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张士诚从私盐贩子到一方诸侯 输给朱元璋不丢人

2022-01-28 来源:腾讯历史

在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箴言建议下,朱元璋成功避开了枪打出头鸟的危险,还成功以弱胜强,击败了最强大的诸侯陈友谅,控制了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龙凤政权的皇帝韩林儿已经彻底沦为傀儡,朱元璋只需要再拿下张士诚,占领苏松地区,问鼎天下将成定局。

有意思的是,张士诚和朱元璋建立的政权都叫“吴”,正所谓一片土地不容许两个同名的国家存在,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之后,便立即将矛头对准张士诚。旧历1365年8月,朱元璋派兵进攻张士诚的领地,连续拿下多座重镇,张士诚不得不一退再退。后人以此为根据,认为张士诚是个草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张士诚早年是个私盐贩子,没有什么文化,起兵反元只是为了生计,但他占据江南地区后,不仅免去了苛捐杂税,还大力发展当地的教育和经济,再加上他格外尊重读书人,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在大部分起义军领袖都忙着攻城拔寨、不断征收赋税的时候,张士诚却提前进入了治理国家的阶段,他的很多理念确实很超前。

但绝大多数起义军领袖建功立业后,生活境遇和身份地位得到了巨大提升,他们也从受人压迫的贫苦百姓变成了一呼百应的“大佬”,很难有人会主动放弃灯红酒绿的生活,回归清贫寡淡的生活,张士诚也是如此,他割据的苏州地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位从小受尽苦头的盐贩子,也走上了腐化堕落的道路。

正所谓脑袋跟着屁股走,在什么位置就会想什么事情,但一个人真正处在高位的时候,指望他放弃名位,简直是异想天开。当朱元璋和陈友谅展开鄱阳湖大战的时候,张士诚选择坐山观虎斗,关起门来过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全然不顾唇亡齿寒的道理。

等到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带着20万大军杀到时,张士诚突然醒悟,但一切似乎都有点晚。张士诚的部队大多和他一样,长时间耽于享乐,早就失去了战斗力和士气,面对朱元璋麾下的超级猛将常遇春,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尽管如此,张士诚毕竟在江苏地区经营多年,就算是拼人数,也能坚持很长时间,更何况此时还出现了一桩突发事件,差点让朱元璋后院起火。当时,朱元璋的阵营里,有一个人暗通敌营,甚至还想投靠张士诚,更让朱元璋不敢相信的是,这个人竟然是他亲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自幼跟着他南征北战,打仗十分英勇,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的时候,如果没有朱文正死守洪都城85天,以4万兵马阻挡60万大军,最终问鼎天下的人可能就会变成陈友谅。

这样一位大功臣,还是朱元璋的亲侄子,为什么会产生叛变的想法?原来,朱元璋论功行赏的时候,朱文正故意客套几句,表示自己不在乎封赏,没想到朱元璋真不给他封赏,而是对常遇春等人加官进爵,这让朱文正心生不满,故意纵容部下抢掠百姓妻女财物。

朱文正本就是纨绔公子,行军打仗确实很勇猛,但是生活作风腐化堕落,这在当时不是秘密。很快就有大臣上奏揭发朱文正的种种劣迹,朱元璋大怒,朱文正担惊受怕之余,竟然产生了投敌的想法。随后,朱元璋亲自去见朱文正,哭着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朱文正很快就遭到逮捕,不久后在幽禁他的地方郁郁而终。

这件事发生后,朱元璋把所有怒火都发泄在张士诚身上,1367年,朱元璋发动人海攻势,全军向张士诚驻守的平江城猛扑过去。张士诚也绝非酒囊饭袋,在遭到围攻的情况下,竟然没有让朱元璋占到一丝便宜,双方打起了攻城消耗战。

但张士诚毕竟处于被动,围城时间长了,粮草也会接济不上,他只好选择突围。只不过,连续2次突围都遭遇失利,张士诚有些心灰意冷,但在坚守平江城长达8个月后,他却仍不打算投降,这位后人眼中沉迷于灯红酒绿生活的昏庸领袖,竟然在军事生涯的最后一战中,保住了一名武将应有的气节。

1367年10月,平江城被攻破,张士诚带着最后的2、3万人马,在城中和朱元璋的军队展开巷战。直到这时,朱元璋依然不断派人喊话劝降,但不管他们怎么说,张士诚全当没听见,因为他已经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事实上,促使张士诚下定决心的人是他刚烈的妻子,就在城破前,他很担心自己死后,妻子儿女会像陈友谅的家属一样,受到无情羞辱。张士诚曾经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们怎么办呢?”他原本只是感叹,没想到妻子用坚定的语气回答:“君勿忧,妾必不负君!”

说完之后,这个女人竟然让奶妈抱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逼迫他们和其他女眷一起登上城楼点火自尽,她本人则用一根白绫结束了生命。正所谓英雄配烈女,妻子和孩子全都死去,张士诚就不可能苟活,他在尘世间早已没了眷恋。

不久之后,张士诚兵败被俘,全程一言不发,看到前来劝降的李善长后,他突然怒目圆睁破口大骂。李善长脸上挂不住,差点和张士诚扭打在一起,朱元璋勃然大怒,下令兵士用弓弦将他勒死,这位曾经造福于江苏地方百姓的一代枭雄,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47年的人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