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史上最惨状元寒窗苦读十年 金榜题名时人头落地

2021-06-11 来源:腾讯历史

洪武三十年,新科状元陈,在刚刚及第后不到 20 天,就被革除功名,车裂而死。

新科状元陈没有想到,自己的金榜题名日,竟然就是自己的人头落地时。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中了状元,一步登天,春风得意,身价倍增,好事美事往往会接踵而至。然而,洪武三十年丁丑科,福建籍状元陈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其实陈是高兴过的,但仅过了几天他就被发配戍边,后被召回京师,旋被处死。从中状元到惨死,陈留在人世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

这是大明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这一年的科举殿试结果公布后,北方学子立马炸开了锅。

原来,这次科举考试录取的 52 人中,状元陈,是福建闽县人;榜眼尹昌隆,是江西泰和人;探花刘仕谔,是浙江山阴人——剩下的 49 名进士,全部是南方人。

北方士子们非常愤怒,他们联名上疏,认为这一定是 85 岁的主考官、湖南茶陵人刘三吾作弊偏袒南方人,才导致北方士子们全部落榜。

事情传到了 70 岁的老皇帝朱元璋耳朵里,尽管历年以来,每次新科进士,占绝对大头的都是南方人,但像今年一样全部是南方人中榜、北方人全部落榜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同样心中疑惑的朱元璋于是下令,让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状元、侍读学士张信等 11 人组成联合调查组,每人「各阅十卷」重新审阅试卷。

但张信等 11 人审来审去,都认为该次殿试的北方士子的试卷「文理不佳,甚至有犯禁忌之语」,无论各方面,确实明显不如南方士子的答卷优秀。

于是,张信等人联合向老皇帝启奏说,新科进士的录取名单并无不妥,录取的确实都是才学优秀之士,并且评卷时采取糊名制、誊抄制,公布前根本不知道谁是南方人、谁是北方人,而且从试卷来看,刘三吾主持录取的 52 人的试卷,确实明显「文理更佳」。

为了方便对比优劣,张信等人还特地抽取了北方考生的卷子进呈朱元璋,请老皇帝定夺最终结果。没想到北方考生又大肆鼓噪说,这一定是刘三吾授意张信等人,故意将北方考生中的「陋卷」进呈给老皇帝,以此来掩盖他们偏袒南方考生的罪责。

调查结果公布,北方考生还是不满意,作为帝国最高规格的人才选拔考试,如今竟然破天荒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而两批考官都认为结果没有问题,于是,龙颜大怒的朱元璋下令,直接将新科状元陈、主持复查试卷的老状元张信,以及主考官白信蹈等人全部斩首弃市,而 85 岁的主考官刘三吾考虑其年纪已大,改而被充军戍边。

两任状元无辜惨死,但朱元璋认为这并不足以安抚北方考生之心,在杀死一大批南方士子后,明朝洪武三十年五月,朱元璋又宣布重新进行会试(殿试前的选拔考试),这一次朱元璋亲自一一阅卷,并将全部 61 个录取名额,都分给了北方考生;同年六月,朱元璋又亲自主持殿试,专门录取了山东人韩克忠为状元,以笼络北方士子。

至此,历时三个月的科举大案表面上落下帷幕。后来,记录者将当年第一次全部 52 名录取进士皆为南方考生的春榜称为南榜,第二次 61 名录取进士全部是北方考生的则称为北榜,史称南北榜案。

前后两任状元陈、张信,仅仅因为才学出众、秉持公正,就无辜枉死南京城下。

后记:陈被杀后,朱元璋组织北方学子重新考试,重新录取61名进士,都是北方人。因此,洪武三十年的科举共有两个榜单,先前的称为“南榜”,后来的成为“北榜”。这就是“南北榜案”的由来。

这件事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明朝开始实行南北中三区分区录取,清朝时期,实行分省录取。乃至现在的高考,也在延续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各区域平衡。

所以说,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没这么简单,陈等人的鲜血,对历史的发展是一次推动,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推动历史,让后人看着揪心。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