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中国古代王朝五次伟大的迁都

2022-08-28 来源:腾讯历史

放眼当今世界列国,为了符合某一时期的特定需求,或者为了国家大局为重,迁都算是比较寻常的事情,美国曾从费城迁都华盛顿;加拿大曾定都从蒙特利尔、多伦多、魁北克城,反复在英语和法语区横跳,最后才迁都英语和法语区交界的运河港口渥太华;很多国家为了照顾内陆发展,也为了首都安全而迁都,巴铁从卡拉奇迁至内陆伊斯兰堡;缅甸从仰光迁去内比都;巴西从里约迁都巴西利亚。哈萨克斯坦为了国内政局从富庶的阿拉木图迁都荒芜的努尔苏丹。

而中国古代的各大王朝,也不乏迁都的举措,特别是在王朝的末尾,为了避险经常迁都,比如金国从北京迁往开封,元顺帝从大都迁往上都,西晋从洛阳迁往长安;还有就是王朝的开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而迁都。比如满清从赫图阿拉-辽阳-沈阳-北京,东魏从洛阳迁都邺城,东汉末年从洛阳迁往长安再迁往许都。除了王朝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诸侯国也有迁都的举措,特别是战国七雄,就没有没有迁都的国家,最著名的自然是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秦国从栎阳迁都咸阳。

而历史上的有些迁都是因为时局所迫,不得已而趋利避害。而有些迁都,则深谋远虑,立足于未来发展,对整个华夏的历史走向都有着很深远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华夏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几次迁都。

殷商迁都

1、盘庚迁殷都

商朝长期迁都,在定都殷之前,迁都已达六七次,当时中国社会处于部落制度转向封建奴隶制度的重要节点之上,经常性迁都并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也不利于商朝统治者对各大部落的统治。不过商王朝迁都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商王朝最初定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因为黄河经常泛滥,所以水患问题,比较严重,导致了黄河周边的城邑很容易受灾。

商王朝因为经常性迁都,所以导致了王权弱化,对东夷和西戎部落的掌控力减弱,所以到了商汤九世孙盘庚即位之后,深感经常迁都的弊端,所以决定择选一个好地方,定都于此。然后就迁都于殷,殷位于河南安阳附近,位于华北平原较高处,远离黄泛区,自此之后,商朝就定都于此。

盘庚迁都

商迁都于殷之后,商朝自此稳定,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都渐渐稳定下来,困扰殷商两三百年的九世之乱基本得到了解决。对于华夏的影响很巨大,国都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夏朝经常迁都,商朝前期也经常迁都,自盘庚之后,历史各大王朝,除了有重大政治事件之外,一般不迁都。另外,商朝迁都于殷之后,国家稳定,进入了繁荣的发展阶段,孕育了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青铜器文明,对商朝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政局稳定之后,殷商迅速恢复了实力,同时团结了国内百姓,重新对天下诸侯和北方游牧民族实现了实力上的压制。没有了外患,自然就会有内部的迅速发展,迁都殷商之后,商朝的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都有了相当成就,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是我国位列古代世界文明古国的伟大标志。

平王迁都

2、周平王迁都洛阳

周王朝发展到公元前771年,历经两三百年,国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比较疲敝的阶段,因为周王朝都城在关中,远离中原不说,还饱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周幽王时期,因为周王室内部矛盾,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攻破了镐京,周幽王被杀,周王朝因此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周平王即位之时,关中地区已经成为了犬戎随意出入的一马平川,之所以会是如此,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周王朝将关中作为龙兴之地,周边没有安置强大的诸侯群作为护卫,而周平王登位之后,周王室衰微,已经身不由己,一方面需要诸侯的拱卫,另一方面已经被诸侯所辖制。而洛阳地处中原,四面环山,洛河穿城而过,更重要的是周边有郑国、晋国两个超级大国存在,安全性自然是不用多说。

平王东迁之后,周王朝虽然日渐衰微,沦为诸侯国之鱼肉,虽然周王室已经不具备对抗少数民族的实力,但是天下诸侯却开始了崛起,不过华夏却渐渐恢复了生机,被北方赤狄压着打的局面得到了缓和,华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春秋时代来临,整个华夏即将迎来觉醒,中国历史终于结束了周天子的权威统治时代,进入了诸侯纷争,思想觉醒,整个华夏也在低谷中反弹。

同时,周王朝搬离关中,不仅给了东方几大诸侯国崛起的契机,同时更是给了西边秦人机会,没有了周王室掣肘之后,秦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了春秋时代的天下三大强国之一,算是为之后的一统天下造就了一个最初的开始。

