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清朝官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是什么意思

2021-11-03 来源:腾讯网历史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等级制度一向都很森严。历朝历代以来,每一种官级的官吏都有它特制的衣服,包括皇亲国戚,什么样的人穿什么衣服,都有着明文规定,所以在古代,看见对方穿什么衣服,就能看出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而这一现象,在军队制度中也是适用的。在很多清宫剧中,我们总是可以看见士兵的衣服上绣着不同的字,有些是“兵”字,有些是“勇”字,那么都是士兵,为何字却不一样呢?

实际上,这里面的学问很大。在清朝前中期,满人对于汉人的统治是比较严格的,而自满人入关以来,就将汉人和满人分得比较清楚,士兵同样有满兵和汉兵之分。这其中还关系着满人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民兵合一制度,打仗的时候都是兵,不打仗的时候都是民,这样既保证了生产力,又保证了军队的数量。清朝入关之后,八旗的地位是非常的高,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并且不用缴纳赋税。

但是在清朝入关之后,八旗兵的数量完全不够守卫疆土,于是只能从汉人里面招募武装力量,这就是所谓的绿营兵。不过,八旗兵的地位是较高的,像守卫皇宫、军事要塞,大都是由八旗兵所辖制的。

而到了雍正乾隆之后,遇到战争的时候,如果八旗军跟绿营兵不够用了,那就进行临时征兵,等到战事一完结,再将其就地解散,士兵中即便有立下大功的也不会加以重用,而他们穿的兵服上的字,便是“勇”,与八旗绿营军的“兵”字区分开来。

总的来说,兵服上有“兵”字的是归属朝廷管辖的正式编制,而“勇”字的士兵则是地方上的武装,归当地最高军事长官管辖。但是这样一来,两者的地位和待遇自然是天壤之别。

勇营与兵营相比,有两大显著区别:一是拿朝廷饷银的私募武装,但是待遇比“兵”要差很多;此外便是勇营的士兵和军官,不直接听令于皇帝跟朝廷,只效忠于将领,即所谓的“兵为将有”。

而在待遇方面,兵跟勇是天壤之别,即使是绿营兵,虽然是汉人,但是也是常被武装,所以待遇肯定好多了,勇说白了,只是打仗需要,没有任何的福利等等。

说白了,一个是职业工,享受国家俸禄和各种国家福利;一个只是临时工,不仅没有这些东西,还面临着随时解散的危险。

但是最让人觉得可笑的便是,“勇”字兵虽然待遇差,地位低,但是每逢战事都是冲在最前面,战斗力往往是最强的,而那些所谓的正规“兵”吃着朝廷的粮饷,慵懒无为,战斗力薄如纸片。

后来到了太平天国的时候,八旗子弟更加不能用了,因为荒废的太厉害了,所以皇帝不得不重用汉臣,比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等,曾国藩也开始练湘军,也就是勇的一种,这个时候勇才成为了国家的常备力量。

只可惜的是,再强的“勇”字兵也挽救不了处在风云飘摇而不思进取的“大”清朝。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