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3首古诗词带你了解古人避暑方式及消暑感想

2020-08-03 来源:凯风网综合


炎炎夏日,甚是难熬!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有空调和电扇可以降温,让我们度过这个难熬的季节。但在古代,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古人是怎样避暑消暑的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爱传统文化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哦。今天我给大家献上3首消暑古诗词,文采飞扬意境美,带来一阵清凉舒心。从诗词中也可以看到,古人避暑的一些方式和古人对于消暑的一些感想。

第1首,《江楼西望招客》: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夏天非常热,但是如果是夜晚,太阳下山了,清风吹来,那就没有大不相同了。暑气少了许多,人们可以发现夏天的魅力了。

尤其白居易这一回还是在江边的楼上,能够看到大海茫茫,山川高远,看到万家灯火,看到星河灿烂,看到古树叶动,看到沙边月霜,种种景色入眼中,胸中感慨万千绕,相当快意了。

在高楼避暑,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白居易非常享受,他更是想要朋友们一起享受,这正是诗歌题目“招客”的意思:“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朋友们,伙伴们,你们就别傻乎乎呆家里了,在这个高楼上消暑何等痛快,何等舒服,快来吧!”

的确,不只是白居易的朋友看到这首诗会心动,就算是现代人看到这首诗,也忍不住想要去高楼消暑了。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晴本无雨,风吹古木而声如落雨;夏本无霜,月照平沙而似见寒霜。这两句传神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看来白居易真是懂得消暑的“清福之人”。

第2首,《天净沙·夏》: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这首元曲的作者是元代诗人白朴。夏天多雷雨,雷雨往往很快就过去,很自然会让诗人有所感触。“云收雨过波添”,直接罗列三项自然事物,呈现雨过天晴的状态。

一阵雨后,天气的燥热也有所消解,于是就有了“楼高水冷瓜甜”的感想。在水边的高楼,一边吹着风,一边吃着瓜,一边还能看看“绿荫遍布,画檐精美”的周边景色。这样的避暑方式,可以说相当雅致,令人生出羡慕之情。

而诗人却还要再写一点吸引读者的东西,让读者的羡慕之情进一步增加:“在纱帐中的藤席上,绝色佳人正在无聊扇扇子呢。”由于前面“云收雨过”的铺垫,读者已经感受不到暑热,自然能够明白佳人扇扇子并不是因为热,而是一种闲适舒服的自然动作,随心自在,逍遥消暑。

诗人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炎热通通收走,将烦躁情绪通通赶跑,字里行间没有对夏天炎热的“厌恶”,而是一种欣赏的惬意。

第3首,《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诗歌的龙标,指的是王昌龄被贬官的地方,位置在今天湖南怀化黔阳县,在唐代属于比较荒凉的地区。

李白有写给王昌龄的名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在龙标这样的地方,一般人是要心情郁郁的。王昌龄自然也不能免俗,心情肯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王昌龄还是懂得自我调节,懂得苦中作乐。

我们看这首诗,就是王昌龄写自己在龙标避暑的情形,语言情形,感情幽怨含蓄,而又有一种乐观情绪,体现了王昌龄的旷达心胸。

诗的第一句就说明宴会是放在晚上的,这时候暑气消退,凉风阵阵,又是在溪水之旁,真是享受的时候。虽然是“野宴”,但是好酒少不了,附近美景少不了,音乐少不了。

王昌龄作为贬官之人,听到音乐声起,很自然会想起长安的繁华,想起现在的凄凉。但是王昌龄偏偏故意撇清,大声说“莫道莫道”,显然是将心里的愁绪暂时都收拾起来,不让痛苦流露出来。

热了一天了,夏天的夜晚,本来就适合放松,适合享受的。“青山明月不曾空,”龙标的月与山,并不因为王昌龄贬官而离去,依旧在陪着王昌龄,那又有什么怨言呢?

眼前有青山明月,手中有美酒,耳中有歌声,又何必去想烦心事呢?且尽情享受夏天夜晚的快乐吧。而千年后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王昌龄消暑时候的快乐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