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南宋当初为什么要定都在杭州 而不是南京呢

2020-06-03 来源:地图帝

南宋的“定都”(正式国都依然是汴梁,今河南开封,杭州只是行都)极简史: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归德府(河南商丘)即位。公元1129年,赵构逃到杭州,七月升临安府。公元1132年,赵构再也不想离开杭州这锦绣繁华之地了,直至宋亡。那么,南宋有识之士是怎么看待定行都于杭州的呢?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构逃到杭州,他是从哪逃到杭州的呢?是镇江(京口)。赵构在镇江,他要为自己和千疮百孔的大宋帝国寻找一个可以安身的角落。赵构把大臣们叫过来,问咱们应该在哪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重臣吕颐浩的态度是留在镇江。

如果定行都镇江,则意味着南宋的战略是攻击性的,是要收复江北失地的。可赵构并不认可吕颐浩的观点,镇江地势还不如南京,赵构连南京都没看上,又怎么愿意留在镇江呢?南京与镇江万般都好,就有一个劣势——位于长江南岸,与江北只有一水之隔。这个劣势,就是大将王渊坚决反对定行都镇江的理由。王渊认为镇江的江北岸就是扬州,等于掐住了镇江的脖子。我们不就是因为金军攻打扬州,才逃到镇江的吗?扬州守不住,镇江也是守不住的。           

面对反对意见,王渊反问:扬州以东还有一个通州(治所在今江苏南通市区),如果金军从通州过江,攻占镇江以东的苏州、常州等地。试问在座诸君,我们还能逃到哪里去?所以,定行都京口或南京都不可,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杭州。而定行都杭州,王渊给出的理由,是杭州有大江之险。说白了,就是长江在杭州以北二百多公里,一旦南京或镇江受到金军攻击,在杭州的小朝廷有足够的时间逃跑。如果定行都南京或镇江,参见东吴、宋、齐、梁、陈、南唐,北军过江,游戏即行结束。           

有很多人是支持南宋定行都于杭州(升为临安府)的,比如大思想家陈亮。陈亮的观点是苏州等地不适合当都城,而杭州在地理上的优势,要优于南京、镇江、苏州等地。南京与杭州之间,隔着一座天目山,而天目山最高海拔1787米。天目山可以做杭州防御北方军队的天然屏障,而天目山以北的长兴,也是丘陵迭起,长兴东北就是面积巨大的太湖。太湖以东,是水网密布的苏州,会让北军的骑兵伸展不开。所以,定行都杭州,更利于防守。

朱熹老夫子也认为定行都于杭州,要优于定行都于南京、镇江。理由很简单:守江必先守淮,但淮河的河面比长江的江面窄,更易攻取。一旦淮河防线被攻破,北方军队就将兵临长江北岸,南京或镇江就无险可守。           

即使不考虑北方强敌南下的因素,就是放在南朝(包括东晋、南朝与南宋)来考虑,定行都杭州都是要优于南京、镇江的。南朝的重点地区多在长江流域,比如四川盆地、荆州(湖北省江陵附近)、雍州(湖北省襄阳附近)等地。如果这些地方的军队反了朝廷,他们就能轻易地顺江东下,兵锋直指南京。如果定行都杭州,即使乱军攻下南京,距离杭州也有数百里之遥,便于朝廷自守,以及有充足的时间调兵。或者说得直白一些,便于逃跑。

既然如此,行都为何不直接定在海边或是更南方的福建、广东?同样不行。与金朝南北对峙后,南京距离边界太近,不合适定行都,而杭州距离边界不远不近。定行都于杭州,南京不至于“气散”。南京有了“气(如士气、凝聚力、决心)”,就能守住长江防线,则杭州安,杭州安则江东安。如果迁行都于杭州以南,大家一看皇帝只想逃跑,南京的“气”首先就散了。紧接着,杭州的“气”也会散了。杭州要是守不住,即使赵构跑到天涯海角,能躲得过金人的搜捕吗?           

当然,也有反对意见,比如一代词雄辛弃疾,他认为杭州也有劣势。杭州的地势,就像是处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北有皋亭山,西有天目山,南有富春江,东有杭州湾。如果有人封死城北二十里的皋亭山,则各地援兵欲救杭州而不能得。如果有人把杭州的西湖挖一个大口子,则满城受淹。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派,主张迁都南京,便于北伐。在从北方金国统治区逃到南宋的辛弃疾看来,南宋定行都于杭州,分明就是想偏安东南,不思收复北方失地。

同为主战派的陆游也对定行都于杭州有看法。陆游有一首不太出名的七律《登赏心亭(在江苏南京)》,诗云:“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至南京)涕已流。”名将张浚主张迁行都于南京,以便北伐收复失地,可赵构哪还有心思听他的。

在赵构看来,面对强大到几乎“无解”的金国,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北伐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到头来什么也捞不到,何苦为之?把行都放在杭州,无疑等于赵构告诉南宋人,尤其是那些主战派:“洗洗睡吧。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