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原创】秦失其鹿,缘何不为霸王所得?

作者:王文祥 · 2016-10-08 来源:凯风陕西

  秦末苛政虐民,致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楚国下相人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然,作为秦末汉初掌控国家命运的项羽,“自矜功伐……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到三十一岁乌江自刎,项氏仅八年时间由天下盟主沦落败寇,大起大落,功败垂成,其悲壮人生令人扼腕叹息。一世枭雄项羽能武力推翻庞大秦帝国,却不能完败看似泼皮无赖的刘阿三,何也?

  汉高祖刘邦 

  志存高远和战略短视。《史记》载: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gang)鼎。曾不屑学书、学剑,唯钟情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万人敌。当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足见项羽志存高远。然,后来推翻暴秦、天下尚未稳定,却急于衣锦还乡--“富贵不归,如锦衣夜行”,被讥楚人“沐猴而冠”。“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项羽轻弃进可攻、退可守,且物产丰饶的秦政治中心--关中,等同于将战略要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拱手让人,而倒逆施行诸侯列国更替秦进步的大一统政体,严重战略短视和缺失政治大格局。此为楚汉争雄伏下败笔。

  能征善战和优柔寡断。后人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各路诸侯见秦军势大,均作壁上观。而项羽率领三万楚军破釜沉舟,以一当十,九战九捷,大破秦四十万虎狼之师,博取歼灭强秦决定性战役胜利。创造巨鹿之战奇迹,诸侯觐见项羽,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楚汉战争中,三万楚军千里奔袭彭城,大胜五十六万汉军。在兵败如山倒的态势下,东城快战项羽依然有效实施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斩首行动”--二十八骑对阵数万汉军三战三捷。据记载,以八千子弟兵起家的项羽一生创造三次“百人斩”,一次“千人斩”。可见,项羽的单兵战力超卓、实战指挥将略机变,无愧为中国兵家“兵形势”代表人物。因为冲击力、杀伤力无与伦比,项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走上迷信武力征服的不归路,至死执迷不悟:“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造物无全,项羽的性格缺陷--优柔寡断使其一次次错失制胜先机,惜与唾手可得的大位失之交臂。鸿门宴之前,四十万能征善战的精锐楚军大可“以石击卵”溃败刘邦十万倦怠之师。然,刘邦巧妙利用项羽狂妄自大、喜听虚言的人性弱点轻淡化解危机。项羽的妇人之仁决定了范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擒贼擒王计划的必然流产。范增怒其不争:“竖子,不足与谋”。这些低级性错误最终使楚军付出惨痛代价。

    刘邦PK项羽 

  可用之人和用人之人。作为项羽的宿敌汉王刘邦,“德才力智”均远逊霸王。《史记》和野史同把刘邦定格为一个市井无赖或痞子流氓,这似乎与史圣司马迁夹杂私愤及传统文化不推崇非正大光明人性相关。其实,客观评价高祖,刘邦至少应该是一位深谙权谋、善于统驭的政治大家。刘项的最大区别就是:刘邦知人善任,是容人、用人之人;攻城略地的战神项羽只是可用之人。故刘邦雄才大略,能够开创大汉帝国,成就千古帝业;而项羽小满既足,只能完成“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历史使命,成一时之霸业。对峙楚河汉界,政治幼稚的项羽机械教条地恪守脆弱的协议、正中刘邦缓兵之计。甚至,项羽想当然约刘邦决斗分雌雄,以速定天下。数次屠城坑降及火烧阿房宫佐证项羽仅是一个旧世界破坏者,不堪承负建设新秩序的大任。看似厚黑的刘邦从谏如流、集思广益,举天下之智之力对抗不可一世的霸王。“汉台筑汉基,汉中开汉业”。刘邦不以偏居一隅(汉中)而气馁,吸纳英才,蓄势待发。长期处于颓败的境况下,依然忍辱负重,克逆进取,赖汉中作为大后方基地赢得天下。而项羽一经挫败,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何谈卷土重来。定鼎天下,刘邦概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其实,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空挂“礼金一万”、杜撰斩白蛇举义等神话、 “分一杯羹”、鸿沟和议却背信弃义、胸中箭佯装脚伤、为义帝举丧伐楚、“约法三章”(此一时,彼一时。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及羽翼渐长,以江山社稷为重,攻下秦都咸阳,封存府库,还军霸上),何其不是刘邦胆识黠智的表现,只不过一些悖行传统道德!楚汉战争是刘邦作为政治家,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统战、信息谍报、后勤保障等综合力量同项楚集团进行的一场持久战。正确的战略思想决定了战争的胜败。既是军事天才项羽具备高超的战术,取得一时一地的局部胜利亦无济于事!

