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三国的一位武将 两次易主 最终下落不明

2022-09-16 来源:腾讯历史

在汉末三国时期,多次易主的武将,往往不会有太好的下场。比如大家熟悉的吕布,原本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公元189年,吕布背叛丁原,投靠了董卓。但是,公元192年,吕布又联手王允除掉了董卓。正是因为反复无常的问题,导致吕布在中原之地颠沛流离,最终在公元199年被曹操消灭。

 

而在吕布之后,同样多次易主的孟达,也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公元228年,孟达被司马懿斩杀。与此相对应的是,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唐咨,也曾在曹魏和东吴之间两次易主。只是在名气上,唐咨远远比不上吕布和孟达。

唐咨(生卒年不详),原本在魏国为官。公元225年,利城郡人蔡方叛乱,太守徐箕被杀,而唐咨则被推举为首领。得知这一消息后,魏文帝曹丕自然十分愤怒,于是,他派遣屯骑校尉任福等领军讨伐。面对朝廷大军,唐咨虽然进行了抵抗,却还是吃到了败仗。在魏国无法立足之后,唐咨通过海路逃到了东吴,被孙权任命为将军。自公元222年之后,孙权已经和曹丕彻底决裂,所以,他自然不会把唐咨交给曹魏。

 

公元239年,唐咨曾和吕岱一起平定吴国内部的叛乱,还参加了抵挡曹魏大军的战役。因为多次立下战功,唐咨被册封为左将军,而且获得了假节的待遇。假节,假(通“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作为一位降将,唐咨能够获得这一待遇,无疑是比较难得。

到了公元257年,原本执掌曹魏东线地区兵马的诸葛诞,选择起兵造反,以此讨伐篡夺朝廷大权的司马昭。对此,司马昭非常重视,亲自率军讨伐诸葛诞。考虑到司马昭的实力更加强大,诸葛诞派儿子诸葛靓及牙门诸将为人质向东吴求救,东吴于是派文钦、唐咨、全怿、全端和王祚等领三万兵支援诸葛诞。因为唐咨原本就在曹魏为官,比较熟悉对方的情况,所以,东吴让唐咨也参加这场战役,自然是合理的选择。

 

但是,尽管获得了东吴大军的援助,诸葛诞还是败给了司马昭。此战,诸葛诞部将蒋班、焦彝和全怿等人都向司马昭投降。公元258年,诸葛诞和唐咨等欲突围失败,最后诸葛诞等人被司马昭杀害,而唐咨被捕投降,被封为安远将军。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昭之所以放唐咨一马,应该是唐咨麾下还有大量的东吴士兵,也即司马昭希望能笼络这些将士。在归降司马昭之后,唐咨也确实善待了这些留在曹魏的东吴士兵。所以,唐咨留在东吴的家人,也没有遭到诛杀。公元262年,司马昭打算进攻蜀汉,同时命令唐咨制作浮海大船,以此准备攻打东吴。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出的大军,成功消灭了东吴。但是,因为司马昭的身体状况,这促使他没有立即执行进攻东吴的机会。所以,唐咨之后的事迹,也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从而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当然,考虑到唐咨在公元225年就开始担任将领,等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后,唐咨的年龄应该不低于60岁,也即他很可能是病逝的结局。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