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年根儿争办年过货儿

作者:靳海舟 · 2015-02-16 来源:新京报

  而今常说过年没味儿,要是让从老年间穿越来的人看,得觉得咱们天天都跟过年似的,咱就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啦——毕竟,年终奖不是已经妥妥地揣到兜儿里了吗?

  农历乙未羊年的春节,来得比二路汽车还晚一些。社会按公历运转,忙过元旦前后的业务旺季,晚来的春节反倒留给了人们更长的准备时间。北京话管这段时间叫“年根儿底下”,正是家家户户置办年货的时候了。

  年货,北京方言中又叫“年过货儿”,指过农历年所需要的各种物品。按正常语序理解,人们仿佛过的不是年,而是货,这心态要追溯到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无论初一的饺子还是初二的面,精工细作的吃食在平日都显奢侈,只有年节方可大快朵颐,过年的诱惑力自然可想而知。民谣唱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接着把年前备下的各种食材从小年数到初一,简直是美食的倒计时,平日吃惯棒子面的穷孩子,听着听着恐怕就要哈喇子满嘴,而大人们采买的过程,就是办“年过货儿”了。

  不过,即便是这一年一度的飨宴,对更为贫苦的家庭仍是难以承受,年底下肉菜价随行就市上涨,年三十又是旧社会生意经里还账的一大关,店家多不愿赊欠,更增加了穷人置办年过货儿的难度。马三立先生在相声《吃饺子》中就曾经惟妙惟肖地描写寒门过年的不易,让今人笑中带泪地理解了什么叫“富人过年,穷人过关”。

  过年不光过物质,还要过精神。除了吃喝之外,年过货儿里还有春联、福字、年画、窗花等。年兽的传说大家都耳熟能详,民间也围绕着这个虚构的猛兽形成了一系列习俗,形式上严阵以待,气氛则欢乐祥和。除夕守岁,年夜饭要从华灯初上吃到夜半更深。撤席之后也不能安寝,必熬到新旧之交,名曰“熬年”,原意是防备年兽入侵。

  春晚是最近三十年,特别是家家户户有了电视后的熬年方式,早先大人们靠打麻将消乏,小朋友不耐困,一阵清楚一阵迷糊,家长会从一大串炮仗上拆下来几个零碎的小炮,逗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玩。一交子时,全家人先到门口热热闹闹放一挂开门炮,再把春联门神分上下首贴好,正中福字盈门。据说年兽怕红,所以上述物什都以红纸制作,包括窗户都要用红纸剪的窗花封好。当然,关于春联左右上下、福字正贴倒贴也争了不少时日,大过年的不伤和气,咱们就清楚不了糊涂了吧。

  放完炮回家,新年头一锅饺子已经煮好,热热乎乎再吃上一顿,谁能吃到馅儿里的钢镚儿,谁就能得到整年的福运。等街里鞭炮声逐渐消停,大人们继续牌局,小孩子们再不情愿也要磨蹭着睡下,为早起向来串门的长辈们磕头拜年赚红包积攒体力。

  白云苍狗,当下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起码是娱乐生活都告别了匮乏,顿顿吃饺子还嫌腻,各档演唱会综艺节目应接不暇。今年还有环卫工人恳请少放炮,为老伴儿减轻负担,好事是好事儿,可年过货儿就更没什么可准备的了。

  而今常说过年没味儿,要是让从老年间穿越来的人看,得觉得咱们天天都跟过年似的,咱就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啦——毕竟,年终奖不是已经妥妥地揣到兜儿里了吗?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