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唐朝女道士有首肉麻情诗 来表达相思之苦

2021-02-07 来源:腾讯网历史

古人在表达情感时,通常是含蓄又委婉的,即使是表达相思之情,通常也不会直白地表露出来。比如“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又或者是“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皆极尽婉约之能事。而唐朝女诗人李冶的这首《相思怨》,却极其直白,甚至将无形的思念之情具象化,联系诗人的背景故事,读来令人愁肠百结。

李冶字季兰,约莫在730年出生,与鱼玄机、薛涛、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当时她结识了在剡中隐居的名士朱放,两人一见倾心,但朱放后来奉诏前往江西为官,不得不与李冶分离,她便写下了这首《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明代钟惺曾在《名媛诗归》中评价此诗:“直语能转,便生出情来,此全从灵气排宕耳。”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女诗人的婉转含蓄,直白地表露了诗人对于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其实李冶的很多诗作都是如此,这和她的性格与人生经历有分不开的关系。

李冶极为早慧,六岁即能作诗。当时她写下的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被其父视为不祥之兆,因为“架”谐音“嫁”,李父认为这是女儿德行有失的表现,故而送她到了玉真观作为女道士修行。

唐代女道士最出名的,就是她们身在道观、心在红尘的风流轶事,比如鱼玄机、杨贵妃、玉真公主。李冶和她们一样,虽然名为修道,实际上与文人墨客诗信往来不断,爱得热烈而直率。李冶生得极美,又才华横溢,诗僧皎然、朱放、刘长卿、茶圣陆羽等等名士,都曾与她交往甚密。

除了这首著名的《相思怨》以外,她的《八至》也是传世的名篇,那句“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历来为人赞誉。后来唐代宗李豫听闻了她的才气,还专程请她赴京入宫觐见,然而一入宫门深似海,李冶的悲剧也就从此开始了。

入宫时李冶已经年近五旬,但依旧“不以迟暮,亦一俊妪”,李豫为其才华和容貌倾倒,将其留在了宫中,后来李适即位,依然对她以礼相待。然而好景不长,公元783年,朱泚策划了“泾原兵变”,李适逃至奉天,李冶则和后宫其他妃嫔一起被俘虏。当时朱泚听闻宫中有个大才女,就命她为自己作诗歌颂功德。

为了当时能够活命,李冶不得不写下了那首“绝命诗”,朱泚才满意地放走了她。谁曾想第二年李适就依靠大将军李晟平定了叛乱,重新登基为帝,那首诗也就成为了李冶“通敌叛国”的证据,导致她被押入死牢,随后遭乱棒扑杀而亡。

李冶的一生率真直白,从不为俗世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女子,却最终落得一个这样的结局。可以说她是因为才气而名留青史,也是因为才华而招致杀身之祸,一代佳人不得善终,何其哀哉。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