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宋代不和亲 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和亲诗呢

2021-10-30 来源:腾讯网历史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上,君主们为了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状态,避免战争爆发,最经常采用的是和亲方式,无论是将本朝公主嫁给外族,还是将外族公主娶进本朝,和亲都是比较常用的方式,试图以一人换取一国安宁。

从汉朝到唐朝,这些强大的王朝都采取了联姻方式,但宋朝却是一个例外,尽管宋朝在历史上的印象是羸弱而屈辱的,但在与宋朝相关的文献中却很少能找到与和亲相关的记载。

受宋代不和亲的影响,很多诗人写下了与和亲相关的诗,这些和亲诗主要批评了汉唐等王朝的和亲方式,同时还赞扬了勇敢和亲的女性,例如王昭君、崇徽公主等人。

宋朝的和亲诗对王昭君这一类和亲的女子颇为欣赏,认为她们承担起了与男子沙场点兵一样的责任,甚至比这些战场上的将兵更值得敬佩,宋代和亲诗与唐代和亲诗完全不同,因为后者还有赞美和亲的成分,赞美和亲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前者对和亲则主要持批评态度。

一、宋代不和亲的原因

相比于以强盛著称的汉唐,宋朝采取拒绝和亲的政策,反对将本朝女子送往外族和亲,但羸弱的宋朝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避免和亲呢?毕竟强大的汉唐也曾迫于无奈而采用和亲的办法。首先,宋朝不和亲是沿用祖制的结果。

宋朝所沿用的祖制是自赵匡胤开朝以来的制度,而非汉唐的制度,在赵匡胤和赵光义统治时期,北宋没有实行和亲政策,面对强大的辽朝,宋太祖和宋太宗都积极备战,与之对抗,而非和亲。再加上宋朝皇帝一贯重视仁孝,并不愿意忤逆祖制,仁孝的同时,也循规蹈矩,重视谏官的意见。

其次,宋朝不和亲也是受宋朝文人风气影响的结果。宋朝的诗词比较发达,再加上统治者以仁孝治国,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因此诗词创作比较大胆,敢于直接影射朝政。

根据知识分子的习惯,这些人虽然不擅长战场作战,但是以笔为刀的魄力保留了下来,宋朝诗人对本朝屡屡受到辽金压制早已愤怒不已,因此经常对时事针砭时弊,反对辱没赵宋男子的和亲政策,受儒家思想和封建等级、尊卑制度影响,这些诗人认为男子才更应当保家卫国。

然后,宋朝存在强烈的蛮夷正统思想,认为赵宋王朝才是正统王朝,是代表文明的礼仪之邦,而契丹族、女真族等都是落后的夷人。宋朝士子认为作为礼仪之邦的赵宋王朝如果与这些蛮夷之邦和亲,就会有损威名。

同时,宋朝不仅想摆脱“五代”之后第六代王朝的命运,还想要成为与汉唐鼎盛王朝比肩的繁荣王朝,所以如果宋朝做到了汉唐王朝没有做到的事情,即不和亲,那么宋朝有朝一日不仅会成为汉唐这样的强大王朝,更能超越它们。

最后,还有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就是宋朝与辽朝、金朝的交往是否需要和亲?一方面,对于宋朝来说,宋朝为了巩固与辽金的和平状态,常常采用进贡的方式,定期缴纳大量的费用,而且这些金币、布帛很得辽金的喜爱,所以不需要采用和亲的方式。

另一方面,对于辽金来说,他们根本就不需要通过和亲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本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代替和亲完成获得金币、布帛的目的,以及土地、人口;同时辽金根本不屑于与弱势的宋朝联姻。

二、宋代咏昭君诗的主旨

1.赞扬本朝政策,反对和亲

由于宋朝不实行和亲政策,也拒绝和亲,所以本朝士子的诗词中最常出现的是批评和亲行为。沈继祖在《昭君村》一诗中吟诵道:“汉已无策唐效之,公主沦弃豺狼域……不以女色媚穹庐,圣宋之德千古无。”

沈继祖在诗中批评汉朝采用和亲政策,唐朝无计可施之时也采用汉朝沿袭下来的和亲政策,而宋朝却没有如此行事,作者满是自豪心情,但同时也感慨,君主们为何操练军马以抵御狂妄的胡人。

