摩托车在路上晃晃悠悠。对于这样的人,司机都会尽快把他们甩掉。

  沿边公里基本上没有向左的通道,仅有的几个路口显示着距越南几公里。反正左边就是越南,有界河的地方河对岸就是越南,而陆地连接的部分,基本上就是崇山峻岭,翻过去就是越南。拐进一条小路,最后路没了,在四周寻找了很久,看到了一块界碑,只不过这里太过安静,望着对面雾蒙蒙的山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别说去那边遛遛了,当然可能在寻找的过程中已经出了趟国。

  一直进入崇左地带后,车子和人才明显多了起来。前半段的山还是多姿多彩的,基本上没有开发过,可是崇左境内的山都是种植了一种树,而且山腰谷地上的农田也多了起来,村落也就多了起来。连绵的十万大山终于就要走出去了。

  凭祥就坐落在十万大山和云贵高原的接点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凭祥,就有一座天下闻名的关城--友谊关,也就是有天下第二关之称的镇南关。它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关之一,同时也是九大名关中惟一地处南方,又是惟一同外国接壤的边关。不到那里是不知道友谊关的重要的,从凭祥到南宁基本上就是一条坦途。尽管是边境口岸,看到的却只是一根普通的关卡棒。

  2009年2月23日,中国和越南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公路口岸举行界碑揭幕仪式,庆祝中越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圆满结束。伫立在中越两国边境的第1116号界碑和1117号界碑,准确地标示了两国陆地边界条约规定的边界线位置,这段界线还经过两国公路的接合点“零公里”,距离越南首都只有172公里。这两个界碑的揭幕,标志着中越陆地边界问题已得到圆满解决。

  昔日的战火连连的边关宁静地伫立着,它的面前是商铺林立的广场和往返于两国边境的生意人。百年前的炮声已经远去,曾经的硝烟已经散尽,边民终于能够通过边贸实现一个普通百姓的心愿——过好日子。(系列报道完)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