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脉脉闽西情孕育廊桥间(组图)

作者:吴林增 · 2014-05-19 来源:东南网

  原标题:探访连城客家古桥 脉脉风情 尽在百米廊桥间

  龙岩是一座山水城市,数百年前,河流嵌于悬崖间,良田被汀江隔断。若要让天堑变通途,唯有修一座廊桥。如今,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洗刷,这些廊桥依旧静谧地横亘在悬崖峭壁间,成为这喧闹尘世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闽西桥文化,以连城较为突出,堪称是大型木梁廊桥之县。当地“藏有”四大古廊桥,每年秋初,是摄影爱好者的好去处。

 

云龙桥

  云龙桥,如蛟龙盘踞青岩间

  云龙桥是座古老的屋桥,又称风雨桥,坐落在罗坊乡下罗村,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

  沿着下罗村河道行走,绕过田间小路,眼前的云龙廊桥横卧在青岩河之上。它的一头卧在田间,另一头“飞”向对岸,在巨石悬崖边戛然而止。

  云龙桥壮观的气势,让人啧啧称赞。此桥犹如蛟龙,从河间腾空而起,栖息青岩之间,故得名“云龙桥”。

  此桥长81米、宽5米、高30米,有6墩7孔。桥屋为穿斗式木结构,由128根木柱分4排撑起卷棚屋顶。桥面中间为车马道,两边为走廊。桥沿两边设木栏杆,上覆盖双重薄木板雨披,既能延伸桥屋面,又不影响桥上采光,即使人们坐在桥廊上,也不至于被大雨打湿。

  桥中偏西处建有双层六角小阁楼,称为魁星阁,内供奉魁星。桥的正中还建有庑殿式屋顶的桥亭。桥西两端各置一座斗拱牌楼,上挂“云龙桥”横匾。牌楼上原装有一双大铜铃、五双小铜铃,微风吹拂,叮当作响。

  每年正月十五,罗坊走古事,就在云龙桥下。古桥流水、古事竞走,别有一番风味。

   

  玉砂桥,砂石晶莹如玉而得名

  玉砂桥坐落于四堡乡马屋村口的花溪河上,昔日花溪河之砂石,晶莹闪烁若玉石,故名玉砂桥。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距今已300多年,是连城县著名古桥之一。

  秋高气爽之际,悄然来到玉砂桥下,一棵古樟树伟岸参天,百年来,古樟与古桥相互“厮守”,成为玉砂桥一独特景观。

  玉砂桥全长30米、宽5米、高约10米,桥面砌以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栅以栏杆,上张伞篷,廊分九楹,首尾中间均有小阁,高低错落,精致美观。

  在清代,常有文人墨客在此飞觞邀月、吟诗作画,为马屋村扶风十二景之一。前人《虹跨玉砂》诗云:“沙浦玉屑跨长虹,锁却山川千万重。”

   

  永隆桥

  永隆桥

  在微微的雾气中,一座美丽的廊桥横卧在溪间,这便是莒溪永隆桥。

  永隆桥位于连城县莒溪镇壁洲村。据《福建通志》记载,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所建,距今已600多年,是福建省内尚存的古屋桥中最古老的一座。

  它依山而建,横跨莒溪,桥长100米、宽6米、高7.5米,南北走向,四孔等跨。桥面遍铺鹅卵石,桥上建桥屋,26对木柱支撑硬山式屋顶,屋檐两侧双层薄木棚伸出桥面。桥首建一重檐歇山顶阁楼,桥中、桥尾各突起一歇山式矮阁。

  初秋季节,来到永隆桥,脱下鞋子行走在桥面的鹅卵石上,脚底如被大地亲吻一般,让你身心放松。

  在永隆桥附近,距桥百步,是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的文昌阁和天后宫,与永隆桥形成颇具特色的壁州古建筑群。

  永隆桥之美,与云龙桥不同,永隆桥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

  文川桥,桥不断酒不断

  在连城县莲峰镇的文川桥,你能闻到客家米酒的清香。文川桥,有着“桥不断酒不断”的说法,生活在桥两边的客家儿女,经常手持米酒在桥上言欢。

  据《连城县志》记载,文川桥,原名清溪桥。宋绍兴年间,县令刘国瑞在南门外重建时更名为“擢桂桥”,后被洪水冲毁。元至正年间,县尹马周卿重建时,更名为“文川桥”。此后不因战乱就因洪水,不知毁过多少次,又修过多少次。

  如今的文川桥,客家人依旧在此谈国事、喝淡酒、观风景、释心怀。不过,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它桥身破败,显得有些“垂垂老矣”。

   

分享到:
责任编辑: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