    霸王别姬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楚汉争雄,既是项楚单纯军事与刘汉综合政治战略的较量,也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博弈。建功立业、封侯拜相,或是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物欲诱惑总能制衡脱离人间烟火的空洞理念及偏离凡俗现实追求的政治奋斗。最高尚是政治,最卑鄙是政治。故高明的政治家对外以高尚的政治口号占领道义制高点,收揽民心,感召天下;对内恩威并用,以利驱动,凝聚军心;对敌招降纳叛,离间利诱,不择手段。政治雏鸟项羽背楚怀王之约、诛杀义帝及韩王成、纵兵烧掠杀戮,往往陷入道义被动。项羽不能识才量用,等同资敌人脉。人资流失导致楚汉势力此消彼长、主客易位。细数追随刘汉出头的将相,多自底层草莽:吹鼓手、屠狗辈、胥吏、贩夫走卒……这样的组合,就是现实的利益结盟。刘邦以“打天下者享天下”明确方向,给布衣点亮人生跃变的憧憬。楚汉之争关键节点,刘邦藉许诺裂土封王,断掉韩信“三分天下”的念想,裹挟韩信及彭越参与决战项楚,战争天平立马向汉倾斜。团队合力使一介平民刘邦开创煌煌大汉王朝。而匹夫之勇的项王吝啬财贝,不施恩惠,让追随者看不到希望--“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别有忍不能予”,大失人心,最终四面楚歌。纵观楚汉战争,其实项楚落败是输在后方补给、外交统战的战略上,是输给一个现实的利益结盟集团。

    

    项羽《垓下歌》 

  勇战派和谋战派。时势造英雄。秦末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上苍既生将星项羽,又生兵仙韩信。风云际会,创造兵家荣耀经典,却赋予项羽个人悲哀。一个是中国兵家勇战派代表,一个是中国兵家谋战派代表;一个千古无二,一个国士无双;一个临机突袭,一个长于将略;一个破釜沉舟,闪击彭城;一个背水一战,暗度陈仓;可谓相得益彰,演绎不朽传奇。“狭路相逢,智者胜”。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韩信最终破灭项楚。当然,如此的劲敌、死敌多是刚愎自用的霸王推向对立面的。除十面埋伏置霸王穷途末路的韩信,奇绝的张良(原因:项羽彭城杀韩王成断其念想)、阴诡的陈平,以及项羽宠将龙且、钟离昧、英布等众叛亲离莫不如此。而这些离叛的人在项楚与在刘汉的重用信任程度比对,不难看出人才激励机制的向心力。乱世人才规则:不为我所用,既为我所诛。当然,自负的项羽少有政治手腕,光明的心性鄙视下三滥手段。而刘邦老谋深算,既是能够大败项羽、“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亦间接死于只能“将兵十万”的刘邦算计。“敌国破,谋臣亡”,封建社会改朝换代法则使然。

  千古霸王和大汉高祖。不以成败论英雄。太史公以帝王礼遇给西楚霸王项羽作“本纪”,对其纯粹人性予以褒扬;民间诗词戏曲千古演义“霸王别姬”江山美人的儿女情长;千秋万代讴歌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大义,甚至忽略其暴躁猜忍、烧掠滥杀。当然,不管稗官野史如何矮化挞伐,草根刘季成功逆袭,最终完胜强悍的西楚霸王是铁定史实。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乘势鼎革社会秩序:重用忠主的楚臣,甚至仇家季布,诛杀卖主求荣、有恩于汉的项楚佞臣丁公,以儆效尤;及时终结战争体制,予民休养生息;“逆取而顺导之”,宽严相济,实现由“马上打天下”到以仁安邦的偕时转型,开拓出彪炳史册的汉朝、汉族、汉文化璀璨汉源。楚汉争雄,有容乃大的刘邦胜出是汉民族之幸,也是历史前进的必然。

  是非成败转头空,往事笑谈中。霸王项羽、高祖刘邦长去矣,只有《垓下歌》、《大风歌》千古传唱,荡气回肠!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余峰