北魏迁都

3、孝文帝迁都洛阳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孝文帝迁都洛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夏数百年的历史走向。北魏王朝本是鲜卑拓跋氏部落,在五胡乱华时代的末尾,从后燕脱离出来,最终打垮了后燕,历时数十年统一了北方,并且多次重创了柔然,实现了在草原上的霸权。北魏最初的都城是草原附近的盛乐,在成为强国之后便迁都到了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

众所周知,大同位于今天的山西北部,古称云州,地处草原和农耕文明的交界处,甚至位于雁门关之外,对于统治整个北方的北魏王朝来说,位置属实有些偏僻,无论是粮食还是中原的物资转运都不方便,北魏在此立足近百年,发展已经到了极限,所以孝文帝主政之后,坚持迁都洛阳。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经济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洛阳在短短一二十年内成为华夏第一大都市,更是文化之都。

北魏迁都

北魏迁都洛阳,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次汉化改革,迁都洛阳之后,北魏进行了彻底汉化,加强了民族融合,缓和了当时严峻的阶级矛盾,北魏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质的飞跃。要知道北魏衍生出了东魏和西魏,然后又过渡给了北齐和北周,北周直接衍生出了隋朝。也就是说,隋朝统一天下,和北魏迁都南下汉化改革有着很大的相互关联的关系。

当然,激进的汉化改革,因为不够彻底,所以导致了北魏贵族贪腐严重,也是直接导致北魏灭亡的重要原因,不过从深远意义上讲,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朝在军事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全面胜过南朝的开始,奠定了北朝最终统一天下的一个重要基础。

隋炀帝迁都

4、隋炀帝迁都洛阳

隋朝承继自北周政权,所以隋文帝时期定都在关中大兴城,也就是长安。然而当时国家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经济重心已经东移,江南也有了初步开发,大兴地处西北,且历经西魏、北周和隋文帝时代,已经有些暮气沉沉,所以隋炀帝即位之后,便营建东都洛阳。之后更是迁都洛阳,改大兴城为西京。

洛阳的好处很多,首先接近粮仓,洛阳周边有着多个粮仓,如兴洛仓,回洛仓,黎阳仓等。而且洛阳位于天下之中,颇有王者气象,又离隋炀帝营建的运河很近,更利于对天下的统治,特别是对江南地区的统治。

隋炀帝迁都洛阳

隋炀帝营建东都之后,洛阳渐渐成为了隋唐两代的重要行政中心,以分担长安的政治职能,安史之乱前,唐朝的行政中心基本以洛阳为主。迁都洛阳代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全国化,长安交通不便,已经不能完全独立承担起一个强大帝国首都的作用,以洛阳为行政中心,更有利于应对北方的游牧民族。更有利于掌控江南和开发江南,自此之后江南迅速发展崛起,并在宋代成功超越了北方。

其实隋炀帝迁都洛阳,算是我国政治中心全面东移的开始,隋唐两代以长安和洛阳为都,算是一个尝试,自宋代之后,政治中心再也没有出现在关中。

明朝北京城

5、朱棣迁都北京

朱棣迁都北京,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具深远的一次迁都,甚至影响到了现在。明朝最初定都于南京,但是当时大明朝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的北元,但是南京地处南方,虽然周围物产丰富,又在产粮区。但是出兵北伐距离遥远,北方边境也难以安宁。所以在朱元璋时期,就有了迁都中原的想法。

朱棣靖难成功之后,便开始着手迁都相关事宜,但是在择都这件事上,朱棣没有按照朱元璋的意思迁都中原,而是选择迁都大本营北京,首先这里是元朝旧都,而且距离边境很近,足以整合兵力对外御敌。

永乐迁都

自此之后,我国政治中心基本都保留在了北京。朱棣放弃了繁华富庶,文化昌盛、工商农业发达、环境宜居的南京。而力排众议迁都北京,本就是一次极富政治眼光的策略。天子守国门,也是极具胆略的一个国策。迁都北京,极大地加强了北方的军事力量,强有力地维护了北方边境的稳定,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融合。明朝自此之后,掌握了整个北境,在东北甚至控制了乌苏里江以东,一直到日本海。

同时当时经济中心南移的情况下,定都北京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算是平衡了我国南北方的经济水平。另外,北京不在产粮区,需要从江南转运,京杭运河成为了国家支柱,河运税收是一大笔收入,同时养活了沿岸纤夫多达数十万。迁都北京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也算是一次伟大的创举。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