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两汉战争史上有哪些死的比较憋屈的将军

2021-09-16 来源:腾讯网历史

从古到今,战争是人类历史永恒不变地课题,战争在成就名将和帝王得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左右了很多将领的人生命运走向。在军事领域开疆拓土的名将中,立大功的不一定有好结果,功劳小的也不一定能平淡收尾。总有一些人在享受荣耀之后,以非常憋屈的方式结束的自己的人生。

汉朝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期,是秦朝治国模式的延续。军事才能十分平庸的刘邦在萧何和韩信的支持下,迅速崛起,最终击败项羽,成为历史罕见的草根开国君主。刘邦最应该感谢的人,是韩信。在西方史学家眼中,韩信和项羽一样,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伟大将领。当韩信的军队在华夏大地上不断以少胜多的时候,欧洲还处在混战和方阵冲锋的低水平对抗模式。

韩信和项羽都领会了《孙子兵法》的智慧,其中韩信运用的更成功,因此被后世称为“兵仙”。项羽带领3万兵马奇袭彭城,刘邦联军50万人无法抵挡,刘邦匆忙逃难之际,甚至两次要丢弃自己的孩子。此时韩信得知情况,坚持不救援。宁可被刘邦猜忌,也不愿把刘邦最后这两万人搭进去。事后刘邦依靠着两万人东山再起,韩信则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刘邦招来数万人马。经过此次惨败,刘邦开始从内心里倚重韩信。此后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击败赵军,背水一战打跑陈馀,水攻拿下章邯,四面楚歌困住项羽,为汉朝攻取了大半个天下。

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淮阴侯。韩信的年龄比刘邦小很多,但威望仅次于刘邦。刘邦的夫人吕后虽然阴险,但军政人脉不如韩信广。刘邦一直暗中观察,当他发现萧何和张良都很钦佩韩信时,内心开始慌乱。电影《王的盛宴》很好的诠释了这几位风云人物的内心。根据史书《史记》和《汉书》的记载,韩信图谋反叛,结果事情败露,被吕后召入长安杀之。由于刘邦曾说过,不能用金器伤韩信,所以吕后干脆让人把韩信捆起来装进麻袋,命令宫女持木棍和竹器击打而死。韩信是否谋反姑且不讨论,这样一位曾经击败项羽的绝世战将,最后被捆在麻袋里,让宫女活活打死,纵观历代名将,很难找到比他更憋屈的。

在韩信的努力下,汉帝国虽然实现了统一,但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并未消除。多年后汉朝北方边境出现了一位善于射箭的名将,他就是李广。李广和韩信不同,他并未立过什么光耀史册的战功,但也极少拖汉军的后腿,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热血将军,为边关防御付出数十年心血。起初汉武帝对李广是比较赏识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保卫边疆的责任心,另一方面是李广对他父亲汉景帝的忠心。

然而好景不长,卫青和霍去病的迅速成长,让李广远离了军事明星的耀眼光环。汉军经过几次大胜,沉重打击匈奴主力。汉武帝决心深入漠北,展开一次规模空前的骑兵会战。由于李广年事已高,再加上之前在战斗中曾经被俘,虽然他机智地逃脱了匈奴的囚禁,但这件事让刘彻感到不满。皇帝觉得李广是一个运气走背字的人,便不想让他参战。李广敏感地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坚持请战。结果在战斗中因为迷失方向,耽误了部队会合时间。好在并未影响战斗胜利的结果,但事后的追责是跑不了的。

卫青很为难,请示汉武帝,汉武帝的意思是审问一下,但没有说怎么处置李广。我们结合《汉书》和《史记》中汉武帝对李广的几次态度来看,他不太可能动杀心,只是想打压一下李广的自尊心,顺便打发他告老还乡。于是派了刑法官员审问李广为何延误时间。李广内心一直瞧不起定人刑名的刀笔吏,自己征战一生,晚年再次走到了被审问的境地。一时激愤之下,便拔出腰刀,抹脖子自杀。后人无法得知李广当时是怎样的心情,见了一辈子血的老将,能做出自杀的决定,内心估计是憋屈到了极点。

李广死在了汉武帝时期,李广的顶头上司周亚夫则死在了汉武帝父亲汉景帝时期。周亚夫的父亲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对汉朝有再造之功。周亚夫自己则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为汉朝削藩打下了基础,其功劳不亚于他父亲。然而周亚夫最终还是被汉景帝拿下了。周亚夫拒绝刀笔吏的审问,并且絶食五天,最终吐血饿死。

其实在两汉以及汉末三国历史上,死得很憋屈的将军何止这三位,怕是几百位也不止。孙武讲:“兵者,国之大事也”,用兵之人由于其特殊的身份,既可以光芒万丈,也可以惨不忍睹,武器终究是一把双刃剑。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