沈继祖还在诗中说:“谁为君王设此谋,纵杀画工果何益。”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和亲的愤懑,认为君主和臣子应当以强兵保家卫国,而不应牺牲女子,导致和亲女子最终“冢上千年不改青,怨入边风与羌笛。”北宋王安石也为王昭君做了两首诗,称为《明妃曲》,这组诗被称为众多咏王昭君的诗中最好的一组。

在《明妃曲·其一》中,王安石描写了王昭君的美貌,“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王安石用汉元帝面对王昭君的美貌而不能自持并杀死毛延寿的场景,道出了王昭君的美貌,之后又表达了王昭君思念故国的心情,“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在王安石的诗中,鸿雁每年尚能南飞,而昭君却只能一生被困在胡人之中。王安石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没有直接批评历代君主的和亲政策,但却直言和亲政策对和亲女子及其家庭造成的损害。

2.赞扬昭君为国牺牲的行为

宋代欧阳修也为王昭君作过诗,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赞扬了昭君为国牺牲的行为,同时借汉言宋,认为宋朝不应该如此懦弱,步步后退。

欧阳修在诗中直言和亲女子王昭君的悲惨生活,“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之后,欧阳修借古讽今,讽刺汉元帝不识眼前美丑,又怎能制服万里之外的夷狄呢?

正所谓:“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进而指责汉朝的和亲政策实在拙劣,“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姚宽的《昭君曲》赞扬了王昭君的深明大义,即便君王对王昭君十分凉薄,王昭君也决定独自前往西域,“一朝按图聘绝域,慷慨尊前为君去。”

宋代的宋无在《昭君曲》盛赞王昭君的家国情怀,“……妾行虽危汉室安。汉室已安妾终老……”,描写了一个将家国置于个人荣辱之前的昭君形象。宋代的郭祥正在《王昭君上马图》中写道:“能为君王罢征戍,甘心玉骨葬边尘。”描写王昭君为了结束征伐战争而慷慨前去和亲。

3.借诗抒情,表达对和亲的无奈之感

宋代学子写了大量有关昭君的咏诗,一方面是真的被昭君牺牲自我的精神感动,另一方面则是借古讽今、借史抒情,尤其是当时的宋朝与辽金的作战几乎没有胜利,只能依靠进献金币、布帛换取和平,这与用女子换取和平没有太大差异,所以很多宋朝士子都满腔愤慨、满心遗憾,借用昭君表达自己的不满。

释智圆在其《昭君词》中直言:“静得胡尘跗妾身,汉家文武合羞死。”诗人批评汉朝文臣和武臣竟然让女子和亲。盛世忠在《王昭君》一诗中也讽刺了汉朝君臣,“蛾眉却解安邦国,羞杀麒麟阁上人。”

麒麟阁是供奉汉朝功臣的地方,这些功臣都获得了卓越的功勋或最高荣誉,但作者认为汉朝君臣让一介弱女子和亲,这些人实在不配被供奉在麒麟阁中。宋朝的多数和亲诗都赞美了王昭君,将汉元帝描写成冷漠无情的君主,甚至还有人为毛延寿写诗,为的就是批评汉元帝。

这类借史抒情的诗比较多,表面描写的都是对昭君和亲的无奈,实际却讽刺君主的和亲政策,进而指斥宋朝的投降政策,在这些宋朝士子的眼中,宋军在战场上常常战败,远不如一个女子要有勇气,尤其是宋代诗中的“妾行虽危汉室安”,将王昭君的慷慨凌然和爱国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呼吁宋朝将士也应当有这样的气魄,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三、总结

古代社会的和亲总是将民族利益放置在个人利益、家族利益之前,参加和亲的公主也成为巩固王朝对外关系的工具。唐朝和亲诗大多赞扬金城公主、崇徽公主、太和公主的和亲事迹,通过赞扬这些女性来达到诉说政治观点的目的,也有些人公开利用和亲诗表达对和亲的不满。

然而,宋代的和亲诗常以王昭君为主要诉说对象,基本一致批评封建君主以女子求取王朝盛世的偏安思想。

宋代尽管不实行对外和亲,但公主的婚姻仍然不是自由的,同样带有工具性,君主需要通过与权臣或近臣联姻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一般而言,皇室公主下嫁给臣子的同时,皇帝也会求娶重要大臣的女儿,这实际也是一种交换式的婚姻,只不过和亲是对外联姻,皇室嫁娶是对内联姻,两者的目的最后殊途同归。两种婚姻虽然在本质上差别较小,但对于公主来说,差别却很大,毕竟和亲需要远嫁异乡,皇室嫁娶则可以留在生养自己的地方。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