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三国演义》里哪个人物和真实历史反差最大

2022-08-12 来源:腾讯文化

笔者觉得在《三国演义》里,人物与真实历史反差最大的,应该是周瑜。

第一,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一本带有明显偏见的历史小说,其政治偏向于刘备的蜀汉集团,特别是刻意夸大诸葛亮的能力,把他写成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物。看过小说的人都有个印象,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是诸葛亮,他又是舌战群儒,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东风,没有他,孙刘联军根本就打不赢曹操。

但历史的真实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功劳甚微,而周瑜则居功至伟。

首先,周瑜是坚定的主战派。孙权之所以最后决定武力对抗曹操,与周瑜的坚持是分不开的。周瑜向孙权分了曹操的四大弱点:西北尚未平定,有后顾之忧;舍鞍弃马而用水师,舍长取短;天寒草料不足,曹操的骑兵亦遇到麻烦;曹操远道而来,水土不合。同时,他还收罗情报,侦知曹军底细,做到知己知彼。

在赤壁之战中,采取火攻策略,以黄盖诈降、趁东风乍起发动袭击等,都是周瑜的筹划,与诸葛亮没有半点关系。

第二,周瑜是豁达大度之人,而非《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小肚鸡肠

〈三国演义〉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周瑜是心胸非常狭隘之人。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周公瑾形象是恰恰相反,他是个心胸极为豁达之人。刘备曾经说周瑜“器量宽广”,曾经为曹操游说周瑜的蒋干称赞他“有气量,有高远的理想,不是用言辞就能挑拨离间的。”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周瑜的胸襟,就是他与老将程普的关系。在东吴军界,周瑜属于少壮派,而程普本是孙坚的部下,属于老人帮。在赤壁之战时,孙权为了平衡少壮派与老人帮,分别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从官职上看平起平坐,但是最终决策权在周瑜。对此,程普非常不满,经常找茬,一有机会就要羞辱周瑜一番,两人关系势同水火。周瑜知道程普能打仗,人品也不差,也不跟他计较,挨骂就挨骂了,没当回事。

后来,周瑜以赤壁之战、江陵之战等伟大胜利证明自己的能力,程普最后也不得不服气。程普是一个有错能改的人,他主动与周瑜交好。后来,他遇人时总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意思就是说,跟周瑜这个小老弟交往,就像喝醇香美酒,不知不觉便醉了。

由是可见,周瑜之胸襟,实非常人所能及也。

第三,“既生瑜,何生亮”是对周瑜最大的抹黑

周瑜确实是被〈三国演义〉黑得最厉害的一个人物,以致于“既生瑜,何生亮”的说法流行了几百年。这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最荒诞的一句话。

首先,周瑜的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

周瑜不仅在孙策江东的一系列战争中取得赫赫战功,孙策死后,他又辅佐孙权,为孙吴政权的平稳过渡起到重要作用。当然,周瑜最伟大的贡献,是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遏制曹操统一全国的美梦,改写了历史。在夺取江陵后,周瑜又制定一个伟大的战略:西取巴蜀,夺取关西,进而与曹操逐鹿中原。可惜的是,周瑜英年早逝,终究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诸葛亮固有治国之才,但论军事水平,远逊于周瑜。诸葛亮五次北伐无功,不要说跟赤壁之战比,就连江陵之战也比不上。

其次,在周瑜生前,诸葛亮无论功业、声名都远不及周瑜

在周瑜前,诸葛亮其实并没有做过多少大事,只有两件事值得提:一个是隆中对,给刘备提出一条方向;另一个是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实际上,除了刘备之外,当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有多大的名气。大家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周瑜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吗?

其三,诸葛亮根本入不了周瑜的法眼

我们翻阅史料,会发现周瑜根本就没提到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后,周瑜深以为刘备是心腹之患,他多次劝孙权应及早解决刘备。在周瑜眼里,刘备是一代枭雄,而关羽、张飞是熊虎之将。他劝孙权把刘备扣押,把关羽、张飞两员虎将分开。他还指出,如果说刘、关、张三人聚在一起,就如蛟龙的云雨,终究不是池中之物。

大家看到没有,周瑜只提到刘备、关羽、张飞,至于诸葛亮,他提都没提。可以说,这时的诸葛亮根本入不了周瑜的法眼。也难怪,诸葛亮就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而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则成名甚早,刘备被曹操认为“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耳”,关羽、张飞被认为“万人敌”,至于诸葛亮,周瑜恐怕都对他没印象,更何谈“既生瑜,何生亮”呢?

综上所述,在〈三国演义〉里,被黑得最厉害的人,就是周瑜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