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吴三桂心中也有忠义之观 降清后内心也很复杂

2020-11-02 来源:腾讯网文化

要是谈到明末清初那些事情,必然少不了吴三桂这个人物。吴三桂这个名字可以说早就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当作叛国的代表人物。不过说实在的,从史料上看,吴三桂倒也不是那么特别没底线,应该说他是一个“有一定忠孝观念的投机分子”。当初,松山之战失败后,吴三桂几乎孤身回宁远城,在此战后顶住了清廷一轮轮的劝降,说明吴三桂这个人在君国一体的封建社会中,多多少少受到了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

但是这些思想并不足以让吴三桂像宁武关总兵周遇吉一样为明廷去死战到底,以身殉国,在他的身上也有着浓重的投机成分。这种心态其实在松山之战中就有所反应。当明军在松山遭到缺粮困境的时候,吴三桂和其他五名总兵居然产生了畏敌情绪,自行率部逃跑。“甲子夜,大同总兵王朴先遁,总兵马科、李辅明及宁远总兵吴三桂、密云总兵唐通、辽东总兵白广恩相继走,诸镇兵皆溃。”

从这则史料上来看吴三桂的自保意识很强,虽然受到了忠孝思想的影响。但是,想让他仗宁武关总兵周遇吉一样奋力而战,以死殉国是不可能的。

吴三桂            

这就不难解释他到达山海关之后为何摇摆不定。不管是清朝,还是李自成的大顺,他都惹不起。但是他又不愿意为明朝而死去,他做的只能是选择一方投靠。然后发生李自成部将刘宗敏拷掠吴襄,霸占陈沅的事,他在愤恨之下,撕碎了自己忠义的面具,只能降附清廷,从此做了清廷的得力干将。我觉得在这期间,他的心里是充满挣扎的。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他心中曾有的痛苦挣扎。就是吴三桂见到永历皇帝之后的反应。久经战阵的吴三桂见到被俘虏的永历皇帝居然惊慌失措了。“顷之,三桂入,长揖。王问为谁,三桂噤不能对。再问之,不觉膝之屈也。问之数四,始称名以对。”“王麾之出,三桂伏地不能起,左右挽之出,面如死鬼,汗浃背,自是不复见。”

吴三桂见到手无寸铁的永历帝居然有这样的反应,这大概也是想起了早已被他背叛的“忠义”观,他不想见到永历皇帝,也许就是再也不想看见曾经以忠义自诩的自己了,因为在他降清的那一刻这些价值观就已经碎了,破罐子破摔的他从此只为自己而活。

李成栋

而李成栋降清就没有像吴三桂一样剧烈的心理斗争了,他本人一开始随高杰在李自成军中效力,后来跟随高杰投降明朝,而高杰死后,在清军南下时,毫无压力的投降了,心中并没有任何波澜,在他眼里清也好,明也罢!都是创业平台而已,清朝这个创业平台很明显更具有优势,在他看来跟着清朝前途更好,于是就降清了。

至于他为何最后背叛了清朝,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认为自己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怎么样自己都应该是个封疆大吏。但是,让他极其失望的是在叙功的时候,仅仅得了一个提督的武职,而清廷将两广总督的职权授予了佟养甲,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让他大为愤怒,成为了他反清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说受自己爱妾的影响等,但这就是李成栋反清的根源。“既叙功,养甲授总督粮广,假便宜,而成栋仅受提督衔,疑养甲抑之,怨望形诸词色。”

至于吴三桂后来被清廷封藩云贵,成为了平西王。但是,三藩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清廷的中央集权,当时年轻的康熙帝决定削藩,吴三桂于是就打着复兴明室口号起兵反清,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三藩之乱被清廷镇压,而吴三桂则死在了反叛的路上。

永历帝在临死前给吴三桂写的一封信,也许不停逃跑的永历帝在这个时候终于硬了一次,这封信中对吴三桂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里面有一句话仿佛就是对吴三桂命运的诠释:“将军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而反觉其薄。奕禩而后,史有薄,书有载,当以将军为何如人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