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朱元璋灭元后给蒙古女子下一道命令 此后蒙古再无力反抗

2021-11-28 来源:腾讯历史

在古代数百位皇帝中,朱元璋绝对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尤其是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恐怕历史上也只有李世民、刘秀等寥寥数人可以与他比肩。而且更重要的是,朱元璋不光军事能力强悍,还非常善于治国理政,在元末乱世的基础上开创出了“洪武之治”。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元朝尚未完全灭亡,残余的元朝势力依然十分庞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断送刚刚建立的大明江山。为了进一步稳固统治,朱元璋采取了多种办法削弱元朝的影响力,一方面,朱元璋派出徐达、常遇春等名将继续向北追击元朝残余势力,将元朝彻底驱逐到漠北;另一方面,朱元璋对残留在中原地区的元朝遗民采取了怀柔的手段,对于那些愿意归顺明朝的蒙古百姓,朱元璋始终保持着欢迎的态度。

朱元璋北伐元廷时,命大文豪宋濂起草一封《奉天北伐讨元檄文》昭告天下,其中对于愿意归顺明朝的蒙古百姓,朱元璋的态度是非常诚恳的,他在檄文中这样写道:“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朱元璋能够成功北伐,除了徐达、常遇春等将领英勇善战之外,这封檄文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极大地削弱了蒙古普通百姓的反抗决心。

从朱元璋的北伐檄文中可以看出,他的格局是非常大的,在对待各族百姓方面一视同仁,非常符合孔夫子所言的那种“有教无类”的风范。而在古代的那些开国皇帝中,有如此气魄的属实不多。朱元璋能够从一个小小的放牛娃,成长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与他这种大气磅礴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古代,改朝换代是一件大事,如何消除前朝遗民的抵触心理,对于新王朝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朱元璋除了在北伐檄文中规定对待各族要一视同仁之外,也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方法来消除元朝的影响力,比如朱元璋在灭掉元朝后,给蒙古女子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女子到婚配年龄时,只能选择汉人夫婿。

对于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蒙古人来说,朱元璋此举可谓是釜底抽薪之计。而且朱元璋这个做法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利用汉文化的包容性,来缓和两族之间的矛盾,此后令北元蒙古再也无力反抗。后来清朝的康熙、乾隆等皇帝,也一直采用这种办法,不过清朝主要以贵族联姻的形式来缓和双方之间的关系。对比起来就是,明朝走的是底层百姓路线,而清朝走的是上层贵族路线,两者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在明朝的皇室成员中,也有娶蒙古女子的例子。比如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他是明初的九大边塞王之一,位高权重,他的正妻就是一位蒙古女子,名叫王观音奴。而且这个秦王妃的哥哥王保保还是明朝北伐的头号敌人,他是元末名将,曾在公元1372年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元朝败退漠北之后,对于原先在中原地区担任官职的蒙古人,朱元璋也一直采取的是怀柔的手段。对于那些政绩卓著又非常有才干,而且愿意归附明朝的元朝官员,朱元璋一直采取的是留用甚至是重用的策略。比如洪武三年,蒙古人道同被举荐为太常寺赞礼郎,后出任番禺县令。道同担任县令后公正廉明,因此得罪永嘉侯朱亮祖,遭朱亮祖诬陷,于洪武十三年被朱元璋冤杀。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得知自己冤杀了道同后,派人将永嘉侯朱亮祖和他的儿子朱暹抓回京城,然后命人将其父子活活抽死,有下旨为道同平冤昭雪,抚慰其后人。对于冤杀道同一事,朱元璋始终耿耿于怀,对随从叹曰:“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懊恼自己因为一时不察受到蒙蔽,从而失去了这么一位好臣子。

史书上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十分的两极化,因为他曾经大肆屠戮明朝的开国功臣,因此被后世的文人视为暴君。可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朱元璋实际上是一位仁君,他在登基之后对待各族百姓上,始终采取的是一视同仁的态度。尤其是对待遗留在中原地区的数十万元朝遗民,朱元璋并未被仇恨冲昏头脑,也没有采取任何报复的举动,反而是采取了包容的态度,缓和了两族间的仇恨,实在是令人钦佩万分,称得上是一位千古名君。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