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狄仁杰官职仅止步于三品内史 为何令满朝文武畏惧

2021-09-12 来源:腾讯历史

一,狄仁杰官居三品只是唐朝官制所限

笔者想说,如果不是唐朝官职限制,狄仁杰升二品甚至一品,根本不成问题。可惜的是,朝廷无法再给他升官了。

唐朝官制,文武职事官不设正一品。

根据唐朝史学家杜佑《通典?秩品五》记载:“大唐官品:开元二十五年制定。正一品:太师、太傅、 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亲)王爵。”

由此可看出,唐朝正一品“三师”、“三公”,全是荣誉性官职,并无掌握丁点实际权力。其实,李世民之前曾任的“天策上将”这个武职事官,就是正一品的,不过他称帝后,就不设立了。

另外,《通典》还提到,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以及文散官的开府仪同三司,与武散官的骠骑大将军,还有爵位上的嗣王、郡王、国公等,全是虚职,没有一个是职事官。

正二品的官职有: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还有一些虚职,如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等。

从二品的官职有: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光禄大夫(文散)、镇军大将军(武散)、开国县公爵、柱国勋。(出自《旧唐书》)

从二品,除了尚书省的副职左右仆射外,其余不是地方大员(大都督、大都护)就是虚职。唐初时期,中央的职事官从二品,已经到顶,就是尚书左右仆射。

但是,尚书左右仆射官职这两个官职,免不了被虚化的命运。唐承隋制,为加强皇权,分化相权,采取的是群相制,以三省之长,尚书令、侍中(正三品2人)、中书令(正三品2人)同为宰相。

《新唐书?百官一》云:“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至此,左右仆射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形成二仆射、二侍中、二中书令的群相制。不过,随着唐朝群相制的发展,左右仆射的命运也和尚书省最高长官尚书令一样,也被虚职化了。

公元684年九月,武则天把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文昌左右相;把中书省改为凤阁,中书令改为内史;门下省为鸾台,侍中为纳言;吏部为天官、户部为地官、礼部为春官、兵部为夏官、刑部为秋官、工部为冬官。

公元691年,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是他第一次短暂为相。不久被来俊臣诬告谋反,被贬为彭泽县令。二,狄仁杰权力大是因为他既是能臣又是宠臣

有能耐,总会出头,这狄仁杰就是个能臣。

公元696年,契丹孙万荣、李尽忠作乱,武则天想起了狄仁杰这个能臣,她把狄仁杰先提拔为魏州刺史,后又升为幽州都督,防范契丹。孙万荣听到狄仁杰被起复后,不战而退;后狄仁杰举荐李楷固、骆务整这两个契丹降将,彻底扫定了契丹部。

公元697年闰十月,狄仁杰又被召回朝中当宰相,官拜鸾台侍郎(门下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700年正月,迁任内史(中书令)。这次为相,狄仁杰已经在武周朝内的职事官做到顶了,封无可封了。

这就是为何狄仁杰终生止步于三品官的原因。

狄仁杰是能臣,又出身寒门,人品更是过硬,很容易便做出政绩。如他在李治时期任大理丞,断案如神,处理公正,一年之内处理涉案人员17000人,皆无不服,受到朝野一致称赞。

除了断案,狄仁杰还能带兵打仗,他在698年时,打败突厥,收复失地,立下了大功。

此外,他还大量举荐人才,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国老”,受到武则天的敬重。

据记载:“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入朝朝见时,免去其叩拜之礼,谓之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为了表彰狄仁杰的功绩,还赏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绣下“敷正术,守清功,升显位,励相臣” 12个金字。狄仁杰死后,她还哭曰:“朝堂空矣! 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

由此段记录可见,狄仁杰受宠到何种程度!

武则天内用酷吏来俊臣等打击异己,外用宰相狄仁杰治理天下,那时的狄仁杰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了,权力能不大吗?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