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与唐杰忠一起远去的 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作者:佚名 · 2017-06-22 来源:中华网

  如果翻一下1987年央视春晚的节目单,你会惊讶那一年诞生了如此多的经典相声:笑林、李国盛的《学播音》,侯耀文、石富宽的《打岔》,马季和冯巩、刘伟众徒弟的《五官争功》,还有姜昆、唐杰忠的《虎口遐想》。这些年,马季、侯耀文、笑林已先后离世,6月18日晚又传来“笑佛”唐杰忠病逝的消息,享年85岁。

  唐杰忠一生授徒20余位,包括李建华、巩汉林、韩占军等人,香港演员徐锦江是其“关门弟子”。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一生甘当捧哏绿叶

  上世纪50年代初,唐杰忠从电影上看到山东快书名家高元钧的曲艺,非常喜爱。后来,他曾专程到高元钧家里拜访,高元钧虽然没有收他为徒,但把他介绍给了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唐杰忠也一直感激高元钧、刘宝瑞对他的提携帮助。

  1959年,唐杰忠被选送到中央广播说唱团进修,在这个全国最高层次的曲艺演出团体里,他得到了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等人的帮助。刘宝瑞不但收唐杰忠为徒言传身授,还主动为其捧哏,师徒二人同台表演了《柳堡的故事》等节目。唐杰忠一生甘当绿叶,这也与师父的教导有关,他曾说:“刘宝瑞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就说,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没有捧就没有逗,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节目。”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在中央广播说唱团进修期间,唐杰忠还在马季的成名作《找舅舅》中担任捧哏,两人的合作十分愉快。为了把唐杰忠从部队“挖”到当时的中央广播说唱团,马季曾两次给罗瑞卿总参谋长写信。1964年,唐杰忠正式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

  与马季搭档之后,唐杰忠还和郝爱民合作了两年,两人推出了《鞋匠进京》《父与子》《英雄计划》等作品。之后,唐杰忠迎来了最重要的一位搭档姜昆。当时姜昆的搭档李文华因病离开舞台,这对唐杰忠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两人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唐杰忠是亦步亦趋地模仿李文华,按照录音一字不差地给姜昆捧哏,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后来大家一起研究,认为应该发挥唐杰忠自己的特点给姜昆捧哏。为了改变过去给观众的既定印象,唐杰忠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比较文雅的形象——戴上一副眼镜。

  姜昆曾说,俩人一开始的合作真是费了力气,也一直在摸路子,后来终于在《虎口遐想》这个段子上找到了感觉,“大家忘掉了李文华,相信了唐杰忠老师”。他们在一起共同合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虎口遐想》《电梯奇遇》《学唱歌》《着急》《重大新闻》等。两人的这些经典作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唐杰忠觉得跟不上姜昆的节奏了。有一天,他跟姜昆说,“我觉得你得找一个新的搭档了,我跟不上你了,你节奏太快,一个月得跑十几个地方,一会儿奔西藏,一会儿又出国了,一会儿又去‘老少边穷’地区了,事也很多。我要是老这么跟着你的话,估计得拖你的后腿,找个年轻人吧。”唐杰忠还主动推荐了戴志诚,作为姜昆的新搭档。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最好的捧哏去天上说相声了”

  在大多数观众印象中,唐杰忠在相声舞台上多以捧哏演员的身份出现。他和姜昆合作的那段《虎口遐想》尤为经典。身穿西装、戴着眼镜的唐杰忠一脸和气,像个大学教授,显得身旁的姜昆更加干练活泼。

  “光说‘嗯’‘哎’‘没错’‘好嘛’‘去你的吧’”,这是不少观众对于捧哏演员的印象。类似的说法也并不鲜见。相声名家苏文茂、朱相臣合说的《论捧逗》中就有这样的表述。

  事实上,在相声舞台上,逗哏自然是主角,但捧哏也并非“毫无技术含量”。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有研究就捧哏者所说的句子类型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捧哏演员用疑问句的比重可以达到整段相声的40.68%。该研究据此指出,相声中捧哏者的会话策略包括较多地使用提问策略。通过提问,一方面完成了作品内容的衔接、过渡,同时也可借此为“包袱”埋下伏笔。

  同时也有研究指出,捧哏者的这些“插话、帮腔”其实有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在唐杰忠与姜昆合作的相声《虎口遐想》中就有这样的应用。“姜:您摔过跟头吗?唐:你指的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姜:还什么工作生活,就是平常走道儿没留神,‘叭喳’,狗吃屎,嘴啃泥,大马趴,倒栽葱!”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在这段相声段子中,唐杰忠的一句捧哏既回答了姜昆的问题,又引出了逗哏者接下来所说的内容,很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除此之外,捧哏演员在表演中,还往往会成为作品中嘲讽的对象。

  今天很多爱听相声的朋友一提起“于谦的父亲”便会心一笑。在舞台上,郭德纲的很多相声段子都围绕“于谦的父亲”展开。从“京城的铁帽子王”到“蒙古国海军司令”,都成了“于谦的父亲”的称号。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在相声舞台上,这种方式类似于戏剧中的“戏弄”,即由一个正面人物用巧妙的手段捉弄反面人物,达到大家开心的效果。

  就对口相声而言,逗哏者固然重要,但捧哏者也不可或缺。从穿针引线到抖包袱、翻包袱,都少不了捧哏演员。有研究就指出,“捧哏”和“逗哏”的关系就如同“秤杆”和“秤砣”的关系。“没有‘秤砣’的衡量,‘秤杆’形同虚设。同样,在对口相声中,没有‘捧哏’的配合,‘逗哏’也是孤掌难鸣。”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相声黄金时代的一去不返

  作为古老曲艺表演艺术一种的相声始于清朝,但真正让这种并不入流的民间艺术登上主流文化舞台,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大批以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为代表的相声艺术家们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掉了大量庸俗色情、低级嘲讽的段子,使相声能够迅速在全国普及,成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唐杰忠和马季早年间曾合作过一段以援建“坦赞铁路”为主题的相声《友谊颂》,今天依然有人能发现其充满远见的政治目光。

  唐先生的学艺道路赶上了黄金时代,没有经纪公司的压力,也不存在市场竞争的焦虑。正是在这样的时刻,相声被赋予了取乐玩笑之外更深刻的意义价值,涌现出无数佳作,相声终于成为了人民的相声。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9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的大潮洗刷之下,京津地区陆续出现了不少私营相声团体,相声在茶馆里再次回到过去。善于跟进时代、不断制造话题的娱乐明星式的表演者从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当红的相声演员。

  但是,人民艺术家大多数转身成为了人民币艺术家。很快,相声的舞台开始有了裂痕。一部分相声从业者重返街头,沦为了“不择手段”引人发笑的娱乐形式,以消解政治性的反叛方式号称自己是“相声正宗”。完全市场化的相声坊、更加大众化的相声综艺、真人秀一面扩大市场版图,一面意图指向相声的“复兴”。而另一部分进入主流的相声表演者在红红火火的市场业态下,则显得颇有些尴尬。尽管在春晚等传统舞台上的相声依然正经文雅,但同时也往往被认为寡淡无趣,相声取材民间同时经过艺术加工的灵气岌岌可危。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走上了两个极端,在泛娱乐化的力量下,相声这一传统艺术更多地被纳入娱乐经济版图。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喜剧类节目让相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喜剧总动员》成为了青年相声演员的选秀场。

  创作形式、经营方式,看似都不触及相声的艺术根本,但实实在在影响着创作质量。上世纪相声黄金时代的开启离不开广播电视技术的加持,今天的相声“复兴运动”则多少受到了电视的挟持。做电视节目的紧赶着制作、播出,留给艺术创作的时间本就不多。演员顶着强大的压力,却往往只能在速成的节目中呈现肤浅浮躁的作品。曾经在娱乐中针砭时弊的相声,最后剩下干瘪的笑料。而相声演员出道的“明星”,最后观众不记得他留下什么经典台词,只记得他在综艺节目里“撕名牌”。

与“笑佛”唐杰忠一起远去的,还有相声的黄金时代 

  对于相声演员的追捧,也跟影视明星走红的逻辑愈发相似。最早以“师徒制”为传承方式的在娱乐圈逻辑下逐渐溃散——在娱乐新闻里,所谓“师徒”却更多以“互撕”的形式获得关注。今天相声圈也开始按照更大众的路子包装“cp”人设。郭德纲的二弟子张云雷,在微博称搭档杨九郎为“夫人”的微博,通常能被转发超过四位数。故意“暧昧”的手法是今天娱乐圈的通用法则,岳云鹏和孙越也用过。

  相声圈以近乎诡异的方式重返市民社会,这或许是“复兴”的杂音?不能一概而论今天的相声圈就是不思进取的,毕竟这个时代难出大师是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相声界的现状和今天娱乐圈影视产业的大趋势何其相似,环环相扣的利益链何其庞大,在唐杰忠老先生的时代,或许是难以想象的。在媒体技术、渠道、形式极度繁荣的今天,相声或许只能与各类艺术形式并重,无法重返曾经那个黄金时代。但至少,不要偏航太远。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范仲淹三次贬官却被朋友点赞》  

《文史新说:涨姿势 007、中情局的鼻祖原来在这里!》  

《文史新说:晏子要做顶天立地伟丈夫》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文史新说:那个被宋朝士大夫们推崇备至的“格君者”陆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