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红楼梦》后40回是“伪续”还是“真续”

作者:刘莲丽 · 2014-01-03 来源:文学报

  一

  我觉得高鹗是个很实诚的人,他从未说过《红楼梦》后40回是他写的,程伟元在程甲本的序言上就说得很明白:

  然原目一百二十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不佞以是书既有百二十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书,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至是始告成矣。

  在程乙本上,还有程、高合写的引言:

  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

  通过上面的话,我们可以知道:

  1.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程、高手中大约有三十余回曹雪芹遗稿。曹雪芹逝于1763年,高鹗生于1738年,享年77岁。曹雪芹逝世时,高鹗大概是25岁左右,应该说他们是同时代的人。高鹗酷爱《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自会“竭力搜罗”《红楼梦》遗稿,于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得二十余卷;又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重价购之”,共得三十余卷。高鹗保留了曹雪芹后四十回中的三十余卷遗稿,这是完全可能的。

  2.高鹗说的是实话,我相信他没有骗人,没有把自己写的冒充是曹雪芹写的,以此来招摇撞骗。他只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书”,但只这一“补”,就使读者有案可查了,就可以相信他了。因为细读后四十回,就会发现,其中许多文字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可以想象那定是“补”的,比如“占旺相四美钓游鱼”、“老学究讲义警顽心”、“评女传巧姐慕贤良”、“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又比如“宁国府骨肉病灾祲,大观园符水驱妖孽”等等。

  但又有许多文字写得动人心魄,令人掩卷流涕。而这些文字,以高鹗的生活经历和才学,是绝然写不出来的,必是曹公手笔。比如“病潇湘痴魂惊噩梦”、“蛇影杯弓颦卿绝粒”;又比如“布疑阵宝玉妄谈禅”、“泄机关颦儿迷本性”;再比如“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无不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梦魂牵系。特别是黛玉死时拼命说出的那句话:“宝玉,宝玉,你好……”这句动人心魄的话,穿越时空,直到今天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她有多少话,想说,却说不出来;她有多少恨,让她最后说出的,是这样一句不能说完的话!又恰恰是这句不能说完的话,给人们留下了无比广阔的想象余地,至今人们依然深思着:黛玉想说的,到底是什么?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没有人不记得这句话,这样的名句,如此的令人震撼,若非曹雪芹的如椽之笔,如何能写出这等境界!

  3.程、高千辛万苦得来的这三十余卷《红楼梦》后40回遗稿,当时的现状是:“前后起伏,尚属接榫”,也就是说情节脉络,大体上还是能看出来的。然“漶漫不可收拾”,前后是凌乱的,有的篇章可能是完整的,有的可能只有半回,或是前后不衔接的一页,或是一段话,一句话,甚或是几个字,或者是被虫咬了的残章断简。

  正是因为遗稿的这种状况,所以出现了贾元妃寿终四十三岁的荒唐。第95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说元妃“存年四十三岁”。这一年宝玉应该是十八岁,那么贾元妃比宝玉就整整大了二十五岁。第18回元妃省亲时曾说道,宝玉“三四岁时,已得元妃口传教授了几本书,识了数千字在腹中”,就当元春是宝玉三四岁时入宫,那么她也有二十八九岁了,这个年岁入宫,当嬷嬷也嫌老了,哪个皇帝要这么老的妃呢?我觉得,对于元妃死时的年龄,曹雪芹绝不会出这种荒唐,即便是高鹗,也不会出这种荒唐。那么这种荒唐是怎么来的呢?最有可能的就是“辨误”。很可能这一行字残缺洇毁得厉害,辨了半天,模模糊糊地辨出个“四”字来,辨出来了,已经很高兴,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年龄的舛误,于是元妃死时就成了四十三岁。其实元妃死时是三十三岁,更靠谱一些,她比宝玉大十五岁,长姐幼弟,进宫时十八九岁,还是说得过去的。很可能是高鹗把“三”,辨误成“四”了。

  4.正是因为高鹗手中是这样一堆“漶漫不可收拾”的遗稿,才使我们看到了他所做“连缀”的一些端倪。因为他常常会把凌乱的一些篇章放错了地方。

  在后四十回里,宝玉的婚事已经是暗流涌动,在第84回,贾母训令贾政要关心宝玉的婚事,于是有了清客王作梅(王做媒)的议婚,他向贾政提的是邢夫人的一家老亲张家,也是官宦人家,说是有位小姐,堪与宝玉匹配。这事很快从王夫人嘴里传给了贾母,贾母立即询问邢夫人,邢夫人说那小姐是有的,但娇贵得很,她父亲说怕她嫁出去受委屈,定要招赘,也可帮他家料理一些家事。贾母一听就不高兴了,说道:“这断使不得。我们宝玉,别人服侍他还不够呢,倒给人家当家去!”让告诉贾政:“这张家的亲事是做不得的!”这是84回的事情,后面就没有了下文。没想到隔了5回,这中间发生了多少大事之后,直到89回,才又有了“蛇影杯弓颦卿绝粒”一段:黛玉从丫头雪雁与紫鹃仓皇的低声议论中,得知宝玉订婚了,觉得活着已实无意趣,于是决定自戕。在贾府,凡是有关宝玉婚事的消息,就是轰天新闻,新闻都讲究新闻效应,定会马上传开,可事隔5回之久,才传到潇湘馆,真是黄花菜都凉了。其实这一部分散落的篇章是应该放在第84回才恰当的。

  第85回贾母为黛玉过生日,宝钗没有来,事后给黛玉写了一封信,颇让渴望温情的黛玉感动。黛玉正在看信时,探春、湘云一伙来潇湘馆找黛玉闲话。正说着,忽听得呼喇喇一片风声,吹过来一阵清香,黛玉道:“好像木樨香。”探春笑道:“林姐姐终不脱南边人的话。这大九月里的,那里还有桂花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黛玉的生日是在九月份。可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明明白白说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我想曹雪芹无论如何不会出这种谬误,这种谬误的产生,十有八九是后面那段探春等议论桂花的文字,高鹗找不到放它的地方,于是把它“连缀”在了黛玉看生日信的时候,没想到这样就把黛玉的生日从二月搬到九月了。

  这样的问题,书中有许多。

  二

  对《红楼梦》的流传,高鹗的贡献是巨大的,功不可没。世上《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书浩如烟海,为什么独独高鹗的,能够与前八十回并为流传?我想就是因为他这后四十回里,有真东西!是曹雪芹那惊心动魄的黛玉焚稿、宝玉出家,是曹雪芹搭起的后四十回跌宕起伏的骨架,使人们在琳琅满目的续书中,独独认可着他的这一种。

  特别是曹雪芹的后四十回里,其信息量之大,几乎超过了前八十回。“金陵十二钗”在前八十回里,只死了一个秦可卿。在后四十回里,死了五个:元春、迎春、凤姐、黛玉、妙玉。每一个人的死,都是那个大背景下人生道路的必然结局,都有着鲜活的特点,都不草草。特别是黛玉之死,更是写得天为之黑,地为之暗,令人掩卷涕零。

  后四十回还用重笔写了四大家族的败落。王夫人的兄长王子腾进京拜相,王夫人高兴之极,觉得连宝玉都有靠了。没想到离城二百里时,却病死了。可笑的是御史参了一本,“王子腾的亏空,本员已故,着落其弟王子胜、其侄王仁赔补”。王家是彻底败落了,人死了,还欠了朝廷一屁股债。

  高鹗对《红楼梦》的流传,功劳巨大,为什么还会挨了几百年的骂呢?我想原因有几种:

  1.背离了曹雪芹的思想。以高鹗举人、进士一路仕途的生活经历,尽管他酷爱 《红楼梦》,但他并没有能够深刻理解曹雪芹的思想。他脱离现实地梦想着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在一片惨淡之中,饶有兴味地营造着沐天恩,家道复兴。所以在贾府被抄家,贾赦、贾珍被流放之后,却又突兀地被赦回,不仅发还家产,而且恢复世职。连那个杀人不眨眼的薛大傻子都赦回家了,这分明是与那个在黄叶村“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的思路,背道而驰的。

  2.补写的东西,与原书的境界格格不入。写东西的人,一般喜欢写他所熟悉的事情。所以高鹗在“补”的时候,补进去了一些科举八股、官场文牍、神魔鬼道、僧尼八卦等内容。放在曹雪芹的后四十回中,自然是大煞风景。比如教导宝玉如何讲“节旨”,如何写八股文,这自然是高鹗最拿手不过的,补写起来得心应手,而这恰是令人感觉无比乏味的文字。有时还会牵强附会地写一些弄神弄鬼的事情,甚至让王夫人以市井之徒的声口,大谈道婆如何魇人。而一百零二回“宁国府骨肉病灾祲,大观园符水驱妖孽”整整一回的驱妖避邪,都是完全与内容脱节的。

  3.许多描写脱离了人物性格。高鹗连缀、增补,甚至织补的工作,在曹雪芹三十余回“漶漫不可收拾”的遗稿中,很像是大规模的填空,只顾了填空,就很难顾及宝黛爱情、人物性格的发展,那种触及灵魂,曹雪芹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就出不来。常常是受自己思想观点的影响,把人物性格写得与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性格相去甚远。

  比如宝玉二次入塾,回来以后去看黛玉,发着对八股的满腹牢骚。宝玉向来尊重黛玉,有一个原因就是黛玉从不说那些劝他钻营仕途经济的“混账话”,这次见他发八股的牢骚,黛玉却说:“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候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很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这哪里还是黛玉?倒甚似宝钗的声口,连宝玉都受不了了,“觉得不堪入耳,因想:黛玉从来不是这样人,怎么也这样势欲熏心起来?”这样的补写,就完全背离了黛玉的性格。

  宝玉有着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是一个和封建主流社会不相容的人,高鹗却不顾人物性格,硬是让宝玉去给巧姐讲什么“女孝经”、“烈女传”,讲得眉飞色舞,让人感觉很离谱。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重起炉灶写后四十回续书的人很多,但大多无功而返。许多人按照“脂批”推测人物的结局,但不管怎样写,都没有黛玉焚稿,宝玉出家这一结局来得更感人,更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高鹗的续书是有缺点的,如果有人再重做一回,不要重起炉灶,就在曹公这三十余回遗稿的基础上,参考高鹗连缀的得失,在后四十回中深化并完成宝黛的爱情悲剧,也许会有一部更好的续书问世。

分享到:
责任编辑:皓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