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额敏和卓:近代历史上维护民族团结第一人

作者:陈新发 · 2014-10-09 来源:凯风新疆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吐鲁番的历史浓缩了整个新疆的历史。尤其是吐鲁番的民族团结史,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这里开放包容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各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里优良的历史传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流芳千古的英雄伟人。额敏和卓就是其中之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额敏和卓,是近代历史上维护民族团结的第一人。     

  额敏和卓是新疆吐鲁番维吾尔贵族,其家世代统管和居住在鲁克沁。祖父素丕和卓为喀喇和卓的阿訇,父亲尼雅斯和卓为吐鲁番的大阿訇。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军西征准噶尔部,进军至吐鲁番,额敏和卓率众投归清朝,成为吐鲁番地区重要首领。从此,额敏和卓开启一位杰出爱国者的人生之路。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推动边疆地区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一生。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八个儿子,除了长子努尔迈哈默特因病早殇生平不详外,其余的七个儿子在平定准噶尔部分裂以及大小和卓叛乱活动中,屡立战功,多次受到清政府的嘉奖和表彰。三子茂萨,四子鄂罗木札布先后任伊犁阿奇木伯克。六子伊斯堪达尔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从额敏和卓受封郡王到清末,共传位六代九人,时间长达一百五十二年。     

  额敏和卓最大的贡献是一生三次参与平叛,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赤子之情和爱国之心。雍正十年(1732),为了躲避准噶尔部的报复,朝廷将额敏所属部众八千多人内迁甘肃瓜州(今安西县),分居各堡,次年,封额敏为札萨克辅国公。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军西征准噶尔,额敏和卓任向导,率三百旗兵从征,直抵伊犁,作战甚为奋勇。平定准噶尔后,额敏因军功封镇国公,次年九月,额敏和卓率部众离开瓜州重返吐鲁番。乾隆二十三年(1758),额敏和卓又参与了清军平定罗尼都和霍集占大小和卓的叛乱。在库车之战中,额敏和卓亲率兵丁,冒矢石攻城,被击伤右颧,不顾伤痛,立下汗马功劳。战后,额敏和卓因战功显著,被清政府“加恩晋封郡王”,正式由贝勒晋升为郡王。从此,以额敏和卓为始祖的吐鲁番郡王家族正式产生了。1764年,额敏和卓到北京朝觐,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命乾清门行走”。翌年春,乌什发生武装暴动。额敏和卓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刻上奏,赴乌什作战。额敏和卓和两个儿子苏来满,茂萨在各地奔走,为平定乌什暴动作了很多工作,得到清政府赏赐奖励,时年70岁。     

  乾隆三十七年(1772),朝廷批准在北京住了五年的额敏和卓返回家乡吐鲁番休养。已经七十九岁高龄的额敏和卓,时时缅怀朝廷的恩德。他深知自己一生高官厚禄、主政一方,都有赖于清朝皇帝的恩赐和祖国的统一,于是就萌发了修建一座塔,用以表示自己万世不渝的念头。乾隆四十二年(1777),额敏和卓病故。为表彰额敏和卓一生功绩,乾隆皇帝曾在中南海紫光阁为其挂像,并亲自为之题词:     

  吐鲁番族,早年归正,命赞军务,以识回性;     

  知无不言,言无不宜,其心匪石,不可转移。     

  如今耸立在吐鲁番市东郊葡萄乡木纳尔村的苏公塔,就是额敏和卓和他的儿子苏来满建造的。这座承载着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传世建筑,永远记载着额敏和卓的丰功伟绩,成为这位近代历史上民族团结第一人的永恒见证。

   声明:本文系凯风网原创(综合)内容。转载或引用本内容请保留本网来源、作者及网址。纠错电话:0991—2398315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