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刘禅已登基称帝 诸葛亮为何不还政于他

2022-06-06 来源:腾讯历史

诸葛亮是为了防备刘禅!

其实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了几句话,大概的意思,刘禅要是当皇帝不能胜任,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刘备的心思,也许是有二种想法,第一种想法,就是刘备说这话的意思是真心话,要是诸葛亮觉得刘禅不行,可以取而代之。

 

刘备的第二种想法,可能是在试探诸葛亮,刘备其实心里明镜是的,刘禅根本没能力驾驭诸葛亮,刘备就在死之前,故意试探诸葛亮的心思,假意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看看诸葛亮到底对蜀国的皇位,有没有想法。

这件事后来的结果,诸葛亮跪地发誓,要辅助刘禅,兴复汉室,诸葛亮发完誓后,也是满头大汗,他在紧张啥呢?也许诸葛亮猜中了,刘备的第二种心思,刘备只是在试探他,如果诸葛亮敢答应取代刘禅,也许刘备会趁没死之前,杀了诸葛亮。

 

诸葛亮发完誓言后,刘备安心的走了,把蜀国交给了诸葛亮,刘备知道诸葛亮是信守诺言的人。

但刘禅登基后的表现,也能看出来端倪。

这刘禅根本无心朝政,只是整天的吃喝玩乐,不学无术,但刘禅这是装出来的,他也许是为自保,他心里始终认为诸葛亮是个威胁,他又无能为力,毕竟诸葛亮是蜀国的实际掌权人,很多人觉得刘禅不会怀疑诸葛亮,刘禅要是不怀疑诸葛亮,就不会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

 

下了一道加急的圣旨,说想念诸葛亮,让诸葛亮赶紧回蜀国,诸葛亮也觉得刘禅这一翻操作,让人难以理解,赶紧又率领蜀国大军,撤回了蜀国,见到刘禅后,才知道刘禅是受身边人挑唆,说诸葛亮要谋逆,拥兵自重。

从这就能看出来,这刘禅和诸葛亮之间有间隙,诸葛亮也懂刘禅的心思,诸葛亮大怒,但诸葛亮又不能把刘禅杀了,只好杀鸡给猴看,杀了那个挑唆的人,当时刘禅想保下挑唆的这个人,这个小角色,其实被刘禅视为心腹,但刘禅的求情也没用,诸葛亮直接处死了这个挑唆之人。

 

刘禅的心情,应该能猜得到,到底他和诸葛亮谁是皇帝,刘禅说话不管用,刘禅该不该恨诸葛亮,又该不该怕诸葛亮,刘禅能不能想到,他也许那一天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做为蜀国的皇帝,刘禅面对这种情况,指挥不了诸葛亮的情况下,刘禅就不会有杀了诸葛亮的心思吗?

刘禅并不愚笨,他的求生欲望也是强烈的,所以他早对诸葛亮起了杀心,但是也矛盾,毕竟蜀国全靠诸葛亮支撑,杀了诸葛亮的时机不成熟,刘禅也是无奈,论谋略,他真不及诸葛亮的万分之一,可以说诸葛亮动动小手指,就可以杀了刘禅。

 

刘禅也不想成为诸葛亮的绊脚石,只能装着愚笨,天天吃喝玩乐,装出昏庸无道的样子,为了保住小命,他认为只要对诸葛亮构不成威胁,诸葛亮暂时也不会动他。

刘禅的这想法,就是严重的怀疑诸葛亮的忠诚,他处处戒备诸葛亮,甚至对诸葛亮起了杀心,诸葛亮那么聪明,他早就应该看透了刘禅的心思,但诸葛亮信守诺言,既然发了誓言,就要兑现承诺,辅助刘禅,兴复汉室。

可以说诸葛亮是一诺千金,一心想辅助刘禅,可刘禅还怀疑他,也许还千方百计的要杀他。

 

诸葛亮可不想白白送死,又怕上朝的时候,刘禅忽然对他杀手,所以在上朝的时候,带着一百甲士,以防备不测,诸葛亮聪明,他也看出来刘禅的能力,觉得有这一百甲士,足以应对刘禅的威胁。

刘禅确实没有刘备聪明,刘备能看出来诸葛亮,是信守诺言的人,而刘禅目光短浅,总觉得诸葛亮是权利太大,是严重的威胁,诸葛亮也觉得和刘禅之间的猜忌,根本解释不了。

 

如果诸葛亮把权利交还刘禅,后果是诸葛亮被杀,蜀国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会灭亡,诸葛亮自己也成了失信的人,因为他没能帮助刘禅治理好蜀国,所以诸葛亮为了信守诺言,不能把权利交给刘禅,这刘禅确实是没大才能,更治理不好蜀国。

诸葛亮也觉得和刘禅之间,无论怎么做,刘禅也是会猜忌怀疑,所以就没有解释的必要了。

诸葛亮为了震慑刘禅,直接采取极端的方式,带着甲士上朝,如果刘禅真有异动,诸葛亮也能控制住刘禅,这才是诸葛亮上朝带一百甲士的原因。

 

按照诸葛亮的行动来看,诸葛亮是个信守诺言的人,他并没有取代刘禅的心思,他只想一统三国,完成刘备的遗愿,可惜这刘禅不懂,刘禅就认为诸葛亮是威胁,刘禅想杀诸葛亮,却没有那能力。

蜀国最后到底是败落在刘禅手中了,刘禅根本就不适合治理蜀国,也是真难为诸葛亮了,辅助着刘禅这样无能的人,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刘禅在城中粮食充足,守城士兵也充足的情况下,竟然向人数不多,又一路疲惫的魏军投降,可见刘禅有多无能。

 

如果是正常思维的人,完全可以以逸待劳,杀出城去,剿灭了魏军,就算没勇气剿灭魏军,也可以坚守城中,等待姜维的大军回援,可这奇葩的刘禅,就率领着人马投降了。

诸葛亮如果把权利交还刘禅,可以想得到蜀国早就灭亡了。

诸葛亮为啥死那么早,也是跟心情压力有关系,面对刘禅的猜忌,还要率领大军,北伐中原,一统三国,诸葛亮为了承诺,就在郁郁寡欢中病逝了,后人推崇诸葛亮,也是推崇诸葛亮的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