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孙权用人仅次于曹操 晚年却变了一副样子

2022-03-21 来源:腾讯历史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历史将年仅十八岁的孙权推到了一个群雄逐鹿的风口浪尖,从接手江东基业开始,孙权所表现出的个人素质和政治策略,都使得其他军阀不敢对其轻举妄动。

我国知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曾经说过:孙权能将父兄的基业发扬光大,其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他胸怀大志、不露锋芒,在关键时刻还懂得审时度势、能屈能伸。

然而,仅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孙权之所以能独霸江东,与曹魏、蜀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孙权的身上有一种魅力,一种不同于曹操和刘备的魅力,那就是他很会用人!

遗憾的是,孙权的这些魅力和优点,都表现在他的早年和前期。而到了后期,孙权步入晚年的时候,他却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那么,早期时的孙权到底是怎样用人的呢?

在我看来,孙权的用人之道,可能仅次于曹操!作为东吴领袖,孙权的以情感人和曹操的唯才是举,都有一种求贤若渴的味道。

在用人方面,孙权总是拿出自己的热情和真心,不拘一格。对那些出身卑微的人,他从不看门第,也不论身份,只要你有本事,他都能量才而用。因此,孙权身边的人才总是济济一堂、上下同心同德,且绵延不绝。

比如: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且能力水平都不相上下。

 

事实上,那时的孙权对待自己的臣下们,也都是情同兄弟、亲如骨肉的……

就拿周瑜来说,作为赤壁之战的总指挥,周瑜在这场战争中将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曹操认为周瑜是个难得的人才,就一心琢磨着怎样将他挖过来,为自己所用。

于是,曹操便派了周瑜的老乡蒋干,去往东吴做说客。谁料,刚一见面就被周瑜戳穿了,周瑜借故公务繁忙,将蒋干晾了三天。直到三天后,周瑜才回来接见蒋干,为他大开营门、库房,陪他检阅部队,并大摆宴席。

期间,周瑜曾对蒋干说了这样一句话: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找到这样一位表面上看是君臣,而实际上却是情同兄弟、亲如骨肉的君主,那么就算是苏秦、张仪和郦食其都活了过来当说客,我周瑜也会把他们全部顶回去!

 

作为淮泗将领中的一员,周泰出身寒门、地位低微。建安十八年,孙权任命周泰为平虏将军,坐镇濡须口,并令朱然、徐盛二人做其副手,随时听候周泰的调遣。

孙权深知此二人不服周泰,便亲自前往濡须口视察。期间,孙权大摆宴席款待前线将领,只见他起身拿起酒樽依次斟酒,等到了周泰面前时,孙权便命令周泰将衣服解开,当看到伤痕累累、体无完肤的周泰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孙权指着周泰身上的每处伤疤一一询问,而周泰也一一作答,哪处伤是在哪场战争中留下的。随后,孙权拉着周泰的手哭着说:“幼平(周泰)啊幼平,你为我东吴出生入死,我孙权怎能不待你如亲兄弟、亲骨肉呢?我又怎能不委任你兵马辎重呢?所以,不要因为你出身寒门就自惭形秽,孤现在就告诉你,孤与你同荣辱、共休戚!”。

当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也再也没有人敢不服气了。

 

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就曾被人告过黑状,说诸葛瑾里通外国,和诸葛亮有来往。

当时,这件事情闹得很大,就连还在前线打仗的大都督陆逊都坐不住了。陆逊怕孙权听信谣言,会杀了诸葛瑾,便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中再三保证诸葛瑾此人并无问题,还请孙权出面澄清。

此后,孙权也回了一封信给陆逊,信中说道:“爱卿尽管放心,孤和子瑜(诸葛瑾)来往多年且恩如骨肉,孤完全了解,子瑜此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孤相信他是不会说也不会做那种不讲道义的事的。”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在孙权的以情感人里,有些许作秀的成分……

就好比他对平虏将军周泰,那就是一场表演,是做给手下人看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这其中有确切的内容与真实的情感,而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孙权的这套还是很高明的!

那么,到了后期的时候,孙权又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了呢?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到了后期、晚年时期的孙权,不要说跟他的臣下们不再有什么兄弟之情、骨肉之恩,就连他自己的亲生骨肉,也都没有了情感可言……

孙权共有七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叫做孙登,也是他的第一任太子,次子叫做孙虑。只不过,他们分别在33岁和20岁的时候就都去世了,算是英年早逝吧。

 

而他的三子孙和与四子孙霸,又在后来争太子的过程中,一个被孙权所废、一个被孙权赐死。孙权的理由很简单:孤还活着,你们不能争;孤不给,你们不能抢。

至于第五个儿子孙奋,虽不是孙权所杀,但却是他的亲侄子所为。

作为孙权的接班人,他的第七个儿子孙亮十岁登基,在其十六岁的时候就被权臣废了。此后,更是被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休所杀,随即取而代之。

总之,在孙权后期的时候,就是父亲杀儿子、哥哥杀弟弟、侄子杀叔叔、宗室杀皇族。

如果说,后期的孙权家族是骨肉相残,那他后期的朝廷就是“特务统治”了!

孙权晚年时期曾设了一个官衔,叫作“校事官”,而这个官职的主要任务,就是每日里刺探自己的臣民们都在干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在和哪些人来往,然后全部汇报给自己。

 

说白了,这不是特务又是什么呢?

晚年时的孙权,对这些校事官非常信任,对其他的文武大臣却总是疑神疑鬼,甚至还搞起了逼供信。为此,也判下了不少的冤假错案。

实际上,晚年时期的孙权已然成为了一个神经过敏、疑神疑鬼且喜怒无常的人!

因此,就连陈寿都曾说过:孙权此人有勾践之奇!意思是说,孙权在前期创业的时候,就像勾践一样,懂得忍辱负重,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到了后期,也像勾践一样,怀疑自己人,晚年杀害功臣。

正所谓:多情必多疑!其实,孙权本来就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本来就是一个有杀心的人。只不过,到了晚年就越来越严重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