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知识:古代龙虎吃人的纹饰 有何深意

作者:佚名 · 2017-10-27 来源:中华网

  近日,看到一件藏于美国亚洲国家博物馆的镂雕玉珮,时代不明,上部是一条张牙舞爪的大龙,下部是一个四脚朝天的露脐人物。

 

  人龙纹玉珮 美国亚洲国家博物馆藏

  巧合的是类似的人龙纹玉器在大英博物馆也有一件,不过时代定在清代,镂雕环形珮,人在龙的首尾之间。人龙相互是什么关系,什么涵义未见解释,由于人龙关系的玉器相当稀少,让人很难梳理揣测。

 

  清 人龙纹玉珮 大英博物馆藏

  参考相关人龙纹文物,湖南出土人物御龙纹战国帛画,专家研究认为所绘内容是墓主乘龙升天,反映了战国时盛行的神仙思想。

 

 

  战国 人物御龙纹帛画 湖南子弹库出土

  然而,浙江省博物馆藏一件战国青铜盉盖上有10条龙在食人的纹样造型,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外圈四条龙把人的双脚咬入口中,身躯、头还露在嘴外,盖钮附近6条已把人的头及部分身躯吞入肚内,露出一双腿脚叉在嘴外晃动,给人的感觉人龙关系似乎是你死我活恶意相向的惨烈场面。

 

  战国 龙食人纹青铜盉(线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很意外,同样是龙食人题材的文物,国外也有,十几年前,我在米兰街头建筑上偶然拍到一件无爪虬龙吞人入口的雕塑。

 

  龙食人纹石雕 意大利米兰城建筑外墙

  经检索,系维斯孔蒂(Visconti)于1295年成为米兰城的领主之后,为了美化自己的家族,编造了一个传奇故事:相传在5世纪米兰城出现了一只龙形的怪物威胁到当地居民的安全,由维斯孔蒂的祖先伍伯托(Umberto)将居民从恶龙手中解救出来,宫廷设计师创造了一头怪物(biscione),它拥有蛇的身体和龙的头部,成为维斯孔蒂家族的徽章。蛇的造型表达忠贞和谨慎之意,有人在蛇徽上加王冠以表示维斯孔蒂的后人曾受过封爵之位。

  

  战国 螭龙食人纹玉珮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至于龙嘴中被吞人物的角色语焉不详,人龙相处关系的善恶也不予明确。显然,如前几例,人龙关系似无定式,角色意涵不明。不过,细细观察英美两器上的人物都是裸体,背上都有上翘展开的羽翼,其特征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战国螭龙食人纹玉珮两侧的羽人十分相像,由于该器笔者有过较深入的研究,感觉可以从中寻觅相应的线索和答案。这件玉珮上有一龙,三人,中间一人全裸正被龙拦腰噬咬,两羽人身居盘龙两侧。

  有关专家曾把被螭龙噬咬的人体描述成“人奋臂伸足作挣扎状,造型极其恐怖”和“举手抬腿似作挣扎”的不堪状态,由此得出了这“与古代饕餮食人的传说有关”的观点。至于三人之间的关系、各自的角色、龙食人的意义,都没有明确的结论。对此,笔者经仔细辨识,发现不但两侧的羽人表情十分安详,即使中间那位被螭龙拦腰执咬于口的裸人同样不见丝毫惊恐、痛苦、挣扎、扭曲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十分平静。显而易见,这种想当然的观察及描述,其认定的结果肯定会有偏差,甚至是截然相反。其实这种情况在学术界屡见不鲜,不少纹饰意涵往往被主观误读而被曲解。

 

  商 虎食人纹青铜卣(线图)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如很著名的流入日本和法国的两件虎食人纹青铜卣等,明明是人虎相拥安然回眸的姿态,许多人错误地作出了惊恐、痛苦、挣扎等等的负面描述,结果使那些人物都被判定为倒霉蛋,低贱者,甚至是害人的鬼魅。

 

  商 虎食人纹青铜卣 法国池努奇博物馆

  河南安阳出土司母戊青铜鼎,前及浙江青铜盉上被噬人的面部表情竟呈嘴角上翘、一副乐不可支的神态(下图)。对此持正面判断的不多,何驽认为应该是古代人类原始宗教信念里两种转生生殖形式之一的图腾生殖。“意味着人们将死者的图腾或具有再生功能的神兽,让它吃掉死者,进入图腾(神兽)体内,一俟寻找到合适的母亲,便让它投胎转生。”

 

 

  商 司母戊鼎耳上的虎食人首纹(线图)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张光直曾有萨满教通灵一说,认为这是商周时期的巫觋借助于某些动物以与鬼神相通。人便是巫师的形象,兽便是巫师通灵的助手“蹻”的形象。“动物张开大口,嘘气成风,帮助巫师上宾于天。”“看京都与巴黎两个食人卣上人兽关系的密切,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但是‘亲密的兽侣’,而且也可以说是‘同一个体的另一半’了!”“张开的兽口可能把彼岸(如死者的世界)同此岸(如生者的世界)分隔开的最初象征……铜器上的人形非巫师莫属,他正在动物的帮助下升天。”

 

  商 青铜羽人 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

  中国先民有个传统习惯,在人物表情、体态、衣着上,一般都有比较直接的好坏分明的符号性表达。奴才、罪人、鬼魅等反面人物,都是愁眉苦脸、绳缚镣铐甚或被打翻在地还踩上一只脚。金刚、菩萨、神仙等正面人物,都是安详俊朗、英气逼人甚或被神兽、飞禽簇拥驮背于祥云天庭之间。

 

  商 玉羽人 江西新干墓出土

  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中国古玉的独特的使用对象,除了早期曾经被打磨成工具、兵器之外,以后被制成礼器、法器、饰件、生活用品等,无一不是美好的、崇高的、祈福的、驱邪等的正面题材的作